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具体手法-怎样杜绝上市公司造假现象

财务造假的核心内容是围绕如何增加净利润这个中心思想来展开,净利润=收入-费用,因此增加利润只有虚增收入或虚减费用。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净利润的“质量”,有现金流入的净利润才货真价实,否则要么赊销最后变成坏账,要么财务造假根本就莫须有。因此,造假者还要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或虚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虚增收入

•常用手法

(1)虚增营业收入,上市公司向关联企业出售商品或转让资产,价格远高于市场公允价值,当然肯定是挂账销售(应收账款);(2)虚假交易,胆子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更有甚者直接虚假交易,将库存商品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增加应收账款,使主营业务收入虚增,形成白条利润;(3)财报规定主营业务要详细披露明细,为防止露馅,把虚构收入归入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中,然后轻描淡写一笔带过;(4)将营业外收入比如政府补贴、接受捐赠等通过虚假交易装扮成营业收入。

•识别方法

(1)虚增收入可不光彩,合作伙伴必须是自己人,因此只要关联交易金额在营业总收入中占比特别大,就要引起警觉;(2)由于营业收入要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净利润等值时高毛利率产品才能少交税,因此看到行业地位一般的企业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也要高度怀疑;(3)虚增收入不可能有真正的现金流入,关联交易中“应收关联公司的款项”金额居高不下,就会出现高毛利率结合大量应收账款这种自相矛盾的奇葩式报表;(4)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这些小科目金额在总收入中占比较大,主营业务收入反而沦为配角;(5)收入和净利润造假后金额大增,而营业税(或增值税)和所得税这两项主要税收金额没有对应增长;(6)通过管理和销售费用是否增长来判断营业收入的真假,如果营业收入明显增加,但仓储运输费等没有同步增加,必然造假。

提前和延后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的常用手法

(1)签订销售合同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物权尚未转移就提前开具发票,确认收入美化业绩;(2)滥用完工百分比,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房地产企业将预收账款作为销售收入,按规定工程收入应该依据完工百分比来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进度就能提前确认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的简介及识别方法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该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操纵盈利的手法,通常在企业当前利润充足而预计未来可能减少时使用。

识别方法:(1)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而改变以往收入确认的方式;(2)经常有客户大量退货。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尤其像滥用完工百分比等伎俩,投资者很难真正识别这种利润调节手法,因为这不能算完全造假,游走于法律与道德边缘。

制造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企业正常经营损益之外一次性或偶发的损益,比如资产处置损益、临时获得补贴收入和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等。这些虽然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不具备长期稳定性,因而对利润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有些企业为了报表有盈利,不惜出售资产制造非经常性收益,甚至还有特别恶劣的做法——虚构非经常性损益。

费用延后确认

会计政策是编制财务报告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惯例和规则等,采用不同会计政策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巨大,为管理层操纵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供了机会。借助于会计政策的多样性,企业将本应计入当期的费用延后确认。

•常用手法

(1)改变折旧政策,通过延长折旧年限,或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如改加速折旧法为直线折旧法)等手段来降低当期折旧费用,增加当期利润,还能增加资产账面净值。

(2)通过改变8项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人为调节各期利润和资产账面净值。

(3)通过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率或范围来降低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和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净值。

(4)随意调整股权投资方法,人为调节收益。企业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比如采用权益法,被投资企业出现亏损,必须按比例确认投资损失,但有些企业却随机应变,立马改为成本法,就不需要确认该笔投资损失。

(5)灵活运用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汇兑损益及相关金融手续费,规定借款费用可根据用途计入开办费、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有些企业则将应计入费用予以资本化,人为调节利润。

(6)企业利用国家变更会计政策的机会,集中处理历史遗留坏账,“让我一次亏个够”。比如,企业在某年度出现巨额亏损,顺势将亏损原因归咎于国家会计政策的变更。

•识别方法

识别费用延后确认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财报的附注部分:企业是否采用合理的会计政策?如果变更会计政策,理由是否充足?

少记成本

常用手法:(1)虚增存货,比如已出售的商品不记账,已销商品的成本不予结转;(2)盘亏、毁损的资产不予转销,超期服役已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不予报废注销等;(3)到期应付费用不予确认,如借款利息、票据利息、应付债券利息和汇兑损失等按规定在会计期末应确认为本期费用,有些企业却不予确认以便少计财务费用。识别方法:这些手法比较低劣,注册会计师通常都能指出破绽,不需投资者操心。

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将投资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转化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常用手法:(1)企业出售子公司,采用分批收款或将子公司应收账款剥离,后续收到的现金摇身一变,由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成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与关联方亲密合作,我贷款给你或买你的固定资产,这是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作为回报你买我的产品,这样就有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虚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常用手法

(1)以承兑汇票方式采购原料,当期就没有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兑现时以偿还债务名义,属于筹资活动现金流出;(2)租赁时以融资租赁代替,这样就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划为投资或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总结

造假要支付昂贵成本,比如虚增收入要多交税费。而为了掩盖先前的造假迹象,企业后面还必须继续造假,否则一旦暴露后,资金链断裂将导致企业崩溃。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时通常都会与庄家狼狈为奸,释放各种利好配合庄家抬拉股价,以便迅速增发融资圈钱,以弥补由造假所形成的巨额亏空。因此,对那些频繁进行资本运作的上市公司投资者要持怀疑态度。当然,针对财务造假也有鉴别方法。

(1)税费分析法。我国目前的税费主要包括17%的增值税或营业税、25%的所得税,而造假企业的实际税费会非常低,与主营收入完全不能匹配。

(2)现金流量分析法。企业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这意味着与净利润相对应的资产不能转化为现金,若长期数额巨大说明这些只是账面利润,具体表现为每股收益很高,但经营现金流量长年为负值。

(3)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分析法。现在许多企业运用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手段来造假,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要特别注意公司是否以公允价值进行关联交易。

(4)应收账款分析法。虚构收入没有真正现金流入只能挂账,表现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款项的金额急剧增加,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却急剧下降。

(5)资产质量分析法。虚增收入无法一直挂账,最隐蔽的办法就是通过虚增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的价值来消化应收款项。比如上市公司年销售额为1亿元,但生产设备的价值为3亿元,这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把设备成本收回来?其实,该设备根本不值3亿元,上市公司虚增了其价值后,每年就要计提巨额折旧费,只能继续虚增收入来将折旧费消化。

(6)审计意见分析法。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会直接指出企业财务造假,只是用很委婉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结论来暗示企业存在严重财务问题。因此,投资者看到非标意见就要毫不犹豫地排除该企业。

订制别墅门窗厂家

欧大师高端别墅门窗

欧大师隔热隔音门窗定制

欧大师断桥铝合金门窗订制

上一篇: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面面观-丹东丹化石油化工进出口公司
下一篇: 上市公司财报专题研究:财报附注中隐藏的财务风险-2013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