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中年”杨光杰第一年种植水稻,亩产超1000公斤

来源:【华声在线】

“斜杠中年”杨光杰第一年种植水稻,亩产超1000公斤——

种田“小白”成了高产大咖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蓉 通讯员 王木子 杨乐庚

9月8日,记者在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七里桥街道靳家湾社区的农田里,见到正在巡田的种植户杨光杰。前些天,他种植的160多亩再生稻取得沉甸甸的收获,1.56亩测产田,头季实收1599公斤,平均亩产1025公斤。有专家称,再生稻一季有这样高的产量,算得上是高产。

作为第一年种田的新手“小白”,杨光杰是如何变身高产大咖?

改行种粮遭父母反对,不怕吃苦“斜杠”到底

1978年出生的杨光杰,靳家湾社区居民。高中毕业后,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安装。

近年来,经营了多年的铝合金门窗安装生意不如以前。

2023年,闲不住的他,一门心思想找点其他活干。

“现在村里试点种植优质稻,又有扶持政策,你要不试试?”靳家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文东贵和社区副主任骆少辉给杨光杰做工作,希望他回乡种粮。

没种过田的杨光杰,竟有点心动。他立即向种田大户、舅舅吴孝忠“取经”。

正当他一腔热血想大干一场时,父母却投了反对票:“种田是件苦差事,你吃不起那个苦。”

好在妻子刘先凤支持。岳父、岳母知道他的计划后,给他转了10万元启动资金。

杨光杰流转160多亩田,开启“斜杠中年”的种田生活。

人勤春来早,亩产超1000公斤绝非“运气好”

种什么稻?怎么种?

“种子很关键。好的种子能让你事半功倍。”同村的“种田达人”杨焕宇,不仅热情传授种粮“诀窍”,还把卖种子的经销商推荐给他。

杨光杰最终选择隆平高科新选育的品种“冠两优华占”。“虽然比普通的种子贵,但品种好才是高产的保障。”杨光杰说。

“这批稻种是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就是常说的‘再生稻’。”种子销售商赵武斐介绍,“冠两优华占”适宜常德的气候特点,常德已有超过10万亩试种该品种。

播种、插秧、施肥、除虫……杨光杰每一个步骤都精心对待,不懂就问,吴孝忠成了他的“种田顾问”。

吃得苦!

三分靠种子,七分靠种植。杨光杰经常清早起床到田里忙活。19岁的儿子整个暑假,也一天不落地当起他的帮手。“没有请人,我的田基本上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儿子也帮了不少忙。”

舍得投!

种田没粪,瞎子没棍。“有的人种田老观念,舍不得成本,肥施得少,稻子肯定发育不好。”杨光杰不仅舍得施肥,他还一次性投入33万元,添置耕田机、无人机、收割机等设备,“机器能做的,就让机器做。科学种田,高效轻松。”

发展农业,最重要的条件是基础建设。“沟渠、水利、用电、机耕道……只要他提的要求符合政策,我们马上办。有困难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七里桥农综站站长赵胜喜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21日,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25公斤,比预计900公斤/亩的产量,增产125公斤,亩产增长13.88%以上,每亩效益增收350元以上。

完成“再生稻”头季收割,杨光杰估算了一下,每亩净利润达1000元,“等第二次收割完,每亩应该还可以赚400元左右。今年预计增收20多万元,明年争取种500亩。”杨光杰喜笑颜开。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门窗品牌

断桥铝门窗

高端门窗

上一篇: “斑美拉”特大传销案日前开庭,涉案金额超43亿元
下一篇: “断桥窗”逐渐退出中国家庭现在流行“万能窗”,真高级,晒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