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行”赋能脱贫攻坚,海尔金控引领“智慧乡村”建设
顶尖财经网2020-5-29 10:02:42讯: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扶贫工作成果的同时,强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在这场全国上下都参与的赛跑中,海尔金控凭借创新的“产业投行”金融模式,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原本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变成了穿着雨靴戴着手套,穿梭在田间地头的“农业专家”,让物联网技术在共享金融的赋能中下沉到基层,将传统农村建设成“智慧乡村”。
精准滴灌,绿色节水 引领建设物联网“智慧乡村”
云南元谋县地处山区,蒸发量是降雨量的5.5倍,由于缺水农户们不得不半夜起来排队取水,带着沉重的水箱一次次往返于取水点和田地之间。元马镇大水井村村民朱应明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每天取水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传统的大水漫灌效率低,地里存不住水。事实也是如此,低效的灌溉方式加剧了当地缺水问题,全县土地缺灌率高达44.83%。尽管农户们每日辛勤劳动,却仍然是靠天吃饭,产量提不上去。
当地政府一直想通过工程改善农业环境,也对参加竞标企业提出了后期工程运营管理、传统农业向智慧化物联网农业转型等要求。在新要求下,节水企业首先需要垫资搞建设,建好后投入技术人力对项目进行运营维护,可能需要几十年的运营才能回本,这导致资金成为了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工程陷入僵局时,海尔金控“产业投行”的赋能将问题一一化解。
融资难?有定制金融方案!“产业投行”首先为节水企业推出了“债权+股权”的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其次农户通过用水量向节水公司支付水费,为项目形成稳定的现金回流,企业资金回笼期从9个月缩短到3个月,保障项目顺利落地,也降低了农户的前期投入。
生产缺水?物联网滴灌系统一步到位!新灌溉系统的应用,不仅农户不用再人力取水,而且通过水肥融合省去了传统固体肥,以精确的科学计算为依据进行精准滴灌。物联网滴灌系统比过去用水量节约40%,用肥成本节约50%,帮助农民省去了60%-70%的费用。不仅用水少还效率高,作物产量增长一倍,农户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
工程建成后管理责任难落实?有“生态链群+共创机制”,各方共进退!海尔金控“产业投行”、农民用水合作社、节水企业三方组建运营公司,形成了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建、共管、共赢的模式。过去各环节“蛋糕就那么大”的零和博弈,变成了利益共同体。对当地政府而言,项目的有序推进,在提升当地精准扶贫施政绩效的同时,也保护了地方环境和自然资源,新系统为全县每年节水约2200万立方米。
“一省水二省肥,三省农药四省工,五省成本六增收,放水不用扛锄头!”一句新的民谣唱出了农户们内心的喜悦。朱应明说:“和以前比,精准滴灌节水省力,都不用守在这里,我用手机就能控制浇水,抽出的时间还能去学习怎么种植新品种。”
智能供暖 节能环保 保障“智慧乡村”各方受益
除了郁郁葱葱的云南,获得新生的还有被誉为“东方花都”的山东青州。西南山区农户们的困难是缺水,北方大棚的问题是取暖难。
山东青州夏落村的刘玉国是当地20多位花卉种植户之一。他坦言,过去都是烧煤炉来给大棚保暖,添一次煤也就烧两三个小时,为了保证温度每天夜里不得不爬起来添三四次煤,又累又困。当地虽然有不少大棚,但受制于维护需要的人力过高,花农们不得不种植很多售价低廉但无需保暖的花草,收入的“天花板”似乎永远无法打破。
借着清洁能源升级改造的东风,“产业投行”为当地引入了新的电能供暖系统。不过新技术的升级同样遇到不少问题:提供设备的厂家只是硬件供应商,“一锤子买卖”没有长期收益,容易产生价格战;融资角度来说,由于清洁能源项目投产后账面收益有限,难以控制或流转,金融机构不愿意授信贷款;对运营商来说,项目投入大,流动资金转化慢,容易形成“一盘死棋”的重资产,难以做大做强。
针对这种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固定可靠的运营商的痛点,“产业投行”再次适时出手,对项目提供投融资、投资建设和运维管理服务,保障用户、政府、运营方、金融机构等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在项目进展中,经过“产业投行”赋能的各个供应方为花农们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大大节省了花农们学习、决策、选购及使用成本。同时围绕用户需求,“产业投行”在黄楼镇项目的落地中还链接了工程设计院,项目在科学的设计方案指导下落地,设计院本身也能在项目进展期的四五年内获得长期收益。
当然,“智慧乡村”受益感受最深的还是花农们。刘玉国非常兴奋地说,新供暖系统省钱省事,自动智能恒温。如今他的6个大棚可以全部种上名贵的品种,过去添煤的时间现在可以用来更好地照顾花,每盆都能卖出好价钱,大棚每年的利润从6万左右提高到12万元左右,增长了足足一倍。他还说“以前冬天不睡在大棚里就不错了,现在这好日子想都不敢想”。
清洁能源的升级也大大改善了当地环境,过去遍地吐着黑烟的烟囱消失不见,当地全年减少烧煤430万吨、碳排放5.6万吨。不仅是青州,“产业投行”在鲁、津、新、琼等地已累计提供超过500万㎡的清洁能源供能服务,让“智慧乡村”重回绿水青山。
“小、精、美”模式赋能生态圈 让金融不止于金融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能够惠及产业,但看似顺水推舟的“智慧乡村”建设离不开金融与产业的交融。
2017年,海尔金控首创“产业投行”模式。不追求规模上“大水漫灌”,而是坚持“小、精、美”的路线:“小”从产业痛点切入,“精”是以创用户体验迭代为宗旨,“美”在于重构产业生态价值,链接资本、科技、资源,赋能核心企业物联网模式转型,实现生态各方增值分享。
创新的模式使得“产业投行”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同,更聚焦于生态的整体收益,比如2018年生猪市场遭遇了非洲猪瘟的冲击,当赋能的养殖户遇到资金困难时,“产业投行”没有像传统机构一样优先主张债权,“晴天送伞,雨天收伞”,而是为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对接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其渡过难关。
迄今为止,“产业投行”模式已持续赋能包括8大生态圈、50多类产业生态链的转型升级,实现16个细分行业第一。海尔金控始终关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积极推行新技术的下沉落地,引领“智慧乡村”的升级建设,累计带动众多省/自治区贫困家庭超7万人实现了创业脱贫,不断践行“金融,不止于金融”的价值理念,让更多人、更多产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