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家|?从苏州到卢浮宫,工设的非遗传承工作一直在路上
创新家|?从苏州到卢浮宫,工设的非遗传承工作一直在路上 西浦国际商学院 【MBAChina网讯】“法国第一夫人来了,中国驻法文化中心主任来了,我大中华的扇文化,以及我大西浦的新扇子在展会上惊艳了众人!” 这是向筠芃10月27日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段话。那时,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系和苏扇大师盛春(下图左二)一起设计制作的扇子入选国际文化遗产博览会,正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进行展出。
工业设计系罗承浤博士(上图右二)和西浦材料馆负责人向筠芃(上图右一)作为代表,和苏州盛风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的制扇师傅们一起到卢浮宫进行布展。 这段去往巴黎的神奇之旅来源于工业设计专业大三的一门课程——“工作室:产业协作”,这门课让学生们不仅在工作室里动手设计制作产品,更给了他们和企业合作的机会。 通过这门课,工业设计系的学生胡行健、王琪瑶、张晶晶和卢安楠来到扇厂,实地体验了手工匠人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同时,扇厂的师傅们也对西浦学生的创意印象深刻。因此在设计去卢浮宫参展的作品时,盛春大师便邀请工业设计系的师生一起加入。
“工作室:产业协作”课程的项目负责老师罗承浤博士表示,这次经历让学生们获得了作为一名设计师的真实经验。 “我们一开始想要把苏州园林的漏窗和苏扇结合在一起,但是扇厂想要一些更加现代化的设计,所以我们把包括‘东方之门’在内的苏州现代化建筑物设计在了扇面上。”罗老师介绍说。 此外,扇面还结合了传统折纸艺术,并运用激光切割机等现代技术制作出了镂空的质感。
“除了美观,设计师也必须考虑到制作上的可行性。”罗老师说,“而且毕竟这是我们和扇厂的合作项目,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要和扇厂进行讨论、谈判,也有妥协。” “而这些,是他们从设计专业的学生进化为真正设计师的宝贵经验。” 有了这次经验之后,学生们对自己的设计更有信心,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结束了法国卢浮宫的展览,罗老师和向筠芃又带着学生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苏州国际设计周展览的准备工作中。 这次设计周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主题为“设计之城,产业之都”,目的是想要利用苏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帮助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受到主办方的邀请,罗老师和向筠芃带着工业设计系的学生胡行健、王琪瑶、邱耘丹、俞智源和牛沐天,围绕着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了设计和布展。
他们的展览一共有三大主题,第一项是缂丝艺术,他们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模仿缂丝纹理,把苏扇大师盛春、胡建忠,缂丝大师蔡霞明,传统国画颜料大师仇庆年和盆景大师沈柏平的肖像照制作成了新式缂丝艺术品。 第二项展览主题是扇艺,他们将现代折纸工艺应用在了传统折扇的扇面上,并在立体化的扇面上加入了苏州园林的漏窗造型。
第三项展览主题是盆景,制作人罗承浤博士用编程制作出了类似盆景的图案。他介绍说,盆景和计算机美学中的“碎形图”有相似之处。 “创作盆景艺术的时候,大师会用金属丝控制枝叶的生长方向,但是这个控制也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则,而不是完全人为所控。” 罗老师解释说。 “而制作碎形图的时候,我们会制定一个带有随机性的逻辑,代码运行之后,生成的图案会在我们制定的逻辑范围内产生随机变化。” “我觉得这种带有随机性的人为控制,和盆景的思维是很类似的。” 除了盆景艺术的思维,罗老师的设计还使用了传统国画颜料的经典配色:石青、朱砂和雄黄。“虽然最后的作品看起来是很现代化的,但是盆景艺术和国画颜料的配色都是很传统的,所以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结合。”
在筹备设计的过程中,工设的师生们也和非遗大师们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在不断思考自己想做的事和这些事情背后的意义。 “现在市面上的文创产品,很多都是直接把传统的图应用在现代的产品上,比如文具或者纪念品之类的。但我们这个团队希望去传承的是这些非遗文化中的匠心精神和艺术价值。”罗老师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艺术作品的形式会发生变化,但是制作者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而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是我们想传承下去的。”(记者:胡秋辰 图片提供:工业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