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监管、去通道的大背景下,多家信托公司都调整了战略发展计划,既然公司已经“脱胎换骨”,为了树立新形象,改名也势在必行。湖南信托3月23日宣布正式更名,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超40家信托公司更换了名称。新的名称背后往往预示着新战略的起航。过去两年间,在防范金融风险、去通道化的监管要求下,信托行业受托规模已明显减少,风险亦在逐步暴露,受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家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产品已现延期。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大部分信托公司会把风险较低的项目作为侧重,加大对股权类、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的投入。
01
树立新形象
再现信托公司更名
在严监管一系列政策下,信托公司回归本源,加速转型步伐仍在继续。3月23日,湖南信托发布公告称,经银保监会湖南监管局批准及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该司名称由“湖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湖南省财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现已于2020年3月19日在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了名称变更登记。
湖南信托表示,公司更名后《营业执照》登记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未发生变化;更名后,公司业务主体、服务承诺和法律关系不变,公司名称变更不影响原有的各项权利及义务。湖南信托系湖南财信金控集团旗下成员企业,也是目前湖南省内唯一的本土信托机构。对更名后的发展步调,湖南信托也在公告中给出了答案,就是依托股东的全牌照金融资源优势和全力支持,继续精济实业、精耕湖南省本土。湖南信托是2020年首家更名的信托公司也是68家信托公司中,第44家“脱胎换骨”的企业。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一半以上信托公司已更换了名称,其中大部分信托公司在更名后,总部并没有进行搬迁,仅少数公司进行了迁址,例如国民信托将总部从浙江迁往北京,并于2007年“新两规”出台后首批获得重新登记,取得了监管机构换发的新“金融机构许可证”,更名为国民信托。另一个则是安信信托,该公司前身为辽宁省鞍山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安信信托,同时为了企业发展也将注册地由鞍山迁至金融中心上海。
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信托公司更名也是全面战略升级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严控风险,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都有利好作用。
02
进入调整期
存量业务处置难解决
新的名字往往预示着新战略的起航,在严监管趋势下,信托行业亟需寻找正确“航道”。首要任务便是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迎战处置风险存量业务、去通道等多重挑战。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多家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产品在利率下行,企业置换成本、特定类别资产荒、避险情况下被迫延期。例如,光大信托管理的“光大信益2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一期本金本应于1月31号到期,但却未能按期支付。光大信托表示,“目前第一期本金没有支付,在本金偿还方面,之前本有一个庆阳市中心的地产项目作为抵押,可以处置,但受疫情影响,处置进程搁置,目前是延期处理,不过最终覆盖该项目的资金没有问题。”
另外,中建投信托日前也发布一则“中建投信托安泉404号(杭州美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称,因疫情爆发,该项目借款人杭州美生置业有限公司和保证人美好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信托计划可能出现延期分配。
“现在延期的都是存量业务,很多存量业务虽然没有到期,但是风险是已经逐渐暴露出来,信托公司提前开始解决问题很重要。”对信托产品延期,一位信托公司从业人士直言,随着市场利率不断下行,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在符合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很多融资方提前结束信托融资,而转向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存量业务的关键就是降风险平安着陆。可以看到,由于优质资产荒来袭,高风险的理财方式越来越不安全,大量理财资金涌向比较稳健的固定收益类的信托,房地产、地方平台公司的融资成本下降较为明显。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强调,房地产信托业务本身就较为“敏感”,信托公司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本身具有管理义务,如果项目存续期融资企业发生了重大负面事件,如实控人跑路、资金链断裂、重大亏损等,信托公司出于规避风险考虑,一般会向项目方要求提前还款,如果能顺利收回还款,项目也就提前结束。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信托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到期兑付压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从未来一年信托到期情况看,到期规模为5.40万亿,与2018年末基本持平,其中,集合信托规模为2.7万亿,比2018年末减少2662亿。从到期项目数量来看,到期项目为1.48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800个左右,数量大体相当。与2018年末相比,预计未来一年的到期兑付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信托项目按期正常清算面临不小挑战。
在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看来,对信托公司来说,这也是加强主业回归信托本源的必由之路,通道业务对信托公司的意义将越来越小,最后成为鸡肋,不过这个过程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转换,比较存量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趋势已然明晰。
03
受托资产持续下行
主动管理业务成发力重点
在监管部门加大了风险排查的力度和频率的背景下,信托行业之前被隐匿的风险也得到了更充分的暴露,据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5770.4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3548.6亿元,增幅159.71%。从风险项目数量看,2019年四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个数为1547个,较2018年末增加675个。
与此同时,信托风险资产率也有明显提升,2018年以前,信托行业信托风险资产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然而进入到2019年,信托行业的风险资产陡然攀升,从2018年末的0.98%大幅上升至2.67%。
一家信托公司风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是“防风险”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信托行业风险率持续攀升也是很正常的情况,经济大环境下行等因素必然引发实体经济产业的下滑,部分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受到较大影响,这种压力也必然相应地传导至信托公司。以往很多企业多少还能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避免无法偿还的局面,现在借新的难度也增加了。
除了风险项目有所攀升,信托行业受托资产规模则保持下行。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四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较2018年年末的22.7万亿同比下降4.85%。不过,在经历了2018年较大幅度的调整后,2019年信托业资产规模下降幅度明显收窄。
在此背景下,信托行业未来方向在哪儿?用益信托金融研究院研究《2020年信托投资策略报告》提到,传统领域证券投资、定向增发等较为符合资管新规的监管精神的信托业务,是转型程度较为领先的领域。
“未来信托公司大方向上会收紧一些,大环境目前的确不好,相对高风险的项目很容易出问题,大部分信托公司会把风险较低的项目,例如政信项目,作为下一步的侧重。还有新基建模式,新基建的模式和传统基建信托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会更接近于工商企业类信托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基建信托。交易对手面对更多的是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股权类投资,将来信托公司必然会加大对股权类、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的投入。”上述信托公司风控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本文源自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