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解读中国商学院的未来.

学界解读 | 中国商学院的未来

学界解读 | 中国商学院的未来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MBAChina网讯】新时代下,各种新型商学模式持续涌现。是封闭还是开放?是竞争还是合作?是颠覆还是被颠覆?中国传统商学院办学模式正面临来自国际国内、体制内外多重挑战。

在新时代,中国商学院教育的发展未来何去何从?40年前的改革从教育开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商学教育如何从头起步?2018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的开局之年,中国商学院教育在这关键性的一年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

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业界知名学者对中国商学院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学者介绍

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企业组织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创新基地副主任。

商业办学模式颠覆

2018年,传统的商学办学模式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今天,仅仅在杭州,就出现了湖畔大学、量子大学、阿里商学院、西湖高等研究院,此外,还有让我们震惊的混沌大学、华为大学,更不要说一批批蜂拥而入的海外商学院。这些新近涌现的新商学机构正在不断颠覆传统的商学办学模式。尽管目前它们还处于非主流的、探索阶段,但它们的办学模式正在挑战传统商学院体系。那么,未来的商学院是怎样的?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商学院是开放型的。商学院的边界是开放的,是跨区域边界、跨国家边界、跨星球边界的。当今天体制内的商学院还在严控异地办学,还在要求EMBA入学考试,还在要求严控师资编制,还在要求封闭教育资源时,未来商学院必将是分布式、交互式、无边界的,招生将是开放的,培养过程是开放的,办学主体是开放的,师资选拔是开放的,“商学院+”将改变学院结构、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商学院是网络型的。商学院的各种教学资源、资金等要素,将通过整合全社会的力量而集聚,将由社会捐赠者、企业等投入资金;由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引领性人物参与商学教学,商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社会学院+人文学院+工程学院+……, 形成学科共融、共赢共生、协同发展的网络格局。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商学院是学生主导型的。今天的教学已不再是知识主导型的教学,而是智慧启发式的教学。互联网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知识非常便捷,如果再像今天体制内商学教学那样,只讲基本概念、基本模型等这类在静态社会种所形成的管理知识,商学院就越来越没有存在必要了,因为连机器都会深度学习了,何况是人!因此,未来商学教育,必须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的价值将转化为组织者、协同者和网络的中心节点。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商学院教师是人际共生型的。商学教师职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原来那种靠一本教案吃几年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将被彻底颠覆,越来越多的老师会失去工作。教师的职业会迎来革命性变革,包括教师的思维方式、认知理念、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培养流程、培养主体等会迎来一系列革命性变化。虽然,这种变革会遇到传统商学办学模式的强力抵抗,但只有时代的商学院,没有不变的商学院,体制内商学将会离我们渐行渐远。

学者介绍

毛基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2011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09年获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讲师奖。

他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分析回答了中国商学院未来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互联网+为商学院教育带来哪些改变?

从根本上讲,互联网+和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教育的影响,更多地从技能、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素质培养上去转变。

与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差距是什么?

“跟顶尖商学院比起来,我们在全方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都有差距。以学院的整个教学为例,我们有相当多的商学院教育,现在还是以知识传输为主,还没有过渡到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这方面是一个显著差距。”毛基业院长提到。

另外一个差距就是在科研方向,我们全方位地都要强调国际化,强调做这个国家级课题,这个其实有层次和差异化的定位。毛基业院长提到,“顶尖商学院都有其各自的差异化特色,我们现在完全没做到。中国的商学院,从科研角度来说全都是科研性商学院,办学项目没有任何特色、没有什么差异化,这个其实没有走出自己发展的道路,忽略了一些中国特色。”

在科研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学生论文越写越多,论文发表层次越来越高,但总体来说,离中国实践越来越远。其实没有很好解决中国管理实践问题,未来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解决。

所以毛基业院长觉得,中国商学院的成长,过去是靠国际化,未来第一还是要国际化,第二就是在国际理念上,要更多走差异化路线,要服务区域经济。第三就是改变教学理念,现在大家都清一色去强调做科研,在教学上的投入还不够。随着大家对商科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完善,会引导更多的老师把教学工作做好。

学者介绍

魏航,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运营管理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运输管理、应急管理、集装箱管理、健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他在“第六届中国市场营销国际学术年会”的开幕式致辞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商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心有定力”

商学院应该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氛围,打造一支能够进行严谨科学研究的队伍。当前,有一种思潮和舆论,认为中国商学院的教授,变成了只会发文章的“PAPER-MAKER”。然而,高水平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是进行严谨科学研究态度养成的过程。从中国商学院的发展阶段来看,能够进行严谨科学研究的队伍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能够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商学院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氛围不是过强,而是过弱了。商学院应该进一步以“开放”的方式,坚持不懈、心有定力,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师队伍,进一步促进高校体制机制的“改革”,营造更好的研究和教学生态环境,促进更多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

“把握时代”

商学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是一种应用研究,商学研究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理论探索和规律总结。特别的,中国经济处于大发展的阶段,中国用40年的时间,从一个低收入的国家,转变成为中等收入的国家。目前中国企业的情况,从工业1.0到4.0都合理共生、繁荣发展。这样的时代情景,为商学院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场景和教学内容。当前也有一种思潮和舆论,认为中国商学院的教授,能够积极地关注中国的时代情景和实践,进行严谨科学研究的队伍相对偏少。然而,能够积极投入实践,并能够高于实践进行有深度的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能力为前提。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能力为支撑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将是肤浅的实践,甚至导致错误的理论研究。当然,在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能力的前提下,我们呼吁商学院的教授,应该积极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的实践中。通过结合中国的实践和场景,产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和政策成果。

“面向未来”

当前的时代,正处于科技革命的时代,也是全球大变革、中国大发展的时代。在如此大发展、大变革的环境下,商学院应该积极“面向未来”。当前,商学院的研究方法、教学手段,主要都是延续从1990年代开始借鉴西方商学研究和商学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在当前科技与经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呼吁商学院应该积极利用科技变革来变革和发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应该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来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应该积极面向未来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应该积极培养具有未来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

学者介绍

王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工学博士,IBM全球高校教师奖,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管理学会生产与运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商学院如何真正中西合璧

现今“国际化”,在很多学生和院校中,存在着普遍误区:国际化,就是要用英语去教学,要邀请外国的老师,或者要多扩招很多外国的学生。其实这些看法都很形式、片面,是对国际化的误解。

王院长认为,“本土化”与“国际化”互不矛盾,是一部车的两个车轮,符合管理学的双元理论。国际化,并非只认“舶来品”。商学院的高度国际化,体现在有开放的心态,能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能够培养出本土以及外国学生进入本土市场工作,并非一味向国外输入。

商学院真正的国际化,是外国有的、没的,中国商学院都有。不管从教学方面,还是在科研方面,中国商学院要做全世界都重视、也都在做的事情,同时还要做符合中国本土情境,并且当仁不让更有实力做的事。商学院要让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更科学的决策。这种国际化对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有重要意义。

商学院正在进行信息化技术革命

根据最新的麦肯锡对整个商业发展的咨询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商业发展有两大趋势:第一大趋势为全球化和本土化不断融合;第二大趋势为管理和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IT技术)不断融合。中大管院千挑万选了一位学人工智能的工学博士做商学院的院长,这可能是中大管院要在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方面进行重点转移的讯号。

当今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商业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支持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商学院正好可以贴合自身特色走一条康庄大道。

为何要来商学院读MBA等管理类专业?

对于为什么要来商学院读管理类专业这种问题,王院长的观点是“转型”。

很多时候,如何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对问题的看法,言行举止,都会影响整个局势。如何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主动,如何沟通,如何表达,怎样写邮件,在一个团队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中学习和转变,不仅需要学习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氛围环境中的历练。

所以MBA院校有什么水平的校友圈子,接触什么同学,读什么样的课程,由什么样的老师来教,都非常重要。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创造有老师引导、能共同学习进步的平台,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读MBA等管理类专业,是为了让自己转型。最重要的是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上的转变。学习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思路,管理的分析框架,关键还是在于实践。打个比方,技术人才一直跟技术团队待在一起工作、学习、成长,技术可能进步,却很难在管理水平上有很大的改变。

商学院要培养综合型精英,推动技术人才向综合管理型人才转型

王院长以自身情况举例,对于一个技术背景的人,学习管理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理念的改变、思考问题角度的转变等。

中大管院将近有50%学员有技术背景。学员很多技术过硬,但迫切需要学习“如何领导一个团队,如何把自己好的思路推销出去,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成功,如何吸引客户,如何自我管理”这类管理的问题。管理是一门艺术。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与人沟通、如何有领导力,这些软实力,往往是这些技术背景的学员很发愁的问题,需要他们在一个特定环境下去学习实践。读MBA等管理类专业,就是为他们找到这样的环境。

中国传媒大学MBA成立于2009年,依托学校综合学科优势,率先开办国内首个以“文化传媒”为特色的MBA教育项目,着力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懂文化传媒,善经营管理”高级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下,中传MBA也将进一步提升全方位教学能力,向国际化、本土化的商学院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前进

摩擦磨损试验机

螺栓检测设备厂家

行业专用试验机价格

上一篇: 学术交流搭平台校企合作谋发展.
下一篇: 学界预测今年增速前高后低0.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