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0年光伏补贴下调补贴依赖并不利用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发改委多少项目

专注知识传播·服务人才战略

作者:聂光辉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从今年6月1日起,I-III类资源区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分别为每千瓦时含税0.35元、0.4元、0.49元;“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05元;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08元。相比较2019年的光伏上网电价和补贴政策,整体下滑,其中,“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补贴每千瓦时下调0.05元,降幅为50%;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标准下调0.1元,降幅为55%。

补贴退坡

光伏财政补贴退坡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财政补贴政策退出产业发展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对于此次光伏补贴退坡操作并没有超出光伏行业预期,单纯的财政补贴也不能真正解决光伏行业成本及难并网的问题,鉴于当前的财政补贴缺口及光伏产业呈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再加上能源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市场配置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强,2020年光伏产业的财政补贴退坡应该说是在所难免。至于财政补贴退坡后,光伏产业发展会不会经历短暂低迷期,甚至是否退出光伏领域,这就要看企业在光伏领域的前期布局了,同时,国家财政补贴的退坡也鼓励地方政府出台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这意味着国家在减少新能源补贴的缺口同时,也鼓励地方政府维护其产业政策布局时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光伏产业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和洗牌,严重依靠财政补贴生存的基本上被淘汰掉了,剩余的存活下来的企业基本上可以自由面对市场竞争了。

光伏补贴政策

国家为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从2007年就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 2007年9月发改革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十一五”规划》,2008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2009年7月开始实施了“金太阳”示范工程,2012年2月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3年8月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及后面的光伏精准扶贫项目等,这背后都有光伏补贴相关政策。随着光伏产业整体发展趋近于成熟,标杆电价和光伏补贴也在经历了产业狂躁投资、套现补贴等畸形发展后回归到正常,同时,淘汰低端技术和落后产能以及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光伏补贴政策还能持续多久

客观的讲,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对于扭转当时的光伏行业发展势头动力不足、经营效益不乐观的现象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环保成本和减排效益难以量化,以单纯的电价作为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光伏产业发展受阻主要源于其提供的电能价格远高于燃煤等传统能源提供的电能价格。国家为促进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出台的系列补贴政策的确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国的能源结构也朝着预期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特定的光伏新兴产业来讲,光伏组件的制造能力也得到迅速扩张,全国装机容量也有了飞跃发展,应当说,对于当时处于新兴产业的光伏而言,扶上马走一段的任务基本完成。至于地方政府未来是否支持光伏产业发展,那就看各地的产业政策布局及财政支持力度如何了。

从光伏补贴政策诞生至今,针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的设计和电价市场化设计都是脱节的,这也导致了光伏发电至今缺乏可行的电价方案的重要原因,最终也导致光伏发电的并网不容乐观,伴随的就是光伏发电的消纳问题难以解决。以光伏补贴作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导致电价补贴的缺口越来越大,如果持续严重依赖财政补贴,对于未来电力市场的电价改革也是不利的,同时也和发挥市场配置要素作用也是相违背了,从市场化运作的角度来看,光伏补贴整体下行的趋势是能源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过去的光伏补贴政策的设计及落地执行,从补贴对象及环节、标准、额度、形式等方面来看是动态的,但过程充满了各利益方的博弈,光伏产业财政补贴除了拉大财政补贴缺口,也使光伏发电的电价越发背离了光伏电价市场化改革,光伏发电商业化应用过程中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那么市场配置作用在光伏产业发展就难以发挥作用。

对于光伏产业发展而言,直接补贴并不利用产业健康发展,依托能源体制改革及能源结构优化,将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行为作为电价主要的构成要素加以核算,采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从消费端或生产端平摊环保及减排成本,光伏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才能更快的到来。

光学影像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系统

影像仪公司

上一篇: 【推荐】2020年信托公司年报之人力资源解析寒冬拂去夏花初开2013信托公司年报
下一篇: 【推荐】2020年全国分大区GDP常住人口人均GDP沪苏浙皖gdp多少美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