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政策告一段落高层密集调研国务院连研讨
从紧政策告一段落高层密集调研国务院连研讨 更新时间:2010-7-3 0:12:55 “我们老板是个低调的人,平常很少抛头露面,这次温总理来公司调研,我们都觉得很惊讶。”7月1日谈及6天前温家宝总理来公司的情形,浙江祥润制衣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施浙闻还难掩兴奋。 在施看来,虽然拥有2000多名员工,但在大企业比比皆是的浙江,祥润制衣不过是“一家小公司”,根本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吸引总理前来考察调研。他不知道,中小企业、主做出口、劳动密集型这三个特征正是温家宝考察祥润制衣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考察企业是温家宝在浙江两天行程的主要任务。除了祥润制衣,温家宝还去了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浙江西子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杭州制氧机集团等企业,并且还召开了长三角三省市负责人参加的经济形势座谈会。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曾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8年6、7月多次陪同中央高层调研。在他看来,中央高层选择浙江调研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济情况比较复杂,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过程中存在困难,另一种情况则是将要出台重大政策。在周德文看来,总理这次考察似乎更倾向于前者。 而从其后的6月28日、29日,国务院连续两天召开经济形势研讨会,会议传递出的信息表明,下半年的宏观调控主基调将是“框架不变,动态优化,防止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 这也意味着,除了地产调控不放松以外,以信贷紧缩为标志的实际从紧政策将告一段落,下半年宏观政策偏向中性,产业政策继续落实。 高层调研显担忧 “温总理非常关心人民币汇率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面临的困难、工人待遇福利,他在车间里呆的时间比较长一点,向工人详细询问了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问题。”施浙闻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 与施浙闻相比,经常接待高层考察调研的商玉贵更能理解中央高层在此时调研的意图。商是河北保定长城汽车股份公司新闻总监,6月25日这天,他跟随公司高层接待了来长城汽车调研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和温家宝一样,李克强在河北调研的两天里,企业是他跑得最多的。除了长城,李克强还去河北石药集团、天威集团进行了调研。 “李克强副总理非常关注企业如何转变生产方式、新能源汽车、员工收入等问题。”商玉贵判断,中央在进行系列调研之后,就要定调下半年的政策方向了。让他备受鼓舞的是李克强临走时还送了公司八个字:长城挺立,永远不倒! 在中央高层忙于地方调研的背后,是当前经济形势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浙江调研结束仅隔一天,国务院就在6月28日、29日连续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广泛邀请了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人口就业、资本市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钢铁、造船、纺织、电子、银行、房地产等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参加。 通常,这也是决策层对上半年经济形势做最终判断和决定下半年宏观调控方向的前奏。而眼下,国际上欧债危机继续恶化,美国内需不振,国内股市持续低迷跌跌不休,楼市方向未明,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加剧出口萎缩等因素,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了预期。正是因此,在加拿大出席G20峰会的胡锦涛主席强调了“刺激政策审慎稳妥退出”的观点。 座谈会上,温家宝强调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并且表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 一位参加过国务院座谈会的专家则表示,从决策层的分析和判断来看,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将是“框架不变,动态优化,防止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 换个角度来说,除地产从紧外,以信贷紧缩为标志的从紧政策将告一段落,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将更多地偏向于中性。 领先指标 不乐观 让决策层担忧的是,中国经济放缓不再只是一种担心,而是正在成为现实。 7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标连续两个月回落。同时,反映中小企业采购情况的汇丰PMI也继续回落。 各研究机构立即给出了几乎一致的判断: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PMI是每月最先公布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活跃情况。 国家统计局网站上也撰文指出,PMI指数已持续16个月保持在50%以上,但最近两月一改之前波动上升态势,呈现连续回落,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回调。 被认为最能真实反映经济状态的发电量5月份也环比回落2.3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这虽然与国家控制高能耗行业发展有一定关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生产的适度收缩。” 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而从30家已发布下半年策略的券商观点看,研究机构几乎一致预期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放缓,多数机构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回落至9%以下。 反应最剧烈的是股市。截至6月30日,上证指数已经下跌26.82%,成为全球表现最糟糕的两个市场之一――另一个是欧债危机的标志国希腊。 股市作出的这种过激反应也显示了宏观经济遇到的困境。一季度数据出台之时,市场还普遍担心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央行三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也连连出手,紧缩之声一片。 但是形势变化之快让人始料未及。4月份开始,工业增加值增速开始下降,作为领先指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随之下降两月,经济过热的担心随之被经济增速下滑取代。 半年前还较为盛行的中国经济V型复苏的观点目前已近匿迹。安信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考虑到地产新政对投资的影响尚未显现,而国际经济形势的动荡以及全球去产能化继续压制着贸易顺差的事实,中国经济V型复苏已经结束。 “紧缩”告一段落 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调成为各机构最主流的观点。 不过,尽管经济减速难以避免,但是二次探底的说法并不多,多数人士认为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减速趋势,更多的来自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而减速压力之下宏观政策主动调整可能就此止步的判断越来越被认同。 此前,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一个从过度宽松到实际从紧的过程。 2008年末以来,中国依靠4万亿投资和天量贷款迅速完成了经济的“V”型反弹。今年一季度CDP增速甚至达到了11.9%的高位,不过担心也随之而来,大量的政府投资不可持续、过度的货币信贷刺激增加金融系统风险,地方融资平台的急剧膨胀造成地方财政风险,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一系列刺激经济的后遗症迅速显现。 实际上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随之调整,2009年7月经济刺激政策开始逐步退出,开始严格限制银行信贷,整顿地方融资平台,抑制高耗能产业,调控房地产市场。 刺激政策退出效果立竿见影,股市率先做出反应,从2009年8月开始了下行趋势,到2010年6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也是2010年上半年的收官之战,沪指跌破2400点,同时房价涨势开始收敛,一线城市成交量更是从政策公布以来就开始进入观望期,成交量大幅下降。 从紧效果在宏观数据上也立即显现,PMI、工业增加值、用电量、新增贷款都开始显示,经济增长进入减速周期。 经济减速风险之下,宏观调控政策的判断开始踌躇,3月份CPI达到3.2%的高位后,加息呼声反而开始减弱,5月份数据公布之时,多数机构判断,紧缩政策暂缓。 一种判断基本成为一致预期,“框架不变、动态优化、防止政策叠加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可能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 上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面对房地产调控和结构调整压力,地方政府压力加大,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开始希望国家放松从紧政策力度,目前多数省区房地产调控细则不出台实质上就是在观望国家调控政策的下一步走向。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认为,从6月开始,管理层已经开始放松对货币投放的监管,他判断6月新增贷款可能会有所增加。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则表示,下半年不宜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措施,宏观调控应该主要倾向于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他认为即使是楼市调控政策也有待进一步观察,继续出台政策的可能性则不会太大。 各大券商半年报则纷纷判断,前期刺激政策的退出过程已近尾声,当前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下半年有望适度放松。如此看来,国务院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之后,前期从紧政策可能就此止步,成为多数人士的一致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