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变“艺术村”——永年王边村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首届“王边溪谷艺术节”上,游客体验古村落一日游。记者刘学维摄

11月19日,首届“王边溪谷艺术节”暨“画家村工作室开放展”开幕,记者走进了永年区王边村。

这里,小溪流水、青砖瓦房、古藤老树、石碾磨盘……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呈现在人们面前。与其它古村落不同的是,10多位雕塑家、书画家在此创办了工作室,王边俨然成了北京的宋庄——远近闻名的“画家村”。

王边村坐落在西部丘陵山区,全村300户,1300口人。自立村之日起,他们的先祖就散居在河谷里、山坡上,其乐融融。30年前,富裕起来的王边村兴起了盖房热,但他们不忍拆旧建新,而是选择了保护,一户户从溪谷搬到临公路的地方盖新房。渐渐地,王边村成了“空心村”,饱经沧桑的王边溪谷里,留下了数不清的古树、古屋、窑洞。

2014年,市里的几位艺术家结伴到王边写生,被这里保存完好的大量明、清、民国古建筑所吸引,便与村里签订合同,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个一度被遗忘的村落,因为艺术家的加盟,重新焕发出生机。

第一批书画家的入驻,引起了永年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区里进行了高标准规划,从紧张的财政里划出专项资金,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建设。

据统计,王边村共有68处明清时期的古院落民居、手工作坊等,具有修复价值的达40多处。随之,永年区动员力量,对20多处民居、手工作坊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硬化了村中道路、栽种了竹子、花卉等观赏植物。那原汁原味的青砖、古墙,添加了颇具时代气息、写满乡愁乡韵的美丽符号,田园牧歌般的五彩音符、山水画卷般的诗意背景,成为书画家们的最佳创作素材。

当代艺术批评家、艺术理论家栗宪庭欣然为王边村题词——“王边溪谷”;著名雕塑家许凌涵也被这里深厚的历史沉淀所吸引,租赁下“王边公社遗址”,经过简单修葺,建立了自己的雕塑工作室。走进许凌涵和妻子孟丽松的工作室,大大小小的雕塑作品,个个鬼斧神工,尤其是那笑容可掬的陶艺娃娃们,更是逗人。这对年轻夫妇选择定居王边后,静下心来搞创作,灵感俯拾即是,创作成果颇丰。

古树沧桑数百年,溪谷幽静时光远。走在这条王边老街上,无处不感受到百年时光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明清石阶铺路,青砖黛瓦古建筑群古香古色。在一户老宅前,有两棵古槐,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夫妻槐”,历经450多年岁月沧桑、风雨洗礼,如今两棵老槐树依然苍劲挺拔。村中还有棵“爷爷槐树”,据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奶奶土堆”与“爷爷槐树”隔街相望,诉说着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树根长在土壤外,屋顶上边搭戏台,井水能当美酒卖,东西南北分不开。”王边村党支部书记王计恩绘声绘色地向记者讲王边“四大怪”,他说,王边的酿酒历史悠久,古酒坊遗址还在,酿酒的古井也在……

王计恩高兴地说,房屋、院落被艺术家租赁后,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古建筑进行修葺加固,对院落进行硬化美化,不仅节省了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费用,群众还能有一部分房屋租赁收入。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王边村在永年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和明清古建筑群,以“古村拾忆、古酒飘香”为主题,围绕“古树、古井、古镇、古村落”的保护修缮和开发,以绘画、雕塑等文化艺术为突破点,打造山绿林幽、果树飘香、古风醇厚、生态优美的山村美丽风光,现已完成对王家大院、古酒坊、古油坊等20多处明清古居的保护性修缮,初步形成了“一洞二槐三桥四怪五大院”的人文景点。

王边溪谷、画家村、天然氧吧……一个个美誉纷至沓来。一个空闲了30年的古村落,成了远近闻名的“画家村”;一个昔日藏于深闺人不知的小山村,正在华丽转身,变得更加宜业、宜居、宜游,被评为河北省精品旅游示范村。(李延萍)

隔热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隔热隔音门窗

上一篇: “稍息”一会儿:他用镜头捕捉到了中国式的诗意
下一篇: “窗式空调”火了,价格便宜、占地小、好安装,适合小户型的一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