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教授”最后的心愿 世界第一把移轴泡桐提琴在重庆荣昌正式亮相

“这把琴是何老先生在病床上画的图纸,然后让小张帮着做出来了……我们还是希望由你来第一个试拉一下……”,“木匠教授”何夕瑞的妻子拿着世界第一把“移轴、泡桐木”中提琴,准备交给演奏家刘京声进行首次试琴。

12月21日,在荣昌“木匠”教授何夕瑞先生设计独特的欧式小楼中,悦耳的提琴声从房间内缓缓响起,何夕瑞的妻子胡启惠(中)与徒弟张文义抱着三把刚刚完成的琴,聆听演奏家刘京声(图左)演奏的琴声。

只见刘京声小心翼翼的调试其中一把中提琴,轻轻的抚摸了琴身,用手指拨动琴弦,一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散发而出。

伴随着提琴悠扬的琴声,胡启惠陷入沉思,眼角有点湿润,因为这把琴是她的丈夫何夕瑞在生命最后时刻在病床上设计出的图纸,作品还未上色,何夕瑞就在2019年1月17日病重过世,最后通过徒弟张文义的制作完成。

2019年1月17日,骨癌晚期的何夕瑞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在创作提琴,完成这几把琴,是他的最后心愿。

“声音非常的浑厚,很干净,而且是一把移轴琴,应该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把移轴中提琴,太漂亮,我是真的很喜欢。”演奏家刘京声试拉了一把琴后表示。他与何夕瑞是大半辈子的知音,何老先生将做琴当做了毕生的梦想,而每次新制出一把新琴,就让他第一个试琴。

1996年,木匠出生的何夕瑞在木工房内制作提琴面板,因为爱琴,这样忘我的工作一干就停不下来。

在刘京声心中,何夕瑞是一位有有着工匠精神的传统手艺人,“他对待每一个细节都非常仔细,做完一个事,才会去做下一个事。”不仅如此,他对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何老先生一辈子做了许多琴,他发明并改良了钟鼎琴、三圆琴,填补了我们国家民族器乐的空白。”刘京声说,何夕瑞和他制作的三圆琴还入选2017年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张文义(图右)今年50岁,从21岁开始,他就跟随何夕瑞做琴。“我年轻的时候,是做门窗和建筑的,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何老师,便开始跟着他学习做琴。”张文义回忆,在他眼中,何老师是一位对工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人。

2018年5月4日,何夕瑞在工作室中教徒弟张文义制琴要领。

何夕瑞去世后,张文义与胡启惠一同研究他生前设计的提琴图纸。

何夕瑞重病卧床,心思仍在画图上,他每天都设计、思考、改良自己的提琴。那时,何夕瑞负责画图纸,张文义则负责通过一系列既复杂又繁琐的工艺,将图纸上的琴变成实物。图为2019年1月17日,骨癌晚期的何夕瑞,在病床上抚摸着“移轴、泡桐木中音提琴”。

何夕瑞曾经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一定要做世界上最好的琴。图为何夕瑞设计的“移轴、泡桐木”中提琴,经川音原院长敖昌群、国际知名音乐人苏立华先生以及几位国内外收藏家、鉴赏家试奏后,给予了极高评价。这两只琴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对移轴提琴!

“老伴2017年获得了中国民族乐起十大改革家之一,而就在那一年,他也患了骨癌。”胡启惠说道,当老伴病得很严重时,他一直有一个夙愿,就是将琴再进一步改良。图为胡启惠抚摸着何夕瑞曾经制作的各种提琴,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

2018年5月4日,何夕瑞专门为三圆琴琴板发酵打造的地下室。地窖内放满了各种酒,为的是酒能在地窖内发酵,增加琴板的应力。

“我老伴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得到安慰……”胡启惠说,当听到演奏时,她非常的激动。因为她觉得,老伴一样也能听得如此动人的声音。

2018年5月4日,每当疼痛来临何夕瑞手里总是拿起他的三圆琴,他说这是抵抗病魔的最好方式。

上游新闻记者 鞠芝勤 刘力 摄影报道

隔热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

上一篇: “朋友圈”售卖烟花爆竹风险隐患大
下一篇: “未凸出楼体为啥不让装?”窗户安装防护网遭物业阻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