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落地,主要细分领域集中在无人驾驶、机器视觉、语音识别、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等,商汤、旷视、依图等一批头部企业受到资本追逐。同时也应看到,发展新技术一定要有超前一步的眼光。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除了政策和资本的支持,有关法律、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也必须跟进。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要实现产业化落地,法治建设必不可少。以无人驾驶为例,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无人驾驶汽车不能直接在公路上行驶。很多人或许还记忆犹新,2017年李彦宏在北京五环乘坐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吃到了国内首张无人车罚单。
可以说,开放路测是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重要基础,没有经历路测的无人驾驶永远只能停留在实验阶段。为了抢夺无人驾驶产业这块蛋糕,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无人驾驶路测交规,通过发放牌照、开放测试道
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一个长期实践、反复试错的过程,制度、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的超前布局缺一不可
路鼓励产业发展。其中,广州能吸引一大批无人驾驶公司将总部落户,主要因素在于对无人驾驶中的l4级别友好度最高,相关条例最开放。
同时,新技术落地也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无人驾驶对测试场地需求相当高,涵盖对城市道路、高速路、乡村公路等场景以及各种天气环境的大量模拟,还需要对新能源充电桩、5g通信基站等提前布局。对于不少初创型无人驾驶企业而言,难以单独投资建设测试场。
目前全国已经有一批自动驾驶示范项目落地,其中测试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位于上海,已经为上汽、宝马、蔚来等车企服务。在武汉的雷诺自动驾驶示范区,普通游客甚至可以实地体验自动驾驶。相比之下,青岛一家国内领先的无人驾驶初创企业,则是在常熟的中国智能车研发与测试中心进行测试。依托智能网联测试场吸引整车企业及高校院所的研发中心落地,将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
此外,人工智能作为新鲜事物从应用到成熟要经历一个过程,迅速被市场接受绝非易事。这些早期技术需要有第一个 “吃螃蟹者”形成示范效应,并在应用中改进技术和体验,从而加速商业化。因此,从一开始就采用更加积极拥抱的态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扶持人工智能尽早落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其产业化。
专注人工智能视觉领域的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之所以能成长为独角兽,除了有深圳的人才、政策、资金等支持,更为关键的是深圳在其产品落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动态人脸识别概念还没有普及时,深圳龙岗警方就率先采用了云天励飞的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在将该系统复制到深圳全区域的过程中,云天励飞实现了对技术落地和商业化的实践,由此推广到全国范围便顺风顺水。
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一个长期实践、反复试错的过程,要以更具前瞻性的布局,为未来的产业突破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