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访|创新成就卓越冰轮冰轮在高温多少度

冰轮环境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公司经营收入实现36.0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5%。在整个行业增长放缓、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冰轮经营业绩的增长无疑是值得肯定的。2019年制冷展期间,产业在线特别采访了冰轮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于志强先生。

“冰轮的最新战略定位是‘智慧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而不再是简单的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基于这个定位,2018年,我们在“人工环境控制”与“能源综合利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于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技术创新领先行业发展

2019年制冷展,冰轮的三项展品GWCW-NH3微充注冰水机组、GWHS-HFO高温水汽一体机、DISU动态冰浆生成机组荣膺创新产品奖,在行业中成为最亮眼的明星。

技术创新是立企之本,也是冰轮业绩不断提升的关键。一直以来,冰轮都以技术创新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来丰富工商业制冷相关的产品线。于总表示:“开发每一个细分市场,研究每一个细分市场的工艺与需求,然后再针对它的工艺与需求去做专门的研发。每一个行业都必须要真正了解它的需求,才能做出好的产品。2018年,我们在能源综合利用的拓展取得了很大突破,这得益于我们技术储备和研发计划的提前布局,也正是因为多年来的研发投入和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在传统的气温调节,即冷冻冷藏领域,是冰轮最基本的产业,我们立志要做世界上最好的食品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氨/二氧化碳系统会在更加优化的方向上逐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在滑雪场、滑冰场 、化工工艺冷却、实验室等特殊应用领域冰轮也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供更好的产品来迎接市场的爆发。”于总补充道。

“环保+节能+安全”助力绿色生态

产业在线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R22在工商用制冷领域的使用比例仍然较高,尤其是中小型冷库,R22类型的冷库比例超过60%。由于R22面临削减和最终淘汰,单纯的氨制冷系统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应用也受到严格限制,寻找更加环保、节能、安全的制冷剂越来越重要。

冰轮作为工商用制冷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探索环保高效冷剂的替代,并为行业的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据了解,在制冷展期间冰轮推出的多款产品全部采用对臭氧层无破坏、温室效应低的二氧化碳、氨、碳氢化合物等天然环保工质。

2019年制冷展期间,冰轮推出的“氨微充注冰水机组”,从压缩机型式、换热器结构、供液方式、冷凝方式、油分油冷改进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性提升,将氨的充注量降到了小于40g/Kw极限值,为氨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于总说:“冰轮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氨的安全性问题,充注量过高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多年来我们也一直专注于研究降低氨的充注量以氨制冷保证系统的安全。”

由于R404A、R507等HFCs过渡型制冷剂的制冷效率比氨和二氧化碳系统低15%以上。未来,R22禁止使用之后,工商用制冷领域一定是自然工质的天下。谈到氨和二氧化碳系统,于总解释说:“实际上,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氨和二氧化碳完全可以实现对氟利昂系统的替代。首先,从效率上来看,两者的制冷效率是相当的;而从氨和二氧化碳系统初始投资和未来运行成本来看,综合成本和传统的氟利昂系统相比也是相当的,从冷媒来看氨和二氧化碳的价格不足R22的百分之五甚至后期的运行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R22的禁用时间仍有将近二十年,作为发展时间长、价格低、优势比较明显的R22来说,二氧化碳的推行相对困难;另一方面, 二氧化碳系统技术难度较大,受限于目前我国工商业制冷的现状,真正能做好二氧化碳系统的企业较少。“长期来看,氨和二氧化碳系统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但目前市场推广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于总表示。

“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促进产业升级

近两年冰轮不断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商业形态,用数字技术助推转型升级,其中冰轮研发的MICC云服务平台在制冷展的亮相引来了极大关注。

“顺着安全来讲,我们刚刚提到,氨制冷系统的不安全性主要是由人员管理不当等客观性因素造成,那么最终完全地解决安全问题,还是需要依赖我们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如果可以把整个大型制冷系统做成和我们的家用冰箱一样,完全不需要人来控制,安全问题自然能够解决。”于总介绍到。

据了解, 冰轮研发的MICC云服务平台以温控为中心融合各专业,以用户为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基于IT+OT+CT+AI的运用,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客户的资产管理、资源管理、服务过程管理、备件管理及能耗管理。未来,冰轮MICC云平台,将在服务云的基础上,构建营销云、设计云、制造云、采购云,从而为全球客户提供了一个24*7不间断的智慧型赋能平台,实现多平台协同工作,形成共享、共建、共赢的商业生态和应用生态。

于总补充说:“有了我们的云服务平台之后,未来我们可以实现同一地区的所有工程项目由一个专业人员监管,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系统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样既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又降低了成本,这就是我们智能化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

“原来我们是围绕客户来做,以工程商,服务商、设备商等等为中心。以后我们一定是围绕着大数据的平台,而所有相关的客户也要围绕着平台。未来,冰轮将以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与服务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制冷设备行业的创新发展。”于总表示。

“技术创新是立企之本,卓越运营是成就卓越冰轮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永续经营的根本保障。未来,冰轮环境还是会聚焦于冷冻冷藏,空调、能源综合利用这三大产业,针对每一个细分市场都会持续地加大研发投入,深耕细作,砥砺前行。”于总最后表示。

通过本次专访,我们感受到了冰轮对技术至臻的匠心和对创新进取的决心。在气温控制领域成为国际一流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是冰轮面向未来的目标,我们相信,依靠创新,冰轮一定将会从优秀走向卓越。

点击查阅

热点阅读:

空调库存 | 制冷剂价格 | 清洁取暖 | 奥克斯 | 美芝

产业数据:

宏观经济 | 产业链数据 | 报告 | 白皮书 | 蓝皮书 | 年鉴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价格

影像式测量仪

影像仪测量仪

光学系统测试

上一篇: 【推荐】专访英诺天使基金姚锦程专注高新科技探索一带一路爱特基金
下一篇: 【推荐】专访|姚晨一个四十岁女演员的怕与爱贵州中道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