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共享经济的集大成者,网约车成为近两年发展最快的行业。对私家车车主来说,闲暇时跑专车、快车,既不耽搁自己的正常出行,又可以赚点油费,何乐而不为?
在顺风顺路的时候,跑快车、专车自然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车辆出事怎么办?私家车拥有的保险理赔的权利还在吗?
网约车车主要保险,被拒!
据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5月21日报道,去年7月2日,江苏启东市民李某买了一辆二手车,其把相关材料交给朋友柯某,委托柯某帮他办理该车的保险手续。事成之后,李某在多个网络出行平台注册了司机用户,平时利用业余时间跑“快车”“专车”业务,一个月下来,李某载客20余次。
同年8月13日,在接到顾客后车辆的行驶途中,李某注意力分散,未看见道路前方有个大坑,连人带车直接栽入坑中,导致前轮爆胎,车头严重损毁。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至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并对乘客顾某做了谈话笔录。
同年9月,经过估价,车辆维修费用约为10万元,李某要求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认为,李某将私家车从事营运,与投保时申报情况不符,拒绝理赔。李某遂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保险公司支付其车辆维修费用。
启东法院审理认为,李某从买车至事故发生仅一个多月时间,已经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出行平台载客20余次,他的行为改变了车辆的使用性质,属于营运行为,明显增加了车辆的行驶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52条的规定,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未履行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由于李某未履行告知义务,所以这次交通事故导致的车辆损失应当由他自己承担;他要求保险公司对车辆维修费用进行理赔的诉讼请求,法院依法不予支持。
无独有偶,据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5月17日报道,网约车司机项先生在载客途中遭遇事故,保险公司也是选择了拒赔。
南京晨报今年3月报道,女大学生李某从江宁区碧水湾小区出来,坐上了陈某的滴滴快车,但途中遭遇事故,造成李某颈椎损伤。保险公司方面却表示:“这是坐滴滴快车出的事情,我们不赔。”
网约车有无买保险的必要?
既然保险公司不认,那网约车车主怎么办?
据腾讯科技报道,尽管滴滴、快的等多家约车公司均表示,约车有保障,但是人保、平安、太保多家主流保险公司表态,没有推出过相关车辆保险产品。
“一些互联网约车公司可能通过责任险的方式进行投保,保险公司也可能提供创新方案,控制风险,但这绝不是车险。”业内人士指出,比如互联网公司与保险公司约定,对100台车投保责任险,限额200万元,每台车2万元。这是责任险,而非车险,问题在于若是出了几起事故就把限额用完了,可是很多约车公司还在宣传这个保障等事故发生,理赔时,才发现问题严重,根本就是在“裸跑”。
沪上保险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正在酝酿行业甄别模式,将私家车运营导致的风险剔除。“很多地方都已推行车险费率试点,其中对于出险多的车辆将提高保费,未来还可能对参与互联网约车的车辆设置黑名单,拒绝为其提供保险。或者对于私家车运营提供运营车险,这些方式都在行业考量的范围中。”
保险行业对于这样的实践已经开始。
既然网约车上路的次数多了,那就相应地增加保费。据新闻晨报此前报道,专车司机周先生送一位乘客的路上,不小心车身被蹭伤了,他报警后,由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查勘后,作为单车事故报销了修车费用大概5000元。因为之前已经有两起理赔,再加上这起,新一年的保费增加了不少。
“赚了100元车费,亏了1000多元保费,真是不值得。”周先生抱怨道。
对于注册了网约车的司机朋友们来说,是该好好考虑怎么买保险了。
图片来自东方IC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南京晨报、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腾讯科技、新闻晨报
|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
微信推出了新功能你知道吗?
升级到最新版后,
可以选择微信公众号置顶了。
欢迎把每经小编置顶,
第一时间接收内容推送,
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抢不到沙发了。
点开本文章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