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挺有意思的,说是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两名学生,因为学校不准带牛奶入校,被迫蹲在校门口喝掉了11盒牛奶。
学生可怜啊,一边喝一边哭,旁边的路人都看不下去了,牛奶算个屁违禁品,凭什么不让带进学校?
无奈门卫跟牛头马面一样杵在大门口,规矩就是规矩,不给进!
不过最终门卫还是动了恻隐之心,意思让学生把剩下的牛奶放在门卫室,才给放进学校。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想喝牛奶了,只能跑到门卫拿一罐,在校门口喝完才能进学校,搞得跟监狱放风一样。
这事情一经曝光,网络上就直接喷起来了——我们堂堂社会主义社会,居然还有这种资本垄断型操作?
不让学生把牛奶带进学校,无非是为了拉动小卖部的生意咯,让学生尽可能内部消化,增加学校营收。
把一个好端端的学校,硬是打造成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垄断的小社会。
这就是教育产业化的悲哀,学生是人,是未来国家的接班人,不是资本主义可消耗的资源,或者待宰的羊羔。
教育和商业的底层逻辑是根本不一样的,教育的逻辑是培养人才,商业的逻辑是利润最大化,要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导致教育变成了资本的玩物。
什么学区房,辅导班,各种违背公平的事物层出不穷。
所以现在政策的“双减”简直太到位了,这种丑恶现象就应该重拳出击,好好整治一下。
后来传出当地教育部门已经约谈了该学校校长,并责令学校整改,本来想着这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却扯出更大事情来。
有记者通过各种途径询查发现,该校校长“产业”庞大,除了学校外,还有酒厂、文旅集团、农业公司,以及砂石场。
这一发现,直接把事件推向了高潮。
校长业务庞大,其中居然还有个砂石场。
一般做工程的人都很清楚,手上能有个砂石场的人是怎样的角色。
果然,没多久微博就爆料了,这个校长曾经是个县霸,以前混黑的,后来黑白通吃。
就这样一个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民办中学的校长。
你教育产业化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还把教育和混黑这两者联系起来,实在是令人无法接受。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很难想象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会沾染上怎么样的不良风气。
让公权力去查一下校长名下的产业,往轻了说,有没有偷税漏税,往重了说,有没有涉黑涉黄,这种要求应该不算很过分吧。
如果再往深地想,从一个学生不给带牛奶进学校这么小一件事情,都能扯出一个学校的校长有这么大的产业链,这本来是就是一个概率极小的事件。
但偏偏这个极小概率事件就这么成立了,那么扩展到全国,会有多少相似的学校和校长……
细思极恐啊。
可以说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一步,题目已经完全超纲了,就像一场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的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但不管怎么说,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绝对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在我们身边了,必须将”双减“进行到底。
七叔我看到这样的新闻,也是义愤填膺的,教育本来是一件神圣且美好的东西,容不得被社会不良风气所玷污。
如今的教育行业几乎是病入膏肓了,真的要好好整改一下了。
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我又去搜了一下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的相关信息,瞬间大跌眼镜,脑浆差点崩了出来。
达外初中生升重高率和重高量连续十几年全市第一,高中重本率也至少在全市能排到前三!
渠县的公立学校的教育水平不敢恭维,几乎只有县一中(俗称渠中)在高中教学水平能和达外较量,初中全市都找不到能比得上达外的。
达外刚办学的时候,国家是支持民办学校的,它虽然是资本流入的学校,但人家就是教育质量高,提高了整个县的升学率。
可以说,达外在非常大的程度上缓解了渠县的教育压力,至少在短时间内,对于渠县的教育事业来说,不可或缺,甚至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而且在达外读书的学生,80%都是农村孩子,虽然学费有点高,但依然在他们承受的范围之内。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大致给达外画一个素描像了,高升学率,农村子弟,以及相对合理的学费。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这位校长是先有了那么多产业,然后再通过资本的力量开设了这所学校,而不是网上传闻的那样,开了这所学校,然后再把触手伸到各个产业。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消费,做封闭式管理,请问有谁赞同,有谁反对?
只要心智稍微正常一点的人类,此刻大脑神经一定是分裂的。
我就一个问题,你站哪边?
这个问题是超出人类认知极限的,因为坏人是无恶不作的,所以我们要代表正义消灭他;但偏偏这家伙为教育事业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很多学生考上了好学校。
不就是一箱牛奶的问题么,多少人为了孩子买天价学区房,花高价去上补习班,相比之下,这些消费上的小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同样是“恶”,我们为什么对“大恶”听之任之甚至顺之,对“小恶”却喊打喊杀,置死地而后快?
要七叔来看,这件事我表示中立,无论是支持资本还是反对资本,在这起事件中都是错的。
之所以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是因为问题的核心压根不在这一箱牛奶,学区房,或者补习班上,而是只要有高考制度存在,无论我们怎么整改,都是隔靴搔痒,粉饰表面繁华。
那么可以取消高考制度吗?
不,不可以,因为高考是唯一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很少受到资本或者公权力的影响。
所以短期看,这事无解。
只有通过长期的改革,把所有教育资本化全部拨乱反正,由财政统一拨款,像30年前那样,全部是公立学校,并且老师片区内轮岗,这样才能真正避免上述矛盾。
但这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
慢慢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