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几天美国华尔街出了一件新鲜事,一群美国散户团结起来打爆了华尔街的机构们,编剧都想不出来这个故事,兽兽围观了好几天,这会儿现学现卖把这个瓜还原出来。
虽然这个大八卦不属于娱乐圈,但论起趣味和刺激度一点也不比娱乐圈的事儿差,所以千万不要错过!!
很多朋友都投资股票或基金,要是过去的2020年有幸买了基金或者机构抱团股,那么账户数字就很好看了吧,你懂!
话说无论是中国A股还是美股现在都在去散户化,机构成为市场的主导者,一句话就是机构说了算,可是却有个别是例外,比如在美国股市里就有这么一支叫GameStop(游戏驿站)的股票,以下简称GME——
这支平平无奇的股票,其主业是销售游戏硬件的实体商店。
大家知道现在电子商务成为主流,这种实体店必然受到严重冲击,在美国国内有不少分店的游戏驿站也是面临危机,这些年股价逐步下滑,最低的时候到过3美元的低谷。
虽然有危机,但游戏驿站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如果能整合资源改变商业模式还是有一丢丢希望,于是等到了2020年有个救世主出现了。
这位登场的大神级投资人叫瑞安·科恩。
科恩年纪不但来头不小,数年前开创了一个宠物网上商店Chewy,给猫猫狗狗从生到死一条龙服务,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用户粘性很强,于是业务蒸蒸日上,到了33岁这个老兄就卖了公司,直接套现了三十亿美金,开启人生赢家的模式。
有了上一票的成功经验,科恩在几年后卷土重来,他就看到了游戏驿站的业务基础和潜力,于是在去年买了非常多GME股票,不光买了股票,还于今年1月进入游戏驿站的董事局,大刀阔斧改革公司,准备打造成为最大的游戏亚马逊网店。
瑞安·科恩在投资界很有名,他入股后也带动了其他投资者看好这支股票,于是游戏驿站股价急升,股票到了1月14日涨到了40块。
介绍完科恩入局游戏驿站,就要介绍这场韭菜割机构的主角之一——散户,美国网上有一个网络社区叫Reddit,流量非常大。
Reddit上面有一个投资主题的分论坛WallStreetBets(以下简称WSB),这个小组里面有上百万注册用户,这些小散户在WSB里面没事聊聊股票吹吹水,或者抄一抄作业,晒一晒账户截图。
WSB页面首页
去年8月份,GME股价开始异动,一开始WSB的散户们并没有怎么关注这支票,除了个别嗅觉灵敏的散户,在论坛里就有一名叫
DeepFuckingValue
的用户,一边买一边吹票,说GME有多么好。
当时股价只有三四块钱,没有什么人相应,反而大家都在看笑话,说你这垃圾股都敢买,不知道死活的节奏。
然而直到随着GME股价不断上涨,WSB的散户们才慢慢意识到:这支垃圾股可能有利可图,于是跟着这位
DeepFuckingValue
建仓。
所以,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份,游戏驿站股价拜WSB上各路韭菜所赐,一路扶摇直上,一直涨到了近
40
美元。
故事原本以公司改革股价上涨画上句号,然而剧本没有这么写,主角之二——
华尔街机构
(真韭菜)登场了!
散户追着买游戏驿站,但是华尔街的机构们却不以为然,不少对冲基金就觉得GME不值这个价钱,于是试图做空这支股票。
这里要科普一下“
做多
”和“
做空
”。平常我们买股票就是做多,例如10块的股票买等到30块卖卖掉可以赚20块。而做空则相反,某个股票的股价30块钱你感觉太高,很可能会跌,可以给券商交保证金,然后借出一些股票卖出,当它跌到10块钱,你再买回来相同数量还给券商,你所得到的的利润就是30减10再减去借款利息和手续费。
做多和做空的风险等级完全不同,做多失败,意味着所买股票的钱亏到0为止,亏损范围可控。但做空就不一样了,如果从券商借来价值30块的股票卖出之后,股价不跌反涨,那做空的人最后就只能追高,以高于30块钱的价格买回来还给券商。
可以想象,如果这支股票卖出后涨到100块钱,那么就只能硬着头皮花100块去买回来,最后损失70块钱,而原则上损失没有上限,涨多少就要补多少。
这就是机构这次悲剧的来源,当华尔街对冲基金们看着GME的股价越来越高,一边马上开始悄悄做空。
在去年11月,很多股民包括中国投资者已经发现GME的做空比例非常高,做空的数量是流通股数的123%,到今年1月上旬冲到138%。
做空的数量比市面上的股票数量还多,这很危险的信号,理论上只要散户不断买入这支股票,推高股价,那么做空的机构就会亏损,散户抱着手里的股票不卖,那些亏损机构就只能掉头买回股票平仓,但买光股票也填不完这个窟窿,而结果必然继续推高股价,所以结论就是死路一条。
但机构不管那么多,比如这家对冲基金香橼,著名做空机构,去年曾经发表看空蔚来汽车的报告,香橼一出手就引发中国电动车概念股下跌,于是做空的香橼就获利。
所以,香橼在今年1月19日就发布看空报告,说这个GME股票最多值20块钱!!
也就是说40块的股价要腰斩一半才合理,说完这番分析后,香橼还顺便贬损了WSB的散户们,说他们是“牌局中的冤大头”,你们这些韭菜迟早要交这笔学费。
听到这番话后,WSB的散户彻底怒了,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教育我们?你怎么知道交学费的是我们,谁死还不一定了。
于是WSB社区的众多散户们又开始动员起来,号召大伙儿买入游戏驿站股票,誓要打爆华尔街大鳄们。
此时是1月19日,GME的做空比例是流通股数的138%之多,WSB的韭菜在取得共识后不断买入股票,还采取高杠杆买入看涨期权。
在1月22日即上周五开始,WSB散户们和机构大鳄就正面开始了决战,当天股价上涨了百分之五十,达到65块,屠杀将至。
踏入本周,游戏驿站的股价在第一个交易日从60元起不断暴涨,100美元、150美元、200美元……
到周三收盘时,韭菜们一鼓作气将游戏驿站推高到了347美元,此时做空机构才发现大事不妙,这形势根本控制不下来啊!手中的空单成了镣铐,万箭射来却闪躲不及,结果经伤痕累累,到处血流成河。
假如机构们在40美元的位置做空,那么需要补回307美元才能买回股票。而机构大鳄只能硬着头皮求援,借钱进来继续维持做空,等待股价崩盘。
但散户们却异常团结,到周四交易日游戏驿站股价最高冲到了483美元,粗略估计机构在这次大战中损失高达200亿美元以上。
至此,这一场世纪逼空大战成为史诗般经典,往日被割韭菜的散户们这次没有被收割,反而奇迹般成为了屠杀机构的猎人,这在中外世界金融史上还是第一次。
那些高学历的华尔街金融高手输得彻彻底底,倒在了WSB这批杂牌军的脚下。机构哭爹同时,WSB上散户却到处晒自己的收益,这真是奇观啊!
上面说到的那个散户大佬DeepFuckingValue,花了5万美元买看涨期权呈几何级增长,他持续晒出自己的账户,让无数网友叫绝。
他也迅速成为美国人的英雄。
这是DeepFuckingValue在1月26周二的收益,当时是1300万美元。
到了周四,这次收益高达1000倍之多,账面盈余最高的时候冲上6000万美元,后来略有回落。
1月28日收盘后的账户价值3300万美元
如今DeepFuckingValue成了神级玩家,美国的吃瓜群众一直膜拜,说他实在太酷了。
目前DeepFuckingValue并没有收手,WSB相关人员就发文说,他还在坚守。
这场由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多空对决,给全球吃瓜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世纪大战。这场风波里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发达,可以迅速将一些志向相同的人联合到一起,这一股力量大到能做空机构,让机构爆仓。
做空机构被散户们打得满地找牙,结果你猜怎么结果?WSB论坛本周一度被封停,而散户们在APP上也被禁止买入游戏驿站股票,这不给做多不是耍流氓吗?最后都快到了拔掉散户网线的地步,可见这机构确实是害怕了。
这一场韭菜大战机构的好戏里,还有几个值得一说的人物。
埃隆·马斯克,也就是那位有名的特斯拉老板,这个老兄向来喜欢凑热闹,比如今天周五傍晚马斯克把推上的简介写成了比特币,结果马上把价格推高了10%。
所以这场大战他也来凑一把热闹,要知道今年特斯拉股价暴涨之前,做空机构一直不看好特斯拉,马斯克也是心怀不满,这次刚好有了落井下石的机会。
周二收盘后马斯克就声援了GME韭菜们,在社交网站上附带了WPS的网址并打出“Gamestonk”(美国股民喜欢用Stonk形容错误、相反的投资决策,如高买低卖了某股票),结果又给韭菜们以及强心剂,在第二天继续买进股票。
这个故事里还有另一个大神,去年开始也看好并买入这只股票,他就是迈克尔·布里。
这位老兄是好莱坞电影《大空头》的原型,因2008年成功做空美国次贷而声名大噪,大空头这次变成了大多头,也是让人感到意外。
如果看完上面这个散户锤爆机构的瓜你还觉得不过瘾,那建议你去看这部2015年出品的《大空头》,兽兽每次看都觉得很精彩,可以作为风险投资的科普一课,强烈安利给各位。
和WSB的散户们看多游戏驿站股票不同,在《大空头》里的主角们却是做空美国次贷最后大获全胜。这里有医学博士出身的对冲基金经理(贝尔主演)
也有来自小地方的小基金经理,还有来自其他金融机构、嗅觉灵敏的狙击手,他们早在2005年开始就意识到美国次贷酝酿着重大风险,经过反复确认后开始做空次贷。
影片中贝尔拿基金中所有客户的钱买了跑去跟高盛对赌次贷要塌。
然而在等待过程中,风向却没有如他们预料的发展,即便次贷继续恶化,次贷濒临爆破,但在利益集团干预下看起来却固若金汤,即使是标准普尔这样的中立机构都在帮忙掩盖次贷这个大雷,于是做多成了香饽饽,做空成了自取灭亡。
《大空头》里的每一条线都单独存在,几个小故事平行进行,各个做空的人物不断和自己内心斗争,接受灵魂拷问。
最终,经济规律还是给那些贪婪的华尔街大鳄上了一课,贪婪的人性迟早要付出代价!纸包不住火,该来的总会来。
最终,在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华尔街因为次贷破产的机构无数,那些坚持做空次贷的人终于获得了最终胜利。
回到韭菜打爆机构的故事里,和《大空头》不一样的是,这次散户全都是业余散户,WSB的韭菜们意气风发,在不断的情绪煽动下和机构对决。
WSB的散户在这场战役里,发生了几个阶段的心理变化,一开始只是想套利赚钱,但随着事情越搞越大,机构一方面过于轻蔑,一方面破绽越来越大,让散户们约定要打爆机构,最终由从套利变成了追杀华尔街大鳄的中二行为,没想到竟然还成功了。
所以,万事皆有可能!
最后,这场大战同时也给大家上了风险教育课。所以大家一边吃完这个瓜,一边还是要捏紧自己的钱袋子,务必要慎重投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