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访|大唐元一赵宁远优秀的基金合伙人都有股轴劲儿大唐母基金

在中国投融资市场,相比于各路VC、PE基金的叱咤风云,站在食物链更高一层的母基金显得低调而神秘。他们手握巨资,谨慎小心,努力寻找真正能带来高回报的子基金。

想要赢得母基金青睐并非易事,除了优秀的投资业绩,基金管理人、团队、经验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母基金评判。大唐元一董事总经理赵宁远在接受健一会专访时表示,考察基金管理人,要能够从看似完美的答卷中挖掘不完美的东西。

以下是专访全文。

口述:赵宁远,大唐元一董事总经理

我们把钱投给最专业的医疗投资人

大唐元一是大唐财富在主动资产管理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是财富管理行业第一个专业的股权母基金品牌。大唐元一在高效、高质地完成了两期综合类母基金的募资和投资之后,近期即将推出专注于大健康领域的市场化母基金品牌——元一长安,这一品牌开辟了财富管理行业在这一领域的先河。

大唐元一是一个嗅觉非常敏锐的投资团队,团队自上而下每天都在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开展工作:

在这个所谓的资本寒冬中,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带领我们的客户走出舒适圈,达到五到七年周期内资产的保值增值?

选择医疗健康作为方向,和现在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当下中国债市频繁违约,股市大盘一路下跌,房地产红利渐失,银行储蓄难逃贬值,鲜有行业不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医疗健康是少有的例外之一。

医疗在需求端属于刚需,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上升空间很大。中国的TMT领域有腾讯、阿里和华为,但在医疗领域还没有诞生出一个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公司。医疗在供给端不断有新技术涌现:在医药和器械领域,仿制药与国产替代终将被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创新药和创新器械所取代,美国同类巨头公司的发展路径便是明证;在医疗服务领域,眼科、骨科等专科医院的发展机会比综合性医院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医疗领域细分壁垒非常高,专业性强,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医疗领域最专业的投资人,把钱交给他们,让他们替我们投资优质医疗项目,让我们的投资者的投资随着整个产业的腾飞而获得更高的回报。

用哥白尼原理判断基金生命力

元一长安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冲劲十足,但我们也希望能坚持一种比较老派的打法,做成长久的生意。我们了解到有些LP机构会向子基金提出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比如管理费返点、直接参与项目Carry分红、索要募资回扣等。对于这种情况,大唐元一坚决反对,原因很简单:

全行业的募资难只是暂时的,但在特殊时期通过打破原则来换取一时利益,品牌的声誉是花多少年也无法挽回的。

早期的市场化母基金投子基金时喜欢物色IDG、红杉这类头部基金。而医疗专项基金在美国很成熟,但在中国方兴未艾,黑马占比较高。在这种背景下,只选择头部基金的策略对于我们来说就不是很适用。我们除了会对老牌白马基金进行配置的同时,还会通过团队、过往业绩、行业地位、储备项目等维度来考察“老兵”出来做的黑马基金。

目前来看,业绩还是考察一个团队的硬标准。它可以是一只新基金,但核心团队的过往业绩必须好。此外,判断一只基金的生命力,也可以用哥白尼原理来理解。金字塔和摩天大楼,哪个生命力更长?显然是金字塔,因为它在地球上屹立数千年,便有极大概率再存在数千年。基金过去一段时间内取得相对平稳且优质的业绩,便意味着其未来有极大概率取得同样的业绩。

早期基金管理人除了聪明,还要有股轴劲儿

评价一家基金可以列出上百种量化指标,但归根结底还需要做的是对基金管理人的判断。很多投资人常说,投项目主要是投人。其实母基金投子基金更是如此。

我本科在人大,硕士在清华,当过律师,做过投行,这几个圈子的人都很聪明,但我发现,在这些圈子里,一级市场投资人是最聪明的,尤其是合伙人这个级别,真的是人中龙凤。这种优秀基因是综合性的,他们将高智商用于项目判断,高情商则用于募资以及与项目方相处。

但我认为

基金管理人除了聪明之外,身上还应该有一种轴劲儿,或者说是拙劲儿。

我接触过的基金管理人里,不少都有这种特质,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热衷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对主攻领域有着深刻理解,甚至近乎痴迷,同时还形成了具体的投资赛道逻辑和筛选项目、判断创始人方法论,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去印证。这些东西虽然说起来有点虚,但我和他们接触时却是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而他们对于LP也会不吝分享,可以不断从不同的高手中取经、学习,也是我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

早期基金规模都不大,五到十人的团队管理着数千万乃至上亿资金,每只基金提交给我们的IRR(内部收益率)、MOIC(投资收益倍数)等账面业绩数据都很完美,该如何做抉择?基金管理人和LP打交道时间长了,便知道个人LP喜欢听什么、机构LP们喜欢听什么,从而投其所好。

我们的应对之道有三条:一是从细节出发,将尽调时间拉长,在相处中观察基金管理人的日常言谈举止、如何对待下属、如何处置利益分成、如何分析项目、下达决策等细节;二是从其他LP、基金的被投企业中多交流进行交叉验证;三是真正穿透到底层项目,用做直投的眼光去看基金,比如我们就招了两位清华生命科学的博士专门帮我们判断创新药的项目。

在判断过程中,如果内心中有一些不确定、不舒服的感觉,一定不要忽略,而去重点深挖,可能就会找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三条应对之道,目的只有一个:从看似完美的答卷背后挖掘一些不太完美的东西。

基金合伙团队中应该有一匹“头狼”

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各有特点,有的眼光敏锐,有的热爱研究,有的看人很准,这和他们是行业出身还是产业出身倒没有太多关系。

比较完美的合伙人团队结构是行业背景和产业背景的结合,既有做专业直投出身的,也有从产业出来的,如果有过完整做过或辅导过一个公司从A轮走到IPO上市的经历,就属于锦上添花了。至于合伙人之间是不是朋友关系,倒不是很重要。我见过有好朋友联手做一只基金,结果一年之后就散伙。只有价值观相近的人一起共事,才会走得更远。对于基金管理人稳定性的判断,其实简单讲也可以用哥白尼原理来做判断:过去有过长时间磨合与共事的团队,未来才有大概率长时间相处。当然具体情况会复杂的多。

另外,合伙人团队中应该有一个类似于Alpha Male(头狼)的角色,在关键时刻能够拍板决策。基金也会遇到困境,所谓“时穷节乃见”,在真正很艰难的时候,需要有人来扛这件事。美国尤其是华尔街金融圈里常常会见到争当“头狼”的现象,但在中国可能这种感觉相对弱一些。我个人还是偏向于一只基金要一个这样的“头狼”存在。

基金高层从原先机构出来自立门户,很大程度上与管理合伙人的格局有关。很多时候

基金管理人在基金里对于权和钱只能二选一,要想拥有对项目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必然要在利益分配上不断让步,不断把权益分给团队,反之亦然

,如果经济利益和话语权两样都要抓,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毛泽东选集》里有一份经典尽调报告

听说接受健一会访谈的嘉宾通常都会推荐一些书,我也推荐两本。

赵宁远推荐书目《基因传》

最近在看《基因传》,一位美籍印裔教授的作品。他用比较通俗的口味介绍了整个基因的发展史,但不给读者设定结论,只是从当事人的视角去发掘基因科学的演变过程,属于开放式的叙述方式。

赵宁远推荐书目《毛泽东选集》

我还想推荐的一本书是《毛泽东选集》。《毛选》是我三十岁以后才能看进去、看得懂的书,《毛选》里有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份非常经典的尽调报告。

毛主席在寒冬腊月跑遍湖南农村,然后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梳理出“十四件大事”,一语中的地找到问题实质——“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很了不起的本事。埃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与之颇为类似,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而去洞察事务的本质。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驱动着他不停地调查外部环境,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

可惜现在很多人虽然很聪明,很优秀,但逐渐丧失了这种对环境的觉察能力,变得随波逐流,这也是现在我每天在提醒自己的事情——不要丧失对自己与环境的觉察。(完)

赵 宁 远

大唐元一董事总经理

负责大唐元一大健康板块投资

采访:阮聿泓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服务好

自动测量仪

影像仪器ogp

光学测量仪器

上一篇: 【推荐】专访|制造业转型首先要转变理念制造业公司怎么转型
下一篇: 【推荐】专车试点是垄断破冰之举孙建平收了多少钱黑车转正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