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更新时间:2010-2-6 0:24:01 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5日公布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35%。同时,国际储备资产增加额比上年下降18%。这些数据反映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而资本项目差额和外汇储备资产增量的变化也并非不可解释。 更多阅读: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说,尽管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延续了前些年的“双顺差”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绝对额有所下降,占GDP比重也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中国政府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并将之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35%,占GDP比重也从2008年的9.9%下降为2009年的5.8%,延续了2008年以来占比下降的格局。 管涛说,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努力正在发挥成效,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 他指出,事实上,经常项目GDP占比下降由很多因素引起。但从理论上看,这也意味着汇率更加接近合理水平。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932亿美元,与2008年4795亿美元的增加额相比下降18%,这也说明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1091亿美元。而2008年已公布的这一数字为190亿美元。 对此,管涛解释说,最新公布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只是预估值,含净误差与遗漏,因此与2008年已公布的数字不具有可比性。 他强调,资本净流入的大幅增长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并不是不可解释的。 首先,2009年受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影响,国内商业银行重新调配境外资产和负债规模,减少境外资产规模,净调入外汇600多亿美元。而2008年则是净调出外汇300亿美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2009年全年外汇各项贷款增加1362亿美元,同比多增1105亿美元。 管涛说,央行境外资产的回流也是造成资本净流入大幅增长的一个因素。 2008年上半年以前,央行出于货币政策调控需要,要求银行以外汇缴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2008年下半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返还外汇缴存的存款准备金。 此外,去年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及QFII项下额度增加,导致证券投资项下有较快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前11个月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筹资比2008年增加了一倍多。 管涛说,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各成员国分配特别提款权,建议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原则,将分配的特别提款权记录为各成员国储备资产和对外负债,也是造成资本流入增加的原因。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字,2009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全年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而此次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则显示外汇储备资产增加3821亿美元。 管涛解释说,与央行公布的数字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剔除了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的影响。 他说,近年来,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且国际市场美元汇率波动较大,外汇储备资产中非交易变动规模日益扩大,可能影响社会对真实国际收支状况的判断。在此情况下,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对平衡表中外汇储备资产记录方法进行调整,记录外汇储备资产交易变动数据,剔除非交易变动的影响。因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储备资产价值变动将通过国际投资头寸反映。 以2009年为例,有71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增加是由于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因此未记入平衡表。 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曾表示,去年外汇储备的增长不存在“无法解释”的问题。社会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新增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实际利用外资=热钱”的估算方法不够科学,得出的结论也具有较大误导性。在分析外汇储备余额增加时,除考虑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个人、外债、证券投资项下的资金跨境流动情况,以及外汇储备本身的投资收益、货币折算等因素,绝不能仅作简单的扣除之后就宣称“无法解释”,甚至贴上“热钱”的标签。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