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出台在即 滨海与浦东赛跑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出台在即 滨海与浦东赛跑 更新时间:2010-12-31 8:27:04 本报记者12月29日获悉,《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编制已近尾声,有望在明年初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秦皇岛、石家庄、承德等十个城市,辐射土地面积约为9万平方公里,辐射人口总数约为6000万人,和长三角一道,形成大体量沿海城市群。
不难发现,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动机,滨海新区的辐射和带动效应,正逐步呈现。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表明:去年底,滨海新区GDP总量3800亿元,浦东为4000亿元,浦东领先200亿;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GDP实现 2231.28亿,浦东新区2226.63亿元;三季度末,滨海GDP实现3550亿元,浦东3300亿元,滨海反超浦东200亿以上。
至此,与作为长三角经济的发动机的浦东一道,滨海新区成为拉动中国沿海经济的另一辐射源。
两个“辐射源”:同样的使命“两个辐射源,对周边形成不同的牵动导向。”浦东新区政府一位官员分析,浦东新区强调总部经济,着眼于挖掘海外资源;滨海新区强调重工制造,着眼于周边资源整合。两者相克相生,最终殊途同归,京津冀、长三角中心与腹地间,信息、物流得到充分流动,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得到充分提高,实现了中央东部沿海整体开发构想。
浦东的开发开放,构成上海的新定位,就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经济中心四个中心,都是外向型概念,但又和广东“三来一补”搞初级加工产业不同,上海直接走海外资本总部经济的现代服务业路子,将工业化留给江浙,以达到辐射周边,引发长三角增值联动的效果。
和群雄环伺的长三角不同,2005年10月滨海新区启动时,京津冀十个城市产业、功能雷同,低水平压价竞争。
以天津港为原点划100公里半径,港口将近500个。为此,国家需要形成滨海新区核心产业区,对周边资源形成吸纳,进而对周边区域形成辐射。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主任邢春生回顾,从1994年滨海新区成立起,天津就开始申请国家政策,中央来一个领导就汇报一次,几年的两会,一次次递交提案,一次一次被打回来;规划调来调去,老是想着中央的调子,后来心一横,按发展规律办,区域就维持在2270平方公里,全国最大,“中央突然重视了。”
事实上,新区的批复,和国家对天津的定位是配套的,背后连着京冀以至于辽宁的综合考量。2006年3月,国务院将天津城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将新区和旧市做了原则性的分工:二产以滨海新区为主,发展先进制造业;三产以天津市区为主,重点发展海陆运输,带动金融、商贸、服务、房地产,围绕城市建设来展开。
“综改”帽子助推“吸纳
--辐射”带动效应
前期,滨海新区虽有两千多平方公里,单特殊政策区仅有40平方公里,含开发区和保税区,明显难以带动辐射。这个时候,中央下了两步棋,滨海新区对周边顿显“虹吸效应”。
一个是2006年12月28日,允许天津搞中国第一个契约型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邢春生称,仅这一条,募集资金的额度就超过200个亿,比中央十年对浦东支持的资金多。
随后,新区顺势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设立了“天津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令我国第一个华侨投资基金、第一个合伙制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第一个航空产业基金相继落户。目前,在滨海新区注册的基金企业335家,注册资本1088亿元。
另一个让滨海倍感刺激的是欧洲空中客车A320中国总装厂在天津的落户。
这个中国航空制造史上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于2007年5月7日获批,一周后开工,天津规划的102平方公里的航空城,也同时获得国家审议通过。截至今年8月份,空客天津总装线实现月产两机目标,带动聚集20多家航空航天企业,形成108亿元航空航天业产值。
至此,天津成为继美国西雅图、法国图卢兹、德国汉堡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大飞机总装线的城市。
总体来看,滨海选择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路线, 2009年启动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达375项,2010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项目更高达455项,总投资9598亿元。滨海新区产业辐射能量由此形成。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