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王晓秋)
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的深度融合将成为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城市健康产业发展,将以产业力量为支撑,以科技力量为加持,行稳致远。12月25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指导,中国城市运营联盟主办的2020中国城市运营论坛隆重举行。论坛以“AI+健康:探索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健康产业发展之路”为主题,在北京设置主会场,浙江余姚中国云城设置平行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与会嘉宾就后疫情时代,在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加持下,中国城市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应用、新问题、新思路等热点进行讨论,对中国城市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技术创新、落地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会议由中国城市运营联盟联席秘书长、中信集团业务协同部副总经理周巍主持。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表示,城市绝不仅是追求经济效率的空间载体,还应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固堡垒;绝不仅是各类经济要素的冰冷组合,还应成为一个会呼吸、能生长、可更新的有机生命体。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在致辞中对本次论坛主题的选取予以肯定,并表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疗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医学装备的强大支撑;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健康产业发展之路,探讨医疗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院长陈丽颖女士通过视频远程向论坛的举办道贺,她对人工智能在国际抗击疫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表示了肯定,智慧医疗、远程探诊、基础医疗网络设置等智能科技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就医速度,降低了死亡率及社区传播风险。
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沈爱民从科技角度阐述了创新在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他提出,创新重视的是从0到1,而不是从1到10。健康产业是提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已率先开启了后疫情时代,同时也进入了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健康产业是当下中国“短缺经济”领域之一,健康产业的发展要插上高新科技和数字经济的翅膀。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从疫情后中国城市化模式、数字技术、“AI+健康”产业发展等角度分享了科学技术对城市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他表示,科学技术的支撑对城市规模变化、城市形态演变起着主导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提出,中国城镇化目前已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即现代服务型引领的城市;新冠疫情加速了城镇化转型发展,而基于数字经济的健康产业将会在疫情后得到快速发展。
中信云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凡分享了中信云网在大健康领域的实践和探索。新冠疫情不仅仅对技术层面、经济层面产生冲击,对人类未来更会产生深远影响;中信云网希望未来继续深耕以数据为支撑的可信赖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健康中国的实现贡献自身的力量。
中国城市运营联盟理事长、中信城市运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竹围绕都市圈聚集、交通出行、城市“互联网+”新兴产业、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及城市大数据等五方面阐述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智慧城市运营的发展趋势,同时详细分析了国内2020年医疗行业运行情况,并表示:在健康中国、新基建、人工智能城市和“AI+城市运营”的逻辑框架下,以城市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运营将是必然趋势,“AI+健康”必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理论需要创新和实践。论坛的举行也是另一场活动举办的序幕。论坛现场,孔丹宣布第十四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暨2020年亚太创新学院(APIA)国际创新加速营正式开幕。同时,此次活动的举办方之一——iCAN国际联盟和中国城市运营联盟在论坛现场签订了战略协议,达成合作共识,以创新创业赋能城市运营。在论坛最后,主持人周巍宣布2021中国云城全球招商大会暨云城数字经济峰会将于2021年1月18日在浙江余姚中国云城举行。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