“结出”甜蜜新生活——平川区西瓜产业喜获丰收

“结出”甜蜜新生活

——平川区西瓜产业喜获丰收

特约通讯员 马军华

盛夏的平川,田间地头略有阵阵微风,王家山镇井尔川村的瓜地里却是“热气腾腾”。采摘、过秤、装箱、装车……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个个脸上挂满了颗粒大的汗珠。这汗珠里,承载着一年的辛勤劳作,浸满了丰收的喜悦。

井尔川村种植西瓜历史悠久,有成熟的栽培技术,种出的西瓜皮薄肉甜,香脆可口。这几年,许多瓜农都过上了"甜"日子,还有许多原本家境不好的群众依靠西瓜产业脱贫致富,村民曹明功就是其中一户。在他家的瓜地里,绿油油的藤蔓铺满瓜田里的每寸土地,繁茂的枝叶背后趴着一个个油亮亮、圆滚滚的大西瓜,随便摸一个,就有10来斤。随便摸一个。今年53岁的曹明功种瓜已经10多年,凭着娴熟的种瓜经验,他家的瓜田每年亩产都有4000多斤。今年,老曹种了16亩多的西瓜,个个又大又圆,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的收成好,瓜价也好,这几年在地头上装瓜没有装过这么高的价,一斤一块一,这些卖完,能收入大概7万多元,我们瓜农们笑到心里了,”曹明功眉笑眼开,笑呵呵地算起了账,“真是大丰收呀!打算明年种二三十亩。"

随着高温酷暑天气的持续,西瓜无疑是大家首选的消暑佳品。虽然井尔川的西瓜属于砂田晚熟瓜,但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西瓜瓤红、汁多、口感好,富硒、富锶品种的西瓜,备受客商青睐。收购商李世海说:“亲戚介绍过来说这瓜好,让我过来了解,确实好,这种瓜易储放、不易坏,拉到市场上特别受欢迎,消费者反应好,现在已经装了几车了,主要是销往陕西、天津、青海、内蒙、重庆等地。”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王家山镇井尔川村结合实际,在产业特色上做文章,大力发展富硒西瓜产业。今年,全村种植面积达到500亩,预计产量达1000吨,产值达200多万元。王家山镇井尔川村党支部书记于兴良说:“今年的天气好,雨水少,西瓜要干旱,长势好,产量高,瓜价高,收入也高。下一步,我们要在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上继续下功夫,带领更多农民种植西瓜产业,有限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海拔2000多米的种田乡,高原无籽西瓜也丰收了。五星村千亩无籽西瓜种植基地,一排排钢架大拱棚首尾相接,错落有序地排列在田间。走进棚内,一垄垄长势喜人的西瓜郁郁葱葱,藤蔓上结满了又大又圆的西瓜,工人们正在打掐瓜蔓上多余的枝条,一派热闹的劳作景象……

种田乡平均海拔在2000多米,昼夜温差大,利用这一气候条件,该乡积极探索寒旱地区高效农业和旱作农业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找准无籽西瓜种植产业,投资3612万元,流转撂荒土地1500亩,建设塑料大棚4500个,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口感好、品质优、产量高的无籽西瓜不断激发当地农户参与种植的热情,通过种植经验的学习,让无籽西瓜种植技术在种田乡“落地生根”。种植户程伟说:“年初村上说要发展无籽西瓜产业,请来农技专家给我们授课,了解到这种西瓜市场前景广阔,我就多搭建了几个棚,边种边学。农技专家也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我们种植,周边的群众也来学习 搭棚、育苗技术,这头一年种植无籽西瓜,试种的比较成功,西瓜品质好,甜度高。外地客商考察了很多次了,已经预定了80%的西瓜。对明年扩大种植面积我们更有信心了。”

近年来,平川区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抓手,以促进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和发力点,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西瓜种植产业,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隔音门窗

高档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上一篇: “红色社区”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 “绿色低碳”满格金牛这栋旧楼节能改造大变身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