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深”畅福泽八方——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试运行一周年侧记-南通泰富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长江通航历史上最大尺度船舶——2万标箱“中远海运狮子座”轮出江试航。特约记者 陈福广 摄

18万载重吨、船长295米中国香港籍“中海祥和”轮在南通港口集团狼山港务码头靠泊作业。 滕永超 摄

南京港龙潭港区繁忙一角。郭逊卓 摄

二期工程和畅洲标段。

12.5米深水航道直通南京后,船舶“大进大出”“快进快出”成常态。

5月8日,长江传来喜讯!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以下简称“二期工程”)试运行满周年,并将于5月中旬竣工验收。

巧“笔”书画卷,长江展新颜。

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手棋”,二期工程试运行一年来,12.5米深水航道从长江口直通南京,长江下游港口“大进大出”“快进快出”,黄金水道的活力得以深度激发,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安全又畅通 黄金水道展新颜

5月10日中午,长江南京段,千帆竞发,汽笛声此起彼伏。大小船舶航行有序、离泊从容、抛锚淡定,一幅生机勃勃的长江航运画卷。

此时,吃水11.36米、载运5.3万吨巴西大豆的塞浦路斯籍“科莉莎”轮,向南京港400泊位驶近。12时12分,在拖轮的协助下,这条长225米的巨轮靠妥码头,随后装卸作业紧锣密鼓地进行。

“我是武汉人,在长江边长大,从小就喜欢跑到武汉长江大桥那里看船。从事长江引航工作33年,见证了长江上的船舶逐步‘长’大,航道条件越来越好,而变化最明显的当属12.5米深水航道贯通至南京后!”驾引着这艘外轮的南京引航站副站长肖向阳爽朗地表示。

据介绍,一年多来,他们引领船舶进江时,深水航道已更加畅通、安全。特别是福姜沙航段,航道已变得更加顺直、开阔,船过这里的难度大大降低。

操纵更加安全、顺畅,来往船舶更加大型化的背后,是二期工程建设带来的航道条件改善。

“在推进12.5米深水航道工程中,我们通过裁弯取直、导流增深等措施,不仅努力提升浅显航段的水深,而且有效拓展航道宽度,加上助航设施的完善,力求大幅改善航道条件。”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任建华说。

位于和畅洲右汊的长江尹公洲航段,就是典型例子。

这是长江航道上有名的“老虎口”,过去该航段水域狭窄、水流流速快、通航密度高,航道呈“Z”字形,更加剧了这里的航行窘迫局面。二期工程通过“切滩”处理,并对转向航段拓宽近100多米,改变了航道弯道过小、过窄的状况,通航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为防范船舶误入整治物水域,二期工程还创新地采取了多种警示手段。如在整治建筑物水域共设置了122座各类专用保护标志、13艘安全警示浮舟,使隐藏在水下的整治建筑物得以“亮化”。

第三方监测机构的跟踪观测结果显示,二期工程试运行以来,福姜沙、鳗鱼沙、尹公洲等昔日航行条件复杂、事故多发的航段,航道浅区水动力增强,航槽导流效应提升,因水浅阻航、碍航的事件也因此大幅减少。

“2018年以来,长江江苏段水上交通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同比全面下降。”江苏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副处长凌人渊说。

航道更加通畅,行船更加安全,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以新的面貌,带给来往船舶无比的惊喜。

一寸水深一寸金 无尽财富滚滚来

以往,长江南京以下航道受水深限制,5万吨级以上的海轮只能通过减载、长江口外中转等方式运输货物,由此带来了高昂的物流成本,让航运企业竞争力下降,沿岸港口企业苦不堪言。

“12.5米深水航道开通以前,由于高额的项目投资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加上到港货量不足,集团201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亏损1600余万元,那个时候真是苦啊!”江阴港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小龙感慨地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为尽早发挥投资效益,二期工程按照“先通后畅”的原则,提前半年于去年5月8日进入试运行后,推动了通航船舶“大进大出”“快进快出”,海进江运量增长迅速,显著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的物流成本。

“多吃一厘米水,效益几千元!”刘小龙高兴地算了一笔账:以装载铁矿进江的开普型(好望角型)外贸散货船为例,到江阴的船舶每增加吃水1厘米,可增加载货量125吨,能给货主带来2500元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特别是由于深水航道的开通,原本不具备进江条件的开普型船舶可直接进江,改变了港口货源不足的状况,已逐渐扭亏为盈。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也是深水航道的一大受益者。其旗下有特种钢铁、焦化、特种材料等多种产业公司,其中江阴兴澄特钢、湖北新冶钢为中国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生产的特种钢材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深水航道的开通让我们在扬州、江阴两地的企业都得到了实惠,集团现在两地每年可以节约物流成本3200万元。”中信泰富特钢集团采购中心物流处处长魏洪华说。

“集团对铁矿需求量巨大。深水航道开通后,装载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进口船舶免于在长江口外过驳,直抵江阴使得我们的保供基地内移,以每天消耗2.5万吨铁矿为例,半个月可以减少周转量37.5万吨,减少资金占用2.5亿元。”魏洪华掰着手指算起了经济账。

“这个是‘罗布河块’,这个是‘球团’……”指着两排存放铁矿石的柜子,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外贸部负责人庄杲说,“货物直达江阴港与通过海港中转相比,减少一次中转可以减少货物损耗,从而间接降低了货物的综合物流成本。货主和船公司都从12.5米深水航道中尝到了甜头。”

“2018年,长江引航中心引领的靠泊江阴港口集团码头的开普型船舶共载运货物2900万吨,按照每吨节省成本40元计算,仅此一种船型就节约成本超11.6亿元。”长江引航中心副主任许崇标表示,二期工程试运行一年来,该中心引领15万吨级及以上开普型船舶3410艘次,同比增长9.4%,从长江口安全引领满载5万吨级船舶直达南京港已成常态。

深水航道的开通,使沿江港口活力大增。

据统计,2018年江苏沿线港口合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5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2.0亿吨,较二期工程开工前的2014年分别增长23.4%和37.3%。

大船进来了,吞吐量提升了,物流成本降低了,企业摘掉了“亏损”帽子……看不见的水下工程,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真金白银,带来沉甸甸的经济社会效益。

“玉带”生辉 连贯东西辐射南北

深水航道试运行后,长江下游的龙头带动效应正显著增强。

“凭借深水航道和区位优势,江阴港已发展成为长江干线铁矿石中转核心地带,辐射长江中上游地区并形成规模。”魏洪华动情地说。

“目前,江苏沿江地区集聚了42个经济开发区,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冶金和石化企业、60%以上的电力企业、70%以上的水泥和造纸企业,沿江港口承担了全省69%的对外贸易吞吐量。”在中设设计集团岳巧红看来,江苏沿江地区地位显赫,深水航道功不可没。

如今,江苏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直接对接国际能源、化工、原材料和产成品一级市场,航运、物流要素向沿江临港地区加速集聚,江苏港口已逐渐成为整个沿江地区货物中转基地、江海联运基地和物流基地,进一步促进了沿江地区产业集聚和经济转型升级。

长江引航中心统计资料也显示,二期工程试运行一年间,长江沿江企业生产的大型海工设施、风电设备通过水路顺利出口,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矿砂船等特种船舶实现当地交付。一年来,长江引航中心引领船舶载运沿江企业生产的各类“中国制造”出口500余艘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深水航道正推动更高效的江海联运、陆水联运、铁水联运,加快促进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形成。

江苏港口管理部门统计表明,依托良好的水深条件,2018年江苏沿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8亿吨,是2011年的1.5倍,约80%服务江苏本地,而20%服务长江中上游地区。

一线通畅,福泽八方。如今,深水航道龙头昂起,正进一步优化整个长江沿岸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链向中上游地区延伸,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将进一步带动中上游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同时,深水航道也正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升级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主轴,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期,随着深水航道的贯通,长江将以蓬勃的生机继续发挥着连贯东西、辐射南北的黄金大通道效应,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充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业内有关专家表示。

生态优先 绿色工程演绎水上精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乘船由常熟上行至南通,刚过长江20号浮筒,向南望去,成片的芦苇在江中茂密地生长着,不禁让人想到《诗经》中的这一经典诗句。

深水航道的开通,不仅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带来了看得见的生态效益。

“这些都是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落成后,陆续前来‘安家’的!”指着芦苇丛中飞起的白鹭,任建华说,“芦苇长起来了,堤坝也‘活了’,江里的鱼多了,野鸭、白鹭也来安了家,深水航道整治建筑物已成为了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奔腾万里的长江,不仅拥有丰富的航运资源,而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二期工程所处的227公里长江河段,水生生物种类多样,鱼类资源丰富,涉及多个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

“整治长江航道,不仅要实现固滩稳槽、导流增深目标,更要实现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目标。因此,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是必然选择!”任建华说。

工程建设期间,创新地采用的生态堤身结构设计和生态护底等,既有效地调整了航道局部流场,又发挥了传统排体护底作用,有效改善了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与鱼类的生存环境。

“经现场生态监测,对比分析工程前后、有无护底、传统护底和新型护底等不同条件下,沉积物、底栖生物的附着生物的变化等,表明生态型护底结构产生的生态效应是明显的。”中设设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工程建设期间,将疏浚土“变废为宝”已成为了常态。这些施工中基本上岸的疏浚土,为沿江地方吹填工程提供了材料,如今已成为芦苇等水生植物的乐园。

同时,工程建设期间和完工后,投放了585吨底栖动物、建设了10万平方米人工鱼巢、100亩生态浮岛等,一系列生态补偿举措也已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监测,如今施工河段内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种群繁多。特别是南京、扬州附近不时有江豚出没,这两年渔民捕捞到的鱼蟹也多了。”谈起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效果,任建华欣慰地说。

生态更美,不但看得见,而且“算得出”。

据测算,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平均每年为沿江港口节约能源71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4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28.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37.8万吨。深水航道的开通,实实在在地为沿江地区带来了船舶节能减排效益,有助于实现沿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此外,深水航道促使海进江船舶大型化、标准化,有效推进港口岸线集约节约利用,水运绿色低碳的优势正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在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上,绿草丛生,一丛丛芦苇像一个个哨兵,配合着一座座黄色灯标,守望着畅通的航道……工程设施与自然已形成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长江,奔涌而下,如同一条丝带串联着沿途11个省市的数十个大小城市。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试运行,让这条丝带展现新姿,更让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更加嘹亮!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

上海影像仪官方

上一篇: 一纸诉讼引发天音控股跌停-天音通信有限公司
下一篇: 一线二线三线明星以及片酬,难怪都想当明星呢?-刘烨片酬多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