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十二五是中国钢铁业布局调整“攻坚期”
工信部:十二五是中国钢铁业布局调整“攻坚期” 更新时间:2010-12-20 8:21:44 “十二五”将是中国钢铁业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18日在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网”年会上说,国内一些内陆地区一半以上钢产量要向外调,一个趋势是向“沿海、沿江”发展。 据骆铁军介绍,有关钢铁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正在制订之中,“大的投资方向”正在进行研究。钢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总思路是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三结合”,技术改造是前两者的支撑点。在技术改造中,要对一些钢厂实施搬迁和布局调整。 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的粗钢产量预计可达到6.3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0%以上。在总量庞大的背后,是布局的严重不合理:目前,除了西藏外,我国的其余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钢铁企业,其中部分位于缺水地区。70余家主要钢厂中,半数以上位于省会和大中城市附近,愈来愈受到环境容量、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骆铁军说,“十二五”将是钢铁工业布局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在山东、河北等地,一半以上的钢产量要输往华东和华南市场。而在广东,其钢材需求每年达5000万吨,而自产钢仅为1000万吨。这样的布局需要调整。他特别提到了宝钢湛江和武钢防城港项目,认为“这样的布局调整项目应该尽早启动”,不仅可对应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可对东盟市场形成辐射力。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东盟市场的范围内,韩国浦项等钢厂已有投资的计划,未来这一地区的钢材市场竞争将会很激烈。中国钢厂“早一点形成辐射力,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更加主动”。 在与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相关的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领域,骆铁军也透露了一些新的想法。他说,4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等落后产能必须淘汰,但不是“硬性淘汰”,要给它出路。淘汰落后的落脚点是调结构,而不在于“总量”,总量是由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的。有一点必须明确:不能既要建立新高炉,又“舍不得”淘汰落后产能。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就一定要处罚。 他说,钢企重组只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方式和渠道,是发展方式的选择,“不是目的”。其实,企业重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关涉资产,更关系到文化和布局。中国是一个大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在有关钢铁业集中度的把握上,“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简单地和其它国家相比较。目前设立的60%的集中度,已是“相当高的比例”了。 -------------------- 工信部官员称中国钢铁业进入低增长微利时代 “今年中国钢铁业粗钢产量达创纪录的6.3亿吨,但利润率在国内工业行业中是最低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18日在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网”年会上透露了这一信息。 据这位官员的判断,中国钢铁业正在进入一条“低增长和微利”的轨道。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中国钢铁业的生产和消费都会有增长,“但幅度不可能很大”,钢铁行业可能已经到达一个阶段性的“顶部震荡区”。这种并非短期的状况,将促进中国钢铁业寻找转型升级的动力。 据工信部的最新统计,今年中国粗钢产量将达到6.3亿吨左右的规模,行业运行呈“前高后低”的走势,4月份达于高点,6月份出现全年低点。从今年以来的运行实绩看,钢铁业的利润水平不乐观,国内工业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6%,钢铁业只有3.5%,是各个行业里面最低的。 业内不少分析机构的分析师都认为,中国钢铁业是典型的“两头受挤”行业,即一头受到上游大宗原材料成本的挤压,一头受到供给总量过大而带来的市场供需压力的挤压。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从94.18升至125.8,涨幅仅为33%;而同期的进口矿价从每吨67美元“狂涨”到145美元,涨幅高达116%。 骆铁军认为,中国钢铁业之所以跌落利润率的“末榜”,利润空间变得狭小,自身阶段性的“总量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就是“不正常的过高矿价”带来了不正常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矿价侵蚀了钢铁的利润”。 “两头受挤”正在使中国钢铁业进入一个“低增长和微利”的阶段。包括“我的钢铁网”在内的一些资讯机构认为,新的一年国内粗钢产量可能会增至6.6亿吨;钢材出口也将与今年相当,或者略降,在4000万吨左右,“与前几年相比,这是一个低水平”。 一个阶段性的“微利时代”,正促使中国钢铁业“调整时代”的到来。骆铁军说,钢铁业的调整是“发展中的调整”,是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的“三结合”,不能割裂开“一项一项来做”。 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业稳步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16亿吨以上、炼钢产能近7000万吨,这已超出了当初的目标值。国内钢铁企业间的重组也在推进,目标是形成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跨国集团。 骆铁军表示:“淘汰落后是前提,是钢铁业调整结构的重点;兼并重组是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方式和渠道,绝不能简单地视之为目的。而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前两者的支撑点,是最关键的途径。”中国钢铁业要顺利完成结构调整的进程,最终需要寻找到真正的“发展动力”。 中国的主管部门对于钢铁业的结构调整,正在采取既严厉又务实的态度和措施。在淘汰落后的小高炉方面,行业门槛已从300立方米炉容提升至400立方米。“至于5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将以综合的能耗指标来管理,不单纯以容量定优劣。”骆铁军认为,落后产能必须淘汰,但不是“硬性淘汰”,而是要给它“出路”。淘汰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优化结构”。 据观察,在中国钢铁业的调整过程中,将是“国家控大局、企业谋发展”的格局。国家将对钢铁业的总体布局进行调控,对新上的大型项目采取慎重态度,至于具体的技术改造的实施,“将由企业自己来做”。 对于一直引起热议的中国钢铁总量问题,骆铁军认为,“钢铁总量是由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来决定的”,市场应该具备调节的能力。“当然宏观部门也应该对它有个预计。” 接下来的5年时间,被业内称作中国钢铁业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也是中国钢铁企业设备大型化的“决战期”。宝钢集团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吴东鹰等业内人士表示,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其实是中国钢铁业转型的一个很好的时机”,但因各方面的牵制,错过了一些机会。现在问题和对策又一次摆在面前,关键在落实。相关文章:延续2750至2950点的震荡格局延续2750至2950点的震荡格局5只个股受益五矿整体上市海洋工程:“中字头”个股独领风骚三大主线选择互联网优势企业民族证券:2011年首推制造业明年15大金股年报领跑三大“赛事”:业绩超预期的两种来源年报领跑三大“赛事”:业绩超预期的两种来源看不到做空的理由淘宝“小”公司彭博社:外国品牌汽车在华销量或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