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9℃!40℃!41℃!
骄阳似火,热浪滚滚。
有这样一群人,或汗一身泥一脚地穿梭在城市的工地;或挺拔身躯戍守在大桥的岗哨;或头顶烈日,用脚步来丈量我们脚下的土地……汗水迷湿了双眼,浸透了衣服,却丝毫不能影响他们工作的热情。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群最可爱的劳动者,江苏各业奋发作为、拼搏进取,凝心聚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今天,我们用镜头定格他们坚守在高温下的身影,向他们致敬!
新华网南京7月29日电(虞启忠 董娴 潘霄想 张粲/文 叶婷/图)淮安四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重要节点。七月,大地开启“桑拿”模式。由于位置较偏远,淮安四站厂房的周围并无遮掩,炽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直直射入,厂房俨然一个闷热的大烤箱。
朱晓元是淮安四站工程管理项目部厂房的站长。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带着运行人员,进行着开机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定期维护的大型机组均被放置于厂房内,站长朱晓元和运行人员每天都要对这些机组进行细致地巡查与检测,保证机组随时可以安全高效地运行。
运行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检查了主机空气间隙有无异物,上、下油缸是否正常;清理了主机滑环,调整了碳刷压力;进行了真空断路器试合闸和励磁系统试投操作等各种试运行检查,做好主机组联动试验。“这样的天,作业又必须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试运行到一半浑身就湿透了。”站长朱晓元用手臂抹着汗对我们说,设备的辐射、泄露的油污、尖锐的物体等都存在威胁性,厚厚的工作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保护作用,但也常常闷热无比。
三伏天,较大的湿度会影响电机的绝缘情况,从而对设备造成损伤。所以,不论气温多高,厂房都需保持相对封闭状态。“外面30多度时,里面一般能到40多度。”机器功率大,集中运行时会散发出巨大的热量,短时间内很难排出。在厂房里,即便什么都不做,只要呆上几分钟,也准会大汗淋漓。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亦是震耳,有时高达95分贝。
环境虽然难熬,但朱晓元和现场运行人员一刻也不敢松懈。在试运行过程中,他们忙得热火朝天。刚到中控室查看完上位机显示情况和主辅机参数,朱晓元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保护室和高压室监督运行人员的安全操作。容不得片刻歇息,他又拿起对讲机叮嘱着启闭机房的人员,仔细观察闸门开启、降落是否正常。“要彻底地检查每一处角落,不能有一丁点疏忽!”站长朱晓元常这样要求工作人员,也同样以此鞭策自己。他不厌其烦地在淮四厂房内来回奔波,汗水浸润了工作服也全然不顾。经过2个多小时的试运行,所有发生异常的可能性均已排除,各电气设备、辅机系统均运行正常,大家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擦了擦额间滚落的汗水。
“南水北调工程责任重大,天气再热我们也要抓紧工作。”即便在40℃的高温下作业,朱晓元站长和站内的员工依然充满干劲。
朱晓元奔波于器械之间,细致检查、反复调整,将可能出现的隐患一一排除,确保泵站内系统的安全运行。
身为“南水北调”淮安四站的一名基层工作者,朱晓元有着自己的“中国梦”:“我希望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保证‘南水北调’淮安四站机组安全运行,确保随时能够开机调水北送,让北方的老百姓喝上甘甜水、放心水。以水利人的献身、负责、求实的情怀,为“南水北调”筑基,为中国梦助力!”
【采访手记】
有很多人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从事着我没听过的职业。接触他们之前,我不曾想过他们在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怎样的考验。
闷热的厂房,一股有别于室外的热空气充斥在身体四周,短短几分钟,汗水就已经从每一寸皮肤里疯狂地外溢,整件衣服换了个色调。
堆满奇形怪状机器的燥热空间里,站长朱晓元和员工们泰然自若,仿佛身处春风拂面的草地。他们四处奔忙,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项工作。检查、测试、维修……明明闹哄哄的厂房竟然在这些厚实的步伐中变得安静。定睛观察,他们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他们的鞋底也沾上淤泥。但他们的眼睛里,装着磐石般的坚定。
我感叹并敬畏这些坚守在岗位上的工作者。(潘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