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机对农业生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农机的发展,有时候并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小的技术含量低,大的又操作不方便,因此,农机市场上仍有很大的空缺。
智慧来自民间,农民朋友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农机进行了很多尝试,这种“小改小革”也给农机市场、农机企业带来一些启示。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
众所周知,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差距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也一直困扰着国内农产品相关行业的发展。价格差异大的原因就包括成本差距这一点,而这其中机械化程度的差异更是重要的体现。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的短板。
农机技术水平总体不高,比如技术含量低,中小型机械多,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方便的大型机械缺乏等等,这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了诸多阻力。
为了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国家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助推农机发展步入快车道。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政策实施前的33%发展到现在的63%以上。比如玉米等谷物精播机的普通推广和应用,令绝大部分玉米等谷物实现了机械化精准播种,这对提高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机械化的普及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竞争力,但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地域间的差别明显,也就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下,将体现不同的发展特点。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和改进农机应用的真实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山西省原平市为例,通过推广玉米精播技术,当地亩产平均达到650到800公斤,比推广前增长20%左右。然而近年来这项技术的缺陷逐步显现,比如种植模式导致通风欠佳,遇大风易倒伏,甚至病虫害及增产困难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有的种植合作社对种植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使得玉米亩产平均突破1000公斤,但同时面临着没有相应的精播机配套,推广起来比较吃力的困境,多数种植大户还是希望能有更适用的播种机械,改进旧的耕作方式,继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种植户才是真正的需求方,如何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才是农机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种植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而这类机械的开发、引进和生产将会是农机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内容。
综合来看,农业机械化升级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需求,也将给农业机械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机发展更应该接地气,“需求取之于民,技术用之于民”,这才是农机发展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