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询价制度给予IPO企业更大话语权

改革询价制度给予IPO企业更大话语权

9月28日,上纬新材正式登陆科创板。和IPO定价时遇冷截然相反,当天其开盘价为20.68元,涨幅高达730%。由于“T+0”的存在,上纬新材当天3130万股的成交量、5.53亿元的成交额,意味着新股中签者兑现利润4.75亿元,而他们的成本只有7800万元。

打新股等于大赚,在A股这是普遍现象,但上纬新材的不同之处在于,其IPO因为报价机构的“串谋”差点失败:在报价环节,39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6903个配售对象整齐划一地报了2.49元/股的价格,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为10.27倍,远低于此前的市场隐形红线23倍市盈率,也明显低于宏昌电子等同行上市公司。按照这一结果,上纬新材是刚好达到了“最低市值10亿元”的发行条件,定价再低1分钱就会发行失败。同时,上纬新材实际募资只有1.08亿元,低于最初2.16亿元的预期,原本的募投计划必定要进行重大调整。

经营20年的企业,上市只融到1.08亿元,但打新者一天就能兑现4.75亿元的利润,即便考虑到投资周期不同,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如此悬殊的待遇也并不正常。金融市场也是市场,双方各取所需,这样的市场才能得以良性发展,这就要求买卖双方在达成交易前能平等地充分地博弈。如此,才能求解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价格――作为卖方的产业资本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以支撑其后续发展,作为买方的金融资本获得满意的回报才有动力继续为企业实体输血。

规则制定者需要为买卖双方创造公平的博弈条件,而上纬新材之所以有此遭遇,就是因为在这场博弈中丧失了话语权。按照科创板现行新股发行制度,报价最高的10%会被剔除,丧失打新资格。由于打新股高确定性的高回报,叠加市值配售的天量申购,机构对于新股报价的重点,必然从基本面研究和理性定价,转向提高中签概率。要避免自己定价过高,那就需要掌握其他机构的定价,相互打听价格很难避免,串谋价格也就有了可能。和二级市场数以万计的参与者不同,询价机构数量只有数百个,要从监管上禁绝这种价格串通在实际操作中极难。

笔者认为,要避免上纬新材这样的案例重现,应当回归到规则上去。

首先,“价高者得”的朴素商业规则应当得到恢复,“剔除10%最高报价”的原意是规避“三高”,减少金融资源浪费,但A股注册制已经从科创板拓展到创业板,新股供应量大幅增加,二级市场已经是买者自负,那IPO定价这个一级半市场,也应当完全放开给市场主体,只有买方机构之间有博弈,那上市公司和承销商才有参与博弈的机会。同时,IPO定价和二级市场价差缩减,也有利于打破新股不败的神话,减少新股的投机炒作。

其次,市值配售应当恢复为缴款申购,这将大幅提高询价机构的中签率,让他们更有动力对企业进行研究,给出理性的定价,同时也可以避免市值配售的潜在问题――如果一只新股发行价偏高,上市后预期走势不乐观,大量市值申购的股民会选择拒绝缴款,导致新股发行失败。虽然这类情况暂未出现,但补丁应及时打上。

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是为上市公司提供服务,只有上市公司发展了,市场各参与方才能分享增长红利,新股定价制度同样也应遵循这一“初心”,让定价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不能只是金融资本获取超额利润的工具。

理财知识

药膳食疗

知识产权

交通事故

上一篇: 改革激荡三十年A股整装再出发
下一篇: 攻坚克难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