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写《追寻德国》时,
深入德国体验生活。
他找了一处还不错的房子,
房东是和蔼的德国老太太,
遂商量长期租房。
老太太笑了笑说:
年轻人,你先签试住合约,
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
余秋雨一听有道理,
就和老人签了5天合约。
这几天余秋雨过的很愉快,
房东不来打扰,
房子住得舒服又干净,
每天还有清洁工人来收拾垃圾。
第五天,发生了一点意外,
余秋雨不小心打碎了看起来贵重的玻璃杯,
他怕因为这个玻璃杯,
老人不租给他房子。
于是主动打电话说明情况,
老人说:没关系,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明天我过来签约时,再给你拿一个。
余秋雨一听就更放心了,
把碎玻璃和其它垃圾扫入垃圾袋里,
放在了外面。
第二天老人来了,直接就问:
“那玻璃杯碎片呢?”
余秋雨赶紧说:
“我打扫完放在门外了。”
老人打开垃圾袋之后,
脸色阴沉地进了屋,对余秋雨说:
“明天你可以搬出去了,这房子我不租了。”
余秋雨问道:
难道那个碎了的玻璃杯有特殊意义?
老人摆摆手说:
“不是,是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
余秋雨被说得一头雾水,
只见老人拿了一支笔和一个垃圾袋,
带上笤帚和镊子,
把余秋雨装好的垃圾倒出来,重新分类。
老人挑得很仔细挑了好久,
把所有玻璃杯碎片装入一个垃圾袋,
用笔写上:
“里面是玻璃杯碎片,危险!”
然后把其它垃圾装入另一垃圾袋里,
写上:“安全”。
余秋雨,瞬间脸红又惭愧。
哪怕过去很多年,
余秋雨说起来都连连称赞。
扔垃圾的时候,
要想到下一个收垃圾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想到下一个人。
什么是善良?
善良是一种高贵的选择,
善良是发自内心的仁慈,
善良是约束自己,留他人余地,
善良是为他人着想。
一个人最高级的教养,
大抵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