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振兴撬动产业转型和后危机经济增长
区域振兴撬动产业转型和后危机经济增长 更新时间:2010-3-12 2:51:00 自2009年以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出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10项“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可喜的转变。另外,国家陆续出台12个区域振兴规划,加快发展区域经济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年伊始,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规划。今年,西藏、新疆振兴规划、长三角区域振兴规划、成渝经济区振兴规划也被列入了国家发展经济的战略层面。
2010年如何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产业机构调整,以及发展新兴产业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提出了多个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提案建议。
做好三大产业分工调整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表示。结合江西实际,全省上下将紧紧围绕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这个目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切实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走绿色崛起之路。二是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大力推进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天水市委书记张景辉建议,国家应当继续加大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支持力度,天水市也抓住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在天水市布局大型机床、电器、电子、飞机零部件、钢铜铝材深加工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加强与中材集团、西电集团、酒钢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力争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重大项目。
而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对发展区域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提出了几个发展问题。第一,一、二、三产业链和产业结构如何分工调整的问题;第二,调整的问题就是发展的问题,在增量的过程中,关键是如何科学发展。而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培养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和注重发展第三产业。
承接产业转移
对于国家刚刚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吴存荣表示:对合肥市来说,就是要紧紧抓住这样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合肥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合肥地区城镇产业化。“规划”里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比如在环保达标、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在体现以人为本、体现资源节约、利用生态优势等方面。我们在企业产业转移过程当中,就紧紧抓住了规划的这些要点。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省会城市合肥作为“一核”,作为战略调整的龙头城市、核心城市,关键是要在经济总量要有所体现,特别是在结构调整和战略性转移培育方面也要走在的前边。
滨海新区想象空间巨大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建议,出台统筹天津、辽宁、河北等五省市港口、旅游、制造业资源及交通布局的规划。
黄兴国表示,天津今年共推出800多项在建项目,重点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高端领域。这些项目将体现优化结构、改善民生,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理念。
黄兴国表示,依据国务院对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着眼于天津的长远发展,天津市政府制订了《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滨海新区,而如何让滨海新区发挥其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建议,滨海新区应发挥优势,更多地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型人才,汇聚形成独特的人才优势,让人才带技术、带团队、带市场,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他建议,可借鉴硅谷等全球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成功经验,建设自主创新人才库,健全完善引进人才综合评价系统,鼓励自主创新,人才以多种形式实现“柔性流动”,为建立高科技新区打下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
区域振兴规划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是不容质疑的,区域规划出台不仅可以提振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吸引国内外的资金、人才向这些地区流动。另外,也会吸引一些国际、国内资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