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风景名胜[壹]
七仙湖湿地公园
“茶场山下春昼晴,茶场庙外春草生。游人杂还香成市,不住蓬蓬社鼓声”
《玉山竹枝词》其一 (清)周显岱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玉山古茶场
作为磐安文化地标的玉山古茶场,位于玉山镇马塘村茶场山下,现存建筑为清代乾隆年间集资修建,分为茶场庙、茶场管理用房、茶场三大部分,建筑面积1559.57平方米。史载,始建于宋代的茶场,所产“婺州东白”在唐代就已闻名遐迩。现存建筑中管理用房还保留有“谕禁白术洋价、粮价洋价”等清代石碑。
玉山古茶场
玉山古茶场是国内最为古老的茶场之一。据传一千七百余年前,晋代许逊(今江西省南昌县籍)传播文化游历到玉山,研制出“婺州东白”,此茶后被收入“茶圣”陆羽的《茶经》之中“产茶者十三省四十二州,婺州东白者为名茶,大盘山、东白山产者佳,列为贡品”,朝廷遂专门派人采集此地茶叶。宋代,玉山茶农为感谢许逊的恩德,在茶场山建造了茶场庙,将许逊尊称为“茶神”,每年设春社、秋社祭祀,开辟了茶文化的先河。古茶场成为榷(音确)茶之地,为官府专营茶叶场所,是古代现存不可多得的茶叶交易市场,堪称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B)磐安“孔氏家庙”
地处今盘峰乡大盘山北麓榉溪村的孔氏家庙,也称“南宗婺州孔庙”,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榉溪村古称桂川、榉川,四周群山环绕,山川秀丽,环境幽奇。榉溪孔氏始祖孔端躬,原籍山东曲阜阙里,系孔子四十八代裔孙,自幼聪颖好学,登进士第。建炎年间,孔端躬及世袭衍圣公孔端友遭金乱护驾南渡,后孔端友寓居衢州,孔端躬安家于婺州榉川。据《榉川孔氏家谱》载:“惟婺祖端躬公,官居大理事评事,乃由台抵婺至永之榉川,见其山高水长,泉香土沃,弃华衮之荣而优游自乐,屋于钟山之下而成焉,此南北之所由分而三派之所自始也”。宋理宗追孔端躬功德,按衢州孔氏家庙恩例,在榉川南岸杏坛园前建孔氏家庙,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已佚)。宋以来“婺州南宗”与“衢州南宗”独立而并存,历代许多诏书、诗文、碑帖、墓志铭等文献资料上,都把南方孔氏后裔用寓居“衢婺”、“婺衢”,“衢祖端友公、婺祖端躬公”,“端友寓衢,端躬寓婺”等对等式文字表述,是“三大圣地”之一。
榉溪孔氏家庙
孔氏家庙坐南朝北,遥对金钟山,榉溪自前面环绕而过,整座建筑以中轴线贯穿,由门楼、戏台、天井、前厅、穿堂及两小天井、后堂组成。建成后,在元、明时期由官府负责进行过较大维修,清初家庙毁于兵燹(音险),现存建筑为清末重建,并保留了宋元明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二)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广人稀,森林茂密,大小山峰达五千两百余座,古代是名士隐居的世外桃源。大盘山地势东高西低,主峰大盘顶海拔1274米,自古以来,在当地一直流传着“大盘山脉连九州(指杭州、苏州、湖州、婺州等),水系通天台、仙居、缙云、永康、东阳等五县(市)”之说。大盘山是浙江省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2002年5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4558公顷。2002年7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盘山特定的地貌特征与地质活动还形成了火山湖和平板溪两大地质奇观。山顶有昭明院寺,寺庙侧西湖是史前的地质运动所形成的火山湖泊。花溪村位于大盘山脚,天下一绝“火山平板长溪”流转整个村庄。从龙头岩水库坝顶进入景区,缘溪而下,路、溪在悬崖峡谷间绕山而转,梅花瀑布直泻玉梭桥头。经深不可测的斤丝潭,龙王古庙,在田里壁村一带进入千米平砥长溪。这段宽约十至十五米、光洁平坦的石质河床,是一亿年前火山喷发时形成的,赤足走在光滑平坦的溪底,沁凉滑爽的感觉令人难以忘怀。平板溪尽头是茶坞口田野,仰望石狲岩,巍峨俊秀,上有许多横径孔洞和峰柱。过红叶满山、一路清香等景点,至栗树坞口村,双石壁双瀑布双清潭间,是成片的古林丛。此处可望见大盘山主峰,西行可入杏珠坞竹林。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灵江源森林公园
位于盘峰乡,深藏在原始村落之中,所在区域马家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村舍沿溪而建,环绕两山之间,村中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白云时而缭绕。古街形态、店铺、民居、鹅卵石镶嵌的地面等一应俱全,是旅游、休闲、摄影佳地。景区离磐安县城约三十五千米,核心面积约五千亩,是灵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森林公园四面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空气清新宜人,景色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孕育了自然界“峰奇、壁绝、谷幽、瀑多”的独特景观。景观有大石门、神龟瀑、飞龙瀑、古树群、九狮峰、石头房以及悬空玻璃栈道、高空玻璃桥、高空玻璃悬廊、凌空玻璃观景台等。
“华东第一高空玻璃桥”
2018年初投资建造的“华东第一高空玻璃桥”,全桥跨度约365米,垂直高度约189米,桥面总宽2.8米。2019年,挑战吉尼斯记录的“A”字形高空玻璃悬廊横空出世。悬廊沿悬崖向外挑出118米,长158米,288米的垂直高度,相当于96层楼高,只有一头连接山体,另外一头完全悬空,可从更全面的角度欣赏山中美景。
(四)朱锡岭红枫古道
古道建于北宋,全长五公里,条石铺成,路基均宽两米,东起磐安县朱锡岭村岭脚,西至东阳市西塘安,主要地处磐安县境内,是古代安文通往东阳、永康、金华的官道。古道保存完整,两侧植被丰富,枫树连片分布,并存有参天古枫二十多株,深秋时分,满山红叶,似一片丹霞落于朱锡岭上。在岭头有一古村落,为泥墙黑瓦土建筑。
朱锡岭红枫古道
(五)清德堂
建于清代的古建筑,地处双峰乡皿(音敏)四村,占地1153.7平方米。坐东朝西,由围墙、第一天井、前厅、第二天井、后堂及南北厢房组成,共有二十四间,规模较大。前厅建筑结构为抬梁式,后堂及厢房为穿斗式。民居内的牛腿、门窗、雀替等构件雕有牡丹金鸡凤凰等图案,雕刻精细、造形独特、形状优美。清德堂的门罩、砖雕上有较多的文字题刻,为我们研究当地的民俗民风和文化内涵有重要的价值。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七仙湖湿地公园
位于县域高二乡境内,总面积6264.9亩,海拔1148米,森林覆盖率88%,是国内罕见的高山湿地公园之一。湿地公园以库塘、森林沼泽和草甸沼泽等湿地景观为主体,核心区由七个串珠状山塘群组成。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水杉、莼菜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华顶杜鹃等珍稀濒危物种,特别是园内杜鹃谷有华顶杜鹃、云锦杜鹃、大树杜鹃等三十余个品种,春暖花开之时,各色杜鹃竞相争艳,让人赏心悦目,宛如置身仙境,堪称“浙中一绝”。
(七)国家级旅游景区
(A)舞龙峡风景区
地处尖山镇楼下宅村,其山脉属大盘山脉东北分支,河流则为曹娥江水系的夹溪。风景区位于夹溪上游,号称“浙中大峡谷”。景区内汇集了潭、瀑、湖、石、山、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兼具楼下古宅、城里山大兴国遗址等人文资源,具有奇、秀、险、静、野等特色,资源优越性、景观独特性、生态原真性良好。舞龙峡被专家认定为浙江省面积最大、发育最成熟、景观最丰富的台地峡谷地貌。是集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集观瀑、漂流、登高、探险、朝圣祭拜、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亲水娱乐、极限运动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台地峡谷风景旅游胜地。舞龙峡是磐安县最早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风景名胜。
舞龙峡风景区
(B)十八涡(音挝)风景名胜区
景区位于磐安县东北台地区,距磐安县城安文镇五十五千米,总面积十五平方千米,平均海拔500余米。四季分明,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仅26℃。主要景点有夹溪古道、古松群、十八涡、冰臼群、竹筏漂流、神龟望月、天牛喘月,天马饮水等。有“冰臼(音旧)之父”之称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韩同林(广东省揭阳市揭西籍)教授对景区进行了地质考察,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夹溪大冰臼,并留下“天下第一冰臼”的墨宝。夹溪为曹娥江源头,河谷与玉山台地之间相对高差在两百米以上。溪流两岸陡壁森然对峙,耸立云天,溪涧狭窄蜿蜒,水流湍急,形成无数的跌瀑、险涡和深潭,其中尤以十八涡最负盛名。十八涡两侧危崖相逼,近千米长的河床陡然下跌,水流随势跌落入潭,掀起轩然大波,咆哮的激流钻谷穿崖,形成十八个接连不断的险涡和深潭。景区内山峰起伏,怪石嶙峋,瀑潭精美,景观具有雄、奇、险、秀、幽、古之特色。目前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十八涡风景名胜区
(C)百杖潭风景区
风景区位于仁川镇,总面积10.48平方千米。以瀑布、潭水、溪流为精华,以山体、奇石、洞穴为重点,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以丰富的山林特产资源为点缀。百杖潭瀑布由三叠瀑布构成,被誉为“华东第一瀑”,古人赞其“秀瀑孕深潭,绝峰育奇石,龙溪十八渡,石上四重天”,以崖险、瀑高、潭深、水清、溪曲远近闻名,瀑布总高度达72米。第一级瀑布高10米,宽2米,瀑布呈幕帘状,泄入百杖潭、米筛潭中。第二级瀑布高15米,宽5米,瀑布呈喷泻状落入藏龙潭。第三级瀑布高47米,宽7米,溪水沿陡崖泄入祈雨潭。三瀑相连,层层叠叠组成别具一格的瀑布体。
百杖潭风景区
磐安县著名人物(三)
陈宗誉,北宋抗金志士、知名乡绅。宣和年间,金兵南侵,社会混乱,盗匪遽起,邻县有人将从之,陈宗誉前往劝阻,晓以义理,陈述利害,得以阻止。安抚使刘述古嘉其才干,命其将领乡兵,保卫地方。陈宗誉整顿部伍,并尽出家资,激励士兵效力。时有溃兵数百人,流窜地方,一骑往招,感之以大义,众皆感动而从,自此地方自卫兵力益强。时东阳虽地当要冲,却能独保安宁,末受匪盗骚扰。安抚使更奇其才,欲授以官职,陈宗誉坚辞不受。建炎初年,群盗四起,地方深受其害,州县官府复命其领军防御,陈宗誉再次捍卫乡里安宁。其事迹为山阴转运使陆宰闻悉,以为陈宗誉“其义可依,其勇可恃”,“是豪杰士,真可托生死者也”。乃奉母楚国太夫人携子陆游并会同内阁龚茂良,尚书晏景初,三家共千人来安文避难,居三年乃归,所携文碟书卷,均保安全。因陈宗誉捍卫地方有功,朝廷补为承信郎,又适高宗登极,恩迁承节郎。荐为盱胎军守,不赴,末几而卒。陆游为其撰《陈君墓志铭》,百姓在杨岩路为其建祠以纪念。
陈宗誉故乡—安文(街道)远眺
杨岩溪(1890年—1939年)革命烈士。1928年加入中共,曾任中共缙云县委武装委员、浙西工农革命军支队长等职。1929年12月领导和指挥了磐安新渥暴动。1930年7月率部编入红十三军第三团,后率余部坚持在缙(云)仙(居)边境山区斗争。1937年3月13日为掩护战士脱险在仙居被捕。1939年6月23日在临海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
逢春,明代著名学者、诗人。自幼聪慧,其父口授诗数百篇,即朗朗成诵。稍长即能写文章,十五岁始作诗文。遇家难,继遭讼,废学四年。以后遂厌弃举子考试,不走作官之路。居家博览群书,凡六经史传,百氏子集,骚赋律绝,以及故典,历象、舆地、医经、密经、冥术等靡不淹贯。因此博雅之声冠于一时。上门问奇质疑者淹门,而答之如流。尤为诗歌能超脱流辈,每出一首即脍炙人口。倡导组织“螺山诗社”,郡邑诸名公入社恐后。建“六得山房”谓举网得鱼,治田得秫,灌畦得蔬,采山得茗,嗅兰得朋,抚景得句。又名其寝为“六以轩”,谓“作事以当贵,缓步以当车,蔬食以当肉,安分以养福,宽胸以养气,省费以养财也”。凡本域所有楼台亭池园洞,皆以寓意命名之,并与诗友旧朋游历名山大川,觞咏其间,所谓“超逾世网”者也。有《六得山房漫稿》行于世。
逢春诗作
陈文缙,明代平寇武将。从小读书,兼习韬略,并练就一身武艺,射箭能“百步穿杨”。万历初,海盗集聚抢掠渔人,并不断扰乱沿海市镇农村,无恶不作。陈文缙投笔从戎,先任什长,率小舟巡逻温州海面,常与海盗浴血海战,善于侧面攻击,常以少胜多,使海盗闻风丧胆。因屡立奇功,累累升任直到后营总帅,并领水军驻镇梅岗,安保一方平安。告老时,朝廷赐“望重金城”匾额,人称“平寇将军”。
杨兆星(1906年—1935年)革命烈士。1928年4月加入中共。1929年12月,参与了浙西工农革命军支队的组建工作,负责武器装备。1930年1月,参与和领导了“新渥暴动”。5月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参加了唐市钱岭外伏击战、白岩突围战、强攻壶镇等大小数十次战斗。9月,红三团攻打壶镇失利后,杨兆星以红三团余部为骨干,成立了“浙西工农红军第一大队”,在缙云、永康边境坚持斗争。1933年4月,任中共缙云县工委书记。1934年率部加入浙西游击队,同年秋,在永康进行秘密工作时,被国民党侦探怀疑而被捕,因无证据,两月后获释。1935年8月22日,从仙居购来一批军火送往永康,住在东阳市防军界牌村坟庵屋交通联络站,被国民党永康保安团杀害牺牲。
陈炉庆(1923年—2002年)民国时期官吏。曾历任台湾当局基隆市行署署长、台北市警察局警察长、海港港督等职。
羊愔(音因),民间誉为“菇祖”。双峰乡皿(音敏)川羊姓始祖。原籍泰山,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官宦人家。以明经擢第。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任嘉州夹江尉。后遭杨弁(音辫)之乱,“弃官微服游于括之缙云”、“幽棲于皿川”(皿川也称大皿,今属双峰乡)。羊愔“性怡静而洒脱爽朗,薄于世荣”。因妻病亡,看破红尘,崇尚道术。遂每天只身入于深山,去寻仙访道。据《缙云县志》、《仙居县志》和《皿川羊氏宗谱》载,羊愔因采菇为食,能腾云飞翔,长生不老。此后,羊愔游山玩水无需携食,常摘菇食,又采百合加餐,山泉为饮。不久,肥胖之身,渐渐清瘦,体重迅速减轻,浑身肌肉变硬,且“骨节皆能动,抖擞如竹片,及拍如打板声”。二十余年后,因来无影去无踪,旁人称之为“神仙”。常去雁荡、委羽等山游,轻捷如乘云,“如风飘忽”不知所终。后世人以“菇祖、菇仙”尊之。
陈方球(1903年—1938年)革命烈士。1928年加入中共,曾任方前区大队书记、浙江工农红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政委等职。1929年2月,组织了方前区大队(农民革命武装),并任书记。为了筹集革命经费,散尽家财,变卖房屋、田地,全部捐为革命活动经费。1938年10月在磐安县岙(音奥)口村祠堂就义。
胡大纯,清代中后期著名武将。道光二年(1822年)考中武举人,授右营千总,兼管江山县汛事,后升任金华守备。由于清廷腐败无能,英国等帝国主义势力大肆侵略中国沿海地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胡大纯被派往前沿岛屿保卫海防,与侵略者展开血战,由于得不到援军支援,所率志士全部遇难,胡大纯阵亡于定海。
滕皋军,生于1962年。知名介入医学专家。1986年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5年至1999年在美国某医学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现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曾任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主席。主持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变革性技术、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课题十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200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7年3月,东南大学滕皋军教授因在介入放射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美国介入放射学会金奖,这是国内介入医学专家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8月,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了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共计有157位科学家上榜,滕皋军教授在列。
滕皋军教授
卢应酉(音有),南宋著名学者。出身书香,锐进于学,早入邑庠。刻志攻读经史,少年中举。淳祐元年(1241年)登进士第,除授集贤院直学士。自此更致力于文章辞翰之场,文学之名闻于朝。后被选入内院编修国史,并获皇上金帛之赐,侍讲青宫,成为皇太子的老师。正当举朝重望、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大有作为之际,却一病不起。户部尚书潜说友(今丽水市缙云籍)为其撰有《学士墓铭》。 弟卢应宇,著名中医家。
卢应宇,南宋著名中医家。人称素心先生。年幼即与兄卢应酉同入邑庠(音祥),尤精于《诗》、《易》。淳祐年间中乡贡进士。授仙居儒学教谕。一生无意于功名,专意歧黄之术,钻研中医中药,人传有起死回生之功,活人无数,为一方医术高超之名医,并对穷苦人家的病者,免费医治济惠于人。
张浩(1881年—1937年)近代民主革命家。与吴映白、邵飘萍、郑文礼、金品黄、陈备三、陈天儒、李昂青合称辛亥革命时期东阳“吴宁八骏”。出身贫寒,少时发愤读书,府考落选后为塾师数年,赴杭州考入浙江巡警学校。毕业后,派充杭州警署巡官。旋选送日本警监学校,结识孙中山先生,遂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奉孙指示,携大量革命书报回浙,任金华府巡警教练所所长。继入浙江警务研究所学习。毕业后任余杭瓶窑镇巡官。10月,辛亥武昌起义后,参与光复杭州之役。1912年3月回乡,与厉植三在东阳组织东阳同盟会,倡办东阳县第四高等小学(今玉山中学前身),购买图书五千册赠送学校。后被推举为国会众议会议员。1913年7月,“二次革命”时,与马文车、庄心同等在上海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因制造不慎起爆,被上海警备机关作为“逆党”通缉,潜回浙江。1915年,任浙江巡按署咨议官。秘密赴粤港接受孙中山指示,回浙江与吕公望组织浙军反袁,任护国军参议会议长兼浙江都督高等顾问。1923年,曹锟以每票五千元贿选总统,断然拒受,挈家离开北京迁居天津。不久,就任北京航空署署长。张浩与冯玉祥过从密切,因拒不执行蒋介石出动飞机轰炸冯玉祥部命令,弃官南归,隐居杭州吴山脚,以书画自娱。张静江、于右任、戴传贤等民国政要多次劝其出山,均婉言拒绝。1937年逝世,终年56岁。
陈志昂,生于1974年。江苏省公安消防总队副参谋长兼高级工程师。入伍以来,始终奋战在灭火战斗一线,参加了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天津港爆炸、特大龙卷风灾害等灭火救援三千余起。在十运会、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亚青会、青奥会、抗战七十周年“9.3阅兵”、中东欧十六国首脑会晤、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历项重大活动安保中,积极主动参与,现场指挥决策,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狠抓工作落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艰巨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部队各级嘉奖十余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获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十佳训练尖兵”、国家G20峰会安保先进个人、江苏省委省政府“6.23”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抢险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羊同生,明初著名平叛将领。字原会。才气英烈,沉毅宏重。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率兵克金华,白岩曹璟谒见,阐述形势条陈治策,被授万户职,回乡扩募义兵。羊同生为曹璟邻人,愿为先行,并屡战立功,打下处州(今丽水),杀死元庭守将。至元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苗将李佑之、贺仁德等杀死明代守将耿再成,反叛处州城,全处州七县“陷于匪人”。羊原会在形势突变时忠主朱元璋,同叛将对抗,冒着生死之险,协助明枢密佥(音千)事李文忠等进兵征讨。在刘山打败叛将,进攻叛将,进攻处州,将叛将诛杀,收复处州七县。明将李文忠将羊原会之功奏于高祖。朱元璋下旨对羊原会大加赞赏。由是握持赏罚,威名隆盛,远近民众乐而归之。皿(音敏)川羊氏族内以此为荣,至今保存“乃心王室”直匾。
陈龄,明代抗倭义士。赋性忠诚,终生义行。承先辈世业,又善于经营,家户富庶,得利则付诸贫士寒门。嘉靖中期,倭寇躏浙江,朝廷发兵至安文,资粮缺乏,所需军费甚巨,而官银已尽,无法支付。邑侯委陈龄营办筹集。陈龄竭家中所有财资不止千金,荡财倾囊以支前。郡县吏长及地方仕绅无不赞许倾家保国之精神。
“丽岭生涓流,秀地产宝珍。香茗古奇贡,功高陆许恩”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