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保险拒赔案件登上了热搜,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南京的宓女士买了2份重疾险,后来不幸在等待期内查出了肺部毛玻璃结节,等待期过后确诊为肺癌。申请理赔时,
却被保险公司以等待期内发病为理由拒赔了
。
不过最终法院判决了保险公司赔付,原因有两个:
一是
保险公司关于等待期免责条款没有明确提示
,二来肺部毛玻璃结节未必是肺癌前兆,不属于等待期发病。
虽然最后圆满解决了,但很多刚买了保险的朋友就比较慌张,跑过来问奶爸:
是不是等待期内出现异常就不能赔?
那我的保险不就买了吗?
别急,接下来,奶爸就跟大家聊聊
等待期的那些
事儿。
01
什么是等待期
等待期,又称
观察期
或者
免责期
。
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
保险合同在生效的指定时期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受益人也不能获得保险赔偿。
一般情况下,等待期是从合同生效的那天起开始计算的。
而像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除了首次投保有等待期,续保时一般没有等待期。
每个险种的等待期都会有所差异,主要看看
四大险种
:
重疾险等待期,一般是90至180天;
百万医疗险的等待期,一般是30至60天;
定期寿险的等待期,一般是90至180天;
意外险没有等待期,大多数在投保的次日生效,但也有一些是几天后才生效。
另外,如果是
买保险后发生意外导致伤害,都是没有等待期的
。
那为什么保险公司要设置等待期呢?
原因很简单,
为了防止骗保和不符合健康告知的带病投保
。
说实话,很多人是等到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才考虑去买保险,想着出险就能获得一笔赔偿金,如果不设等待期,那么大家都会在身体出问题时去买保险。
要是不能筛选出身体健康或只有小毛病的人群,并对风险进行精准定价的话,保险公司会赔得很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设置等待期对消费者也是有利的
。
俗话说,羊毛出自羊身上,不设等待期的话,保险公司赔得多,成本就上去了,那么消费者交的保费自然也高。
02
等待期内出现异常,保险还赔么
等待期内出现异常,问题可大可小,可能只是小毛病,也或许是确诊了某种大病。
那保险究竟还赔吗?
对于这种情况,
不同的险种、不同的保险公司都有不一样的规定。
我们来看四大保障型险种分别是什么情况:
1.重疾险
重疾险比较复杂,如果对等待期内生病,重疾险的影响最大。
一般有下面两种情况:
等待期内确诊重疾
如果在等待期内
确诊了合同约定的重疾
,不管在投保前知不知道,都无法获赔。
等待期内出现相关症状。
比如像结节、息肉等,
还没到确诊重疾程度
,在等待期过后才确诊重疾,这种情况比较复杂。
如果
症状跟之后确诊的疾病有关联
的话,理赔会麻烦一些;
要是
没有关联
,那么理赔的概率就比较高。
重疾险的等待期赔付条款,大致有
3种类型
:
从上表可以看到:
二类和三类都注重“
首次确诊的时间
”,只要等待期内没确诊,即便出现了相关症状,还是
有很大的赔付概率
,条款要求相对宽松;
而一类就很严格,看重
首次发病的时间
,如果在等待期内有了重疾的相关症状,就
无法获赔
。
以上是针对重症的情况,如果
等待期内确诊了中症或轻症
,一般有3种处理方法:
(等待期内轻中症出险的3种处理方式)
综合来看,
第三种处理方式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好的
,只有等待期内发现的疾病不赔,之后确诊合同约定的其他疾病都赔。
2.医疗险
医疗险在健康告知方面一向都很严格。
部分产品规定,在医疗险的等待期内,身体出现异常或确诊了疾病,
这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不能报销
。
但是
合同仍然有效
,等待期后因其他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达到免赔额标准后,仍然可以报销,比如平安e生保(保证续保版2020)。
(平安e生保保证续保版2020等待期条款)
但也要看清楚条款对其他疾病有无限制,像这款产品,等待期内确诊癌症的话,保险公司不赔,且终止合同。
3.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的责任很简单,只以身故作为赔付条件。
不过,如果在寿险的等待期内,
因
疾病而身故
的话,那么寿险是不赔的
,通常会退还已交保费,同时终止合同;
但如果是
意外导致身故
,则可以获得理赔
;
除此之外,在等待期内查出什么异常或确诊了什么重疾,对寿险本身的理赔没有任何影响。
4.意外险
由于意外伤害具有不可预知性,意外险
没有等待期
,一般投保后的次日零时或者几天后生效,只要是在合同生效后出险,符合条款要求,就能获赔。
03
等待期要注意避免的2大误区
除了意外险外,其他险种的等待期都比较长,像医疗险的最短也要30天。
所以很多人对等待期比较紧张,因此容易陷入2个误区。
等待期内不能去医院
如果只做普通的身体检查,
一般建议过了等待期再去
,如果检查出什么异常,那么就会影响理赔了。
但如果身体严重不适,千万不要为了熬过等待期而不去医院,万一病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吗?
等待期内健康异常,要补充健康告知
补充健康告知,是保险公司为投保时未如实告知的客户提供的一种补救措施。
如果在投保时已经履行了“如实告知”的原则,即使等待期内发生告知中的一些疾病,也无需向保险公司补充。
等待期内出现异常,问题可大可小,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等待期内出险呢?
奶爸整理了3个小妙招:
(避免等待期内出险的3个小妙招)
04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在等待期内身体出现异常,并不是就一定不能赔,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其实等待期的设定,无论对保险公司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
既能防止恶意骗保、泛滥的带病投保,控制理赔成本时,保费会更低一些。
另外,
买保险一定要趁早,不要等到身体出现小毛病时,才想起要买保险
。
早点把保险配齐,才能有所保障,防患于未然
。
如果还有疑问的话,可以
“私信”
奶爸!
当然,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给奶爸
点个“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