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官商纠结比污染问责更迫切
探究官商纠结比污染问责更迫切 更新时间:2010-7-29 0:10:12 据报道,福建上杭县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16日晚再次发生渗漏事故。紫金矿业公司管理团队官员背景浓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相当部分在政府部门工作过。
紫金矿业的污染事件,随着“天灾所致”、“瞒报是维稳为重”等谎言先后被揭穿,事件持续发酵,已由“环境污染”升级到“社会污染”层面,“环境污染”背后,原来还有着一张官商纠结、利益交织的复杂大网。作为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的紫金矿业,光环闪耀下如此不堪,让人惊心、忧心。
报道还称,紫金矿业董事会成员中,一名副董事长、两名副总裁、两名独立董事有国家部委、福建省等政府部门工作背景。上杭县大部分退休官员成为紫金矿业的抢夺对象,被委以闲职后,年薪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两名监事会成员是上杭县前官员,一名前副县长在监事任上“淘金”近3年后又回归官场。在公司党委系统和总裁办,有4名上杭县前官员和现任官员。
而且,还有官员拥有紫金矿业股份。去年有媒体就报道,在紫金矿业上市之初,原始股饱受冷遇,上杭县曾动用行政手段要求下属行政单位购买,去年原始股解禁,价值飙升约600倍,一夜催生众多官员富翁。
正因为紫金矿业与地方政府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必然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存在,在环境执法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其环境风险问题被掩盖,最终酿成严重污染事件,引发全民关注。
实际上,官员下海的还不止紫金矿业这几人。《投资者报》近期的统计就显示,至去年末,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768家聘请了1599名前官员甚至现任官员为公司高管,占A股全部高管人数的5%。在这份统计名单中,紫金矿业占了5人,其中仅4人与最新报道的董事会、监事会名单重合。
最重要的是,在1599人中,七成人“挂职不干活”――担任监事、非执行董事等“不干活”职位的人数达74%。
投资者视利益为第一,他们聘请前官员为高管,肯定是要其贡献才智、创造价值。但所聘七成前官员不重工作能力,又图什么呢?估计还是看重其在政府任职期间形成的人脉关系、剩余资源为己牟利。具体到对上杭财政收入贡献达到近60%的紫金矿业,“近几年还逐渐成为上杭县政府官员的掘金之地和退休之后的养老院”,本是“恩人”却要如此“讨好”地方官员,其目的更是昭然若揭。
企业以赚钱为目的,公权部门的政府则是维护市场规则,前者是“球员”、后者是“裁判”。如果前官员又当“裁判”又当“球员”,只会引起人们对于权力寻租的担忧,对游戏的公平性的担忧,对市场发展的担忧。
虽然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文件对官员下海的“冷冻期”有明文规定,但一些官员下海并没有“冷冻”也没有规避行业,这必然存在权力变现的土壤。如何让官员下海既能真正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又不带来不公平竞争,值得深思。
所以对于紫金矿业,污染问责很重要,但更需探究背后的官商纠结。而紫金矿业仅是众多使用前官员的上市公司之一,未雨绸缪,规范前官员任职企业条件并予以切实监管就尤显迫切。毕竟,这事关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