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铝合金门窗隔断厂

文章目录:

1、进博会,引力越来越强啦2、陕甘川交界处,一个县城1800年的兴衰3、比董卓还早篡汉的三国军阀就是这个人:汉末割据的幕后推手刘焉

进博会,引力越来越强啦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优衣库展台的服装展品。 新华社记者 王 翔摄

参展商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直播带货。 翁奇羽摄(人民视觉)

南非参展商向观众介绍钻石饰品。 翁奇羽摄(人民视觉)

乐高展位一角。 唐 克摄(人民视觉)

本报记者 王俊岭

本报记者 李 婕

本报记者 徐佩玉

本报记者 孔德晨

开放更加“细、深、实”

本报记者王俊岭

从2018年到2020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走过了3个年头。作为一名记者,我很荣幸能够亲眼见证进博会的诞生、发展与壮大,并记录中国对外开放伟大进程中的点点滴滴。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连续三届进博会,每一次都有着清晰的主旨,那就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谋求共赢;每一次也都有变化和新意,直面全球经贸合作中的热点问题。

就第三届进博会来说,服务更细、交融更深、合作更实,是包括本报记者在内很多人的真切感受。

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如何安全、高效地组织好这样一场国际性盛会,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意义非凡。

在“四叶草”场馆内,就有很多看似微小却蕴含深意的细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环形步道的位置,原本有很多供参观者用餐、休息的圆形餐桌。今年,每张餐桌上都安装了一组透明塑料隔断,每块塑料板之间呈120度角的距离,类似于酒店里“旋转门”的造型。这样一来,就餐者既能够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又不影响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为中国采购商和外国参展商“争分夺秒”谈生意创造了条件。

这种精巧的设计,不仅暖心,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外企业、客商之间互动的热络。实际上,今年进博会不少参展外资企业与中国伙伴的关系,早已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在法国家乐福集团的展台,有很多来自苏宁易购的工作人员忙前忙后;阿瓦鲁、LORENZ、力保健等来自新西兰、德国、日本的零食饮料,请来中国农垦集团协助推介……这些,都意味着通过进博会这个大舞台,中外企业融合程度在加深。

进博会上企业之间谈的生意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实在,真正实现“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

在技术装备馆,西班牙NicolasCorrea公司带来的龙门数字加工中心是本届进博会块头最大的展品之一。这个重达数十吨的高端机床,从厂家运抵会场就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别看这个过程耗时半个多月,但卖出去却很快。

11月3日晚,记者探馆时,这台设备刚刚安装好,等11月6日记者再路过时,机床身上挂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感谢陕西汉中万利用户惠购此机”。也就是说,这台设备已经“名花有主”了。与会者都感叹进博会这个舞台的效率,因为它促成了实实在在的商业合作。

进博会永不落幕,进博会越办越好。身处这个时代,我们将继续见证更多合作共赢的故事。

那句“明年再见”的默契

本报记者李婕

第三次来到进博会的现场,颇有老朋友再相会的亲切感。

就比如站在国家会展中心四通八达的中央广场,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展区和“浩如烟海”的展品,有了一些往年的参考坐标。这一层铺垫在心中,再来看本届进博会,便既有因“熟悉”而带来的可亲,也有因“陌生”而产生的向上攀登的快慰。

坐标的“一维”在展品。转眼间,欧姆龙乒乓球机器人升级到了第六代;美敦力带来的世界最小的心脏起搏器,也有了第二代新品;纽仕兰的纯牛奶,则在不断刷新“跨洋”速度……每一年的进博会,都仿佛时间的刻度,见证着它们的创新发展。在备受关注的展品之“最”中,今年也有了更多“最绿色”“最环保”“最美好”,各类新品让人应接不暇,尖货好物的领域不断拓宽。“带最好的展品来进博会”“在创新中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在展品之间流连,个中深意体会更足。

在日本FANCL的展台,“健康测试体验区”依旧是人气火爆、大排长队,在去年设置的血管年龄、体脂肪、糖化度检测基础上,今年还增加了皮肤检测。采访之余,我又完整体验了一把,比起去年,数字更好看了。我跟同行者说起,大家笑言:这是小人物身上的“进博刻度”。

坐标的另“一维”在展商。从食品和农产品到消费品、技术装备、医疗器械,在展区逛一逛,便能心中有数。除了回头率超过70%的世界500强“大块头”,往年采访过的中小品牌更是让人会心一笑。那家曾言“进博会只要一直开,我们就一直来”的护肤品牌没有食言,今年展台规模更大、“架势”更隆重了;那家去年组团参展、小试牛刀的食品公司今年自立起“门户”,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展位……当然,熟悉的品牌身边,还有更多新面孔、新朋友、新气象。

一年又一年,许多展商同样亲眼见证了进博会的发展变化。“前两年初入市场,如今是渐入佳境。”有展商这样形容体会。不论来自全球哪个角落,他们张开双臂拥抱这个平台,并随着进博会的触角在中国市场深入开去。难怪不管是跨国巨头,还是中小企业、贸易商人,都不讳直言——“进博会是我们每年等待的机会”。采访结束,大家还会不约而同道一句:“明年再见”。

一句话,十足的默契。这里头,是大家对进博会年年办下去、越办越好的深信不疑,也是对未来中国市场、消费、企业成长的笃定。一届又一届,因进博会而催生的合作、交情就这样延续。

“我们荣幸地亲历过往,欣喜地见证今年更高的质量,也为能够参与未来的每一届进博会而振奋不已。”采访中,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出了我此刻的心声。

好想在这里“买买买”

本报记者徐佩玉

出发前,妈妈嘱咐我:“买点好东西回来。”

“我是去工作的,买什么买!”我“怼”妈妈。

第一次来进博会,激动又忐忑。本以为会枯燥劳累,然而几天过去,好吃、好玩、好想买东西,是我最大的感受。

巴西的纯天然水果冰沙、意大利第一酒庄的红酒、韩国的超辣拉面……不来进博会,如何一口气吃遍全球?见到这么多世界美食,真的很心动。

“您试试这个,是我们刚出的新品。”在消费品展区,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着新品眼影,不知道的还以为在逛商场专柜。

在雅诗兰黛展台前,队伍一眼看不到头,让路过的人不禁好奇,到底有啥好东西?原来,集团旗下14个品牌携手亮相,还带来了多款即将发布的新品;“我回去就要染这个颜色的头发!”在模拟染发机器前,逼真的试色效果令不少人现场种草了泡沫染发剂;欧莱雅带来的全系列口红、香水、眼影、粉底液等美妆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女孩现场试妆,展台前人头攒动;在花王展台,“我的第二层肌肤”亚微米纤维技术体验台前排起长队,都想体验一下护肤“黑科技”。

除了女性偏好的美妆护肤产品,进博会上也有男女老少皆宜的各种“玩具”。

在乐高展台,新春灯会套装、悟空小侠战队飞行器套装等4款中国风全新产品,成了不少人镜头中的主角;容量130升的双肩背包,3分钟充气完成,5分钟完成安装,瞬间变身皮划艇,好想背着它去横渡格陵兰岛!

汽车展区和珠宝展区,各类价值不菲的展品看得人心痒痒。保时捷的电动车、沃尔沃的自动驾驶测试车、米其林的免充气轮胎,价值2.5亿元的黑钻石、镶嵌了总重100克拉钻石的权杖、镶嵌了3088颗天然钻石的太阳眼镜,大饱了眼福又增长了见识。

偌大的“四叶草”里,我每天平均要走2万步,与微信步数一同增长的,还有购物欲。

从成交数据来看,购物欲爆棚的不只是我。开展首日,东方航空集团就与CFM签署了采购协议,完成本届进博会民航第一单;重庆锦上旭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采购了1亿美元的巴西冷冻去骨牛肉;浙江省28家企业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签署127.9亿元的合同……这是一场开放的盛宴,也是一场令所有人都想“买买买”的盛会。

此次进博会之行,让我领略了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益处:全世界的好东西汇集一堂,通过洽谈合作,各施其能、各尽所长,产生出最大效应。

听,“四叶草”的共赢曲

本报记者孔德晨

进博会已经3岁,而今年是我第一次走进“四叶草”。

初见的时候,只觉场馆之大,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宏丽,静待八方来客。彼时进博会还未开幕,我眼见“进宝”坐上小车,被好几个工作人员护卫前去“上岗”,场馆内只有工作人员来回忙碌,偌大的场馆稍有些许冷清。

“今天还没有开幕,你们后天来就知道了,往年人都特别多。”一名场馆前的保安大哥对我说。“进博会很热闹的,这可是我们中国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呢。”

惊讶于“对外开放”从保安大哥口中说出,我内心顿生一股自豪感:是的,进博会展示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也体现了中国市场活力十足!

这种感受在进博会开幕后愈发明显。

开幕第一天,“四叶草”摇身一变,与初见那日截然不同:庞大的场馆内,刚煮出来的三养火鸡面热气腾腾,混杂着麒麟啤酒沁人心脾的清香,引来无数观展人员驻足;江森自控的首发新品OpenBlue数字化平台和博西家电的升降式吸油烟机首秀,令许多观展人员惊呼不已;欧莱雅和花王展台前长长的队伍诉说着人们的热情……进博会好热闹!人好多!这是大家几天来最常发出的感叹。

进博会,引五洲八方来客。“四叶草”里的3000多参展商展出的全是进口产品,中国将好东西“引进来”,体现了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开放包容、合作共建、互利共赢,是进博会不变的主旋律。“在全球经济社会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仍在持续的未来,‘合作’不但是时代的命题,更是我们作为企业——全球经济最活跃实体的责任。”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西门子能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姚振国这样说。

进博会,体现了中国市场的活力,也彰显了外国参展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采访过程中,我碰到过一位外国参展商。“这是您第几次来参加进博会?”“第一次。”“您觉得进博会带给您什么样的感受?”这位参展商竖起了大拇指,对我笑道:“我认为我们都会很好。”

进博会,是企业间交流学习、合作共赢的平台。这天早上,我要采访一位中国参展企业负责人,采访开始前她刚从别的展台回来。“我去别的企业展台遛达了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好技术可以学习。”这位负责人笑道,“来进博会就是跟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短短几天,在“四叶草”里,进博会奏响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乐章,汇聚来自四面八方的期待和无数企业共赢的瞬间。明年,我们还会来!

陕甘川交界处,一个县城1800年的兴衰

今日略阳:

2016年从南山顺着嘉陵江向北眺望眺望

(摄影:西大街游民)

“用武之地曰略,

象山之南曰阳”

——清代《略阳县志》

今日略阳县形势地图:

秦巴山谷、嘉陵江、宝成铁路是略阳最独特的符号

如果说汉中的味道太接近四川而显得是陕西的明珠

那么独特味道的略阳一定是汉中的明珠

略阳地处南北纵向的嘉陵江流域

同汉江流域的主体显得格格不入

春日时刻,南北向的嘉陵江河谷

最先把南方的暖气和水分送到略阳

在山壑中点缀出一丛一丛彩色

温润的气候和陕西其他部分大不相同

工业建设带来全国各地的移民灌输在略阳县城

使得略阳拥有开放包容的品格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

兴盛、衰败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略阳是一个中国西部县城工业化的缩影

更是二十一万略阳人民自己的故事

1931年的略阳:

黄汲清院士在略阳考察时候的留影,这是顺着嘉陵江向南眺望

略阳在历史上曾多次和甘肃武都以及四川省扯在一起

历史上略阳最早的县城

是西汉时代的沮县(位于今天的略阳黑河)

和嘉陵道(在汉代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的县称为道)

这两个行政建制都属于武都郡管理

略阳属甘时期地图:从秦汉到南北朝列在武都郡管理之下

到了魏蜀吴相争的年代

诸葛亮出于军事考虑,建立武兴城

控制嘉陵江流域

建于229年的武兴城是今天略阳县城址所在地

这也使得略阳成为中国历史上

为数不多可以确立建城日期的城市

略阳离开武都的管理始于隋代

大业三年(607年)在武兴城的基础上设立顺政郡

在这一年,顺政郡和武都郡、汉川郡(汉中市)平级,

成为隋代一百九十郡的一部分

唐代是略阳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代开创了汉中管辖的先河,也留下了兴州这一重要地名

唐代废除顺政郡,取“武兴”之兴字设立兴州

成为略阳县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地名

如今略阳城区依然以兴州街道办为名

同样在唐代,

兴州第一次被放在了汉中为首的治理框架下

唐代皇帝设立监察区,

兴州作为山南西道的一份子成为汉中的监管对象

这一惯例沿袭到了宋代

北宋时,整个汉中地区和如今四川北部在一起,

设立了利州路

当时利州路同梓州路、夔州路、

益州路(也叫成都府路)合称为川峡四路

这也就是汉中一身四川味道的原因

——他是四川成立的重要发起者和组织者

南宋时,金朝由北方入侵南方

强大的军事压力下

宋朝将原先的利州路一分为二

东边的利州东路归汉中,

西边的利州西路归兴州

如果历史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

兴州应该可以和汉中一样成为管理几个县的小队长

但是1206年,

驻守在兴州的南宋将军吴曦在金朝的蛊惑下建国称帝

这一下激怒了南宋皇帝,他们派人暗杀吴曦,还迁怒兴州这座城市

将兴州改为略阳(看谁还敢兴),

开创了略阳作为这里地名的开始

元代,行省制度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汉中地区因为要隔断巴蜀地区的独立性而被迫加入陕西

处于嘉陵江河谷的略阳县

却需要隔断汉中的独立性

成为四川的一部分

略阳像一个楔子一样深入陕西

元代陕西地图

略阳作为四川的一部分深入陕西,

相比于今天的陕西,元代唯一缺少的就是略阳这块土地

这样的设定也使得陕西独立割据的可能性降低

所以汉中人常常觉得自己是四川人

而略阳人不一样,他们甚至可以喊出

“略阳自古就是四川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毕竟从四川建省之初,略阳就名列其中

明代以来略阳再次成为汉中府辖县,一直持续到今天

极简略阳城市变迁

1946年孙承烈顺着嘉陵江考察,

途径略阳县时画下了略阳地形图,

当时的略阳城只有象山脚下的一块地

略阳县城依山傍水

处在八渡河汇入嘉陵江的节点处

城区多桥,桥是略阳文化的重要特征

被誉为“汉三颂”之一的郙阁颂

讲述的就是武都太守在略阳修建郙阁栈桥的故事

1958年略阳嘉陵江大桥修建前的浮桥:

从城区到火车站的道路上汽车、畜力车、人力车行人拥挤在上面

由苏联老大哥设计的老嘉陵江大桥

是略阳城市最深刻的图景

如今的略阳县城桥梁越修越多

城市之内的沟通越来越通畅

在略阳人的生活中

“在桥头等你”

是一种刻在生命里的生活符号

略阳嘉陵江铁路桥上的百年钢铁“汉阳钢厂造1903”

山也是略阳的重要特征

“南山对雨山,狮子对象山,凤凰戏牡丹”

形象地把围绕在略阳周边的六座山形容出来

很多人不懂我们的祖先

为什么要把城市选在崇山峻岭之间

其实山是略阳的立城之本

诸葛亮当年就是看上了这里的山高路阻

才决定在此修建要塞扼守边境

而县城本身位置又处在交通节点

但是处在山河之间,地质灾害不免成为侵袭略阳城安全的重要因素

从古至今略阳县城无数次被嘉陵江水摧残

1981年洪水肆虐略阳县城

2018年洪水再次肆虐略阳县

略阳县扎根在山区

过去每一次开发都是以破坏大自然正常生态为代价

过度开矿致使山林被破坏

在山区刀耕火种致使水土流失

在河流上开设水电站

在河道里挖取黄金

人与水争地为利

水必与人争地为害

为略阳经济开发城市拓展受限埋下了伏笔

从古至今,略阳县最迷人的也是最磨人的就是交通

略阳因为交通而兴,z也因交通而落寞

中国第一条交通法规

就是出土于略阳城门的宋代《仪制令》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短短十二个字,

描绘出交通带来的略阳发达的城市生活图景

自古以来,穿越秦岭的蜀道

一直是关系中国西南西北发展沟通的大事

而略阳正处在一条名为“故道”的道路上

故道由今天的宝鸡出发,经过凤县接入嘉陵江河谷

随后顺着嘉陵江谷地进入略阳

最后由略阳再进入四川或者汉中盆地的一条蜀道

王国维先生《散氏盘考》中提出

至少在商周时代,

关中人已经开始利用嘉陵江河谷进入四川

楚汉争霸时,刘邦曾经烧掉通向关中的栈道

暗中派兵遣将,经过略阳逆嘉陵江穿越故道,奇袭关中

司马迁曾经考察过这条道路,

提出在众多的蜀道中“故道多阪,回远”

李白也曾经在略阳青泥岭感叹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故道地图

事实上确实如此,

从西安到成都,如果走别的道路

一般需要斜穿秦岭,

走故道的话还要绕行宝鸡

但是故道大部分地区穿越的都是烟火人家,

路上补给充分,重要物资运输有保障

而且嘉陵江河谷穿行条件优良

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使用嘉陵江航运省掉很多力气

柳宗元的好朋友严砺担任兴州刺史,

也就是兴州县委书记时

开拓嘉陵江水利运输

使得故道成为众多蜀道中最繁忙的一条

柳宗元为此专门写下《兴州江运记》

也让略阳成为陕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

因此故道一直是入蜀的“官道”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匆匆南下四川避乱

就是从故道南下途径略阳前往巴蜀,

和平盛世发展经济,兵荒马乱尚可救驾

这时处在故道重要节点上的兴州

是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

这里云集了八方客商,五湖行者

他们也砥定了兴州包容大方的城市性格

北宋时期,略阳重新修建了白水江路,

又重建了经过大安驿直接入蜀的道路

城市进一步繁荣

但是从宋代之后

中国首都不再是西安,而移向东方

入蜀的道路也向东方摇摆,

特别是经过凤县绕过略阳进入汉中的“连云栈道”的开通

迫使故道交出“官道”的花冠

成为一条普通的道路

这条道路也因为农业开发的过度垦殖

而致使地质灾害不断出现

道路年久失修导致曾经繁荣的交通重镇

到了民国时代落下一个“交通不便”的嗟叹

1929年略阳发生特大旱灾

由南京派出的视察专员到这里才发现

略阳赈灾的根本问题在于外边的物资无法进入

1930年发表的略阳灾情报告,

作者用了“每至一村雅雀无声,

饿毙之尸户户俱有”描述当时的惨状

如果不在交通上下功夫,

略阳注定将成为陕西最贫穷的地区

这种贫穷不但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

更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

沟通西北西南的重任重新交给故道

1956年沿着嘉陵江河谷修筑的宝成铁路途径略阳县城

并设立略阳车站

1956年略阳通车仪式

(这张照片展示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使得略阳成为陕南唯一一个通火车的城市

并保持这个记录长达16年之久

(直到1972年阳安铁路通车)

略阳是通向火车翻越秦岭之前的最后一个大站

1956年1月1日,略阳至广元火车通车纪念仪式上

当时的通车仪式上

省长赵寿山亲自出席并剪彩

宝成铁路成为关中沟通陕南的唯一通道

即使西安正南方的安康,

也要从略阳绕行

当时的略阳不得不说是“陕南的会客厅”

唐宋之际的繁荣之后,

再一次,略阳把全国各地的人聚在了一起

这时的略阳成为嘉陵江上“小香港”

火车带来的繁荣,不仅是经济上的腾飞,

更是一种文化的昌盛

在那段时间,略阳可以买到陕南最好最多的东西

很多人回忆“汉中人都要到略阳来买东西呢!”

除了陕南人民,连隔壁的陇南人民

也将略阳火车站视为对外沟通的窗口

那段时间里火车站满是前往康县、武都的客运

而横现河火车站外大量的陇南转运车辆在等候

略阳县再一次被捧上一个神奇的高度

火车行驶在略阳车站

(西局安段摄)

宝成铁路和略阳县城同样被地质条件危害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时,

塌方使一列行驶中的火车撞山体起火燃烧

宝成线中断283小时,

对抗震物资入川产生了影响

2018年特大洪水期间,宝成线又在略阳段中断

这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

“宝成线,老了”

在此间的几年里,入川的铁路工程不断兴建,

舒缓宝成线的运输压力

如今的略阳铁路格局:

在群星璀璨间黯淡了下来

2016年以来

从西成高铁、兰渝铁路

到即将建成通车的成兰铁路

都同样完成了祖国西北沟通西南的任务

这些铁路都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都是复线铁路

哪怕是阳平关之南的宝成铁路也是复线

唯独宝鸡至略阳区间因为地势只能使用单线

宝成线的运输压力被不断输送到其他周边铁路干线

这使得因宝成线而兴起的略阳县不断受到冲击

绝大多数客运货运离开了宝成铁路

曾经的宝成明珠也不再辉煌

光辉灿烂的火车站也变得门可罗雀

又仿佛重新来到了宋代故道衰落的历史瞬间

其实对于今天而言,

只通过四对客运列车的宝成线来说充满落寞

但是放眼于整个陕甘川居民来说

是时代的进步

灯光下总会有阴影

进步中总会有掉队的人

1979年在略阳边缘地区的黑河坝乡的厂房里

中国第一台吉福特—麦克马洪制冷机

(G-M制冷机)在这里制造完成

这一台耗时六年的机器开创了我国低温事业的新时代

而研制他的单位是略阳人又熟悉又陌生的“八〇九”

1973年研究低温和超导技术的八零九研究所在略阳黑河扎根

这个研究所对外所有的联络

完全依靠住在在县城象山湾上的八〇九信箱

久而久之,八〇九成为了那里的指代

而他们的事业在略阳却鲜为人知

乃至于到了1985年改组为十六所迁入合肥

也少有人关注

更别说中国低温事业的开创是在略阳了

八〇九前世今生

这一时间内略阳钢厂和电厂也拔地而起

成为略阳经济事业的重要支柱

他们一个在城南一个在城北

形成了两大工业基地

也成为略阳工业化、现代化的象征

特别是过去政企合一的格局

钢厂、电厂、铁路分别构成了三个小社会

他们拥有自己的学校、消防、医院

每个人在自己的结构里有条不紊的运转

整个略阳洋溢着工业的辉煌和城市的光芒

在如今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需求下

电厂和钢厂已经属于“低产高耗”的代表

电厂的机组老旧装机容量小、距离煤矿地远,

使得其发展受阻

而钢厂的运转更是举步维艰,

甚至一度濒临破产,停产多年

2017年停产期间的略阳钢铁厂

略阳的工业经济在短时间内顺势而起

却又没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继往开来、改变经济结构

略阳总是过于依赖轰鸣的机器

以为抓住了机器就拥有了一切

而忽视了外面这个不停在转变的世界

东门楼:略阳古代的东门见证了多少兴衰往事

(顺天人摄)

其实略阳的困局很难也很简单

简单来说

就是太依仗于过去的生产资源

在故步自封中度过了黄金腾飞的时刻

和周边县区的经济进一步拉开

我们不愿意承认原先的穷亲戚变得有钱

就像香港人对待大陆同胞一样

其实大家都知道略阳困难在哪里

这既有过去国家投资偏向的问题,

为略阳打下了不协调的产业结构基础

也有指令性外调的痛苦,

略阳缺少加工扩散的机会,造成的区域性资金困难

更是国有企业和当地经济社会的脱节

如果还有说一点,就是县域内交通不方便,

导致的城乡发展差异

但是要破解这个局,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

单单依靠略阳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

这是整个时代的需要

也就说是

该我们困苦了

或者说为了整体发展

是时候牺牲略阳了

略阳的夜景:虽然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辉煌,但是还是明显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其实

大多数略阳人选择不见

当好自己的螺丝钉岗位

每天在小康的生活里优哉游哉

也有小部分看到了悲哀的明天

默默选择离开

去更大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有人说略阳人的生活很简单

只要一碗罐罐茶几个核桃馍就能度过一天

只要在嘉陵江边泛舟垂钓就也是一天

有人却觉得略阳人的生活很难

因为略阳人总想着逃离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孩被送到汉中、西安求学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到这里就业

越来越多的略阳人选择在汉中甚至更远的地方去

其实我们想逃离的

是那个败在现实之下的略阳县

以及不堪回首的故乡

作者:知子罗,第三代略阳人,复旦大学研究生

地图作者:Apiglio

特约编审:鱼池子

鸣谢:洋洋得意、Echo

比董卓还早篡汉的三国军阀就是这个人:汉末割据的幕后推手刘焉

三国小人物志0059:汉末割据的幕后推手刘焉

比董卓还早篡汉的三国军阀就是这个人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刘焉,是三国时代的一位诸侯,也是汉末有名的“刘室三牧”之一。意思是说,他是东汉末年刘氏皇族里,三位担任过州牧的政治人物之一(其他二人为刘表和刘虞)。

只不过,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刘焉的戏份并不算多。主要是在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登场,位居“幽州太守”之职。同时也是刘备出道之初,所跟随过的第一位上司。

不仅如此,在小说的剧情里,由于同为汉室宗亲的血脉相连,使得刘焉对刘备惺惺相惜,不仅认其为侄子,还全力支持其带兵出征,讨伐黄巾。由此成就了刘备起兵之后,所立下的第一份军功……

后来在第五十九回《许诸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问韩遂》中,又说到刘焉后来官至益州牧,统领东西两川之地。然而却不幸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患病疽而死,由其子刘璋继承了官职和爵位……

一般说来,刘焉在大多数读者们心中,都留下了一个“慈祥长者”的形象。虽然出场次数很少(仅两次),但他不仅是皇室宗亲,位居高官,统领过两州(幽州,益州)之地。还是刘备一开始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对其有过不小的提携之恩……

然而,相对于演义小说中的乏善可陈,历史上真实的刘焉,不仅军政能力出色,还参与果乱世中的很多重要事件,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汉末的“群雄”之一。

而且,他政治眼光老道,做事手段毒辣,他向汉灵帝所提出的“废史立牧”方案,真正成为了东汉王朝中央集权减弱,且地方势力膨胀的根由……后来的汉末乱世,州郡割据的现状,便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今天,我们就抛开演义小说上的描写,以《三国志》,《典略》,《后汉书》,《华阳国志》等史料为依据,去还原一下刘焉的这个人物的真面目。

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两部最重要也是最为详细的三国史书中,都有关于刘焉的独立传记。由此可以看得出,刘焉这个人物,在汉末三国时代的份量。绝非是在演义小说中那个被“两笔带过”,毫无存在感的边缘人物。

据《三国志-刘焉传》记载,刘焉字君朗,籍贯荆州江夏,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代(刘表也是刘余的后人)。由于是皇家宗亲,再加上他自身又聪颖过人,能说会道,所以年纪轻轻就走上了仕途,拜为中郎。后来还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职。

熟悉汉朝官吏制度和架构的人都知道,“太常”是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九卿”之一,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是非常的高……有此地位和名望,也为刘焉之后入住益州,称霸和割据一方,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关于刘焉在朝中为官的具体过程和情况,史料并无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在皇帝面前,也是说得上话,还能得到信任的人。而且,此时是东汉末年的中平年间,宦官外戚轮流干政,各级官员腐败糜烂,社会矛盾激化严重,民间怨恨呼声沸腾……

正巧,又碰上汉灵帝这样一个心不安分,胡乱折腾的二货皇帝,各种奇葩手段(宠信宦官,卖官鬻爵)频出,更是搞得朝纲混乱,王室衰微……

在目睹了皇帝胡作非为,王室威信不振以后,刘焉便向皇帝呈上了一条,对之后的天下大势走向,有着十分影响作用的建议。

这条建议的具体内容是说,当今天下的各大州郡,各级官员都已经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刺史、太守这些封疆大吏,也带头行贿买官,吃拿卡要,搞得民不聊生,令百姓们怨声载道……

而今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地方的官吏体制,把这些州郡长官的权力,都收归到朝廷的手中来。至于具体办法,就是在朝中挑选那些,清廉而又有才干的官员们,到各个地方去上任。这些官员的权力必须要大于当地的刺史太守,才能镇住他们,并且帮助朝廷扭转局势,安定天下……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表面上看,刘焉这真的是在忧国忧民,试图用这种“大换血”的方式,来力挽狂澜,扭转东汉王朝日渐衰弱的现状……然而,我们都知道,所谓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东汉王朝经过近两百年来的发展,官员贵族腐朽,土地兼并严重,阶级冲突尖锐……

说白了,如此多的社会问题,早已是到了矛盾积累到了顶点的时候。而今如此现状,又岂是通过改变一下官吏体制,换一批地方的官员,就能够彻底解决的?

更何况,官吏体制的变更,必然又会引起新的动荡。已经是腐朽不堪,风烛残年的东汉王朝,还经得起这样大幅度的折腾吗?

刘焉这究竟是想干什么?其实,我们只要看看他后续的一些举动,就大致能明白他的动机了……

据史料记载,刘焉在向朝廷提出这项建议的同时,也同时上表皇帝,表示自己愿意离开朝堂,去地方上任。并毛遂自荐,去担任交州地域的最高长官——交州牧……后来,他又听时任朝廷侍中的董扶,悄悄对他说:西川益州之地,隐隐有天子之气。于是,他又改向朝廷请求,自荐为益州牧……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说到这里,刘焉此人的狼子野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他之所以上奏皇帝,搞什么“废史立牧”,在地方上设“州牧”这个职位,并独揽大权,凌驾于以往的刺史、太守之上。其实,都仅仅是他“宏伟计划”中的第一步而已……

是的,刘焉本身就是个有想法,而且极度不安分的人。他的志向非常远大,并不满足于自己已经位居朝中九卿,高官厚禄的现状。他还想要更进一步,割据一方成为封疆大吏,然后以此为资本,去图谋天下……

所以,刘焉就以此为契机,先建议朝廷设立地方长官“州牧”,再将自己也置于这个位置上。接着,就是在地方上好好经营,将其打造为自己的根据地,和钱粮兵源基地……这样在之后乱世来临的时候,他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起事,成为天下的群雄之一。

而且,刘焉选择的地域,无论是一开始的交州,还是后来的益州,都算是边陲地带。这两个地方都远离中原,也远离了东汉皇室的统治核心地域,可谓是山高皇帝远。在这种地方想做点什么事情,无疑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开朝廷的目光……

不仅如此,交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都偏南,气候温暖且适于种粮。交州一面靠海,益州四面环山,都有天然的屏障可用,可谓是进可攻退也能守。在这种地方当个土皇帝,至少可以依据地利,不必担心四面环敌,搞得自己首尾不能兼顾……

当然,这两个地方也有些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两汉时期,华夏文明的核心领域是在北方中原。而交州和益州都算是边陲有些偏远,甚至被称为蛮荒地带。虽然地盘都不小,但是人口稀疏,生产力发展程度也不高……刘焉选择这种地方起事,是否还是有些考虑不周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这些问题在刘焉看来,都奔波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已经高瞻远瞩地预测到了,之后即将来临的乱世。而且乱世的源头和漩涡中心,必然也是北方中原的核心地带。试想战乱一起,必然会有大量的百姓为躲避战火,而举家带口出逃迁移……

到时候,只要刘焉的地盘上有饭吃,有衣穿,就不怕没有逃难的百姓迁过来。试想连人口都是源源不断涌入了,那还需要担心,人口稀疏和兵源欠缺的问题吗。更何况在古代,人口就是资源,只要人口一多,也就必然会刺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也就是说,到时候刘焉只需要安顿好,这些外来的人口,他们就能成为自己的资源和税基。而这些,到头来都能成为,自己争霸天下的雄厚资本……

怀着这样的想法,更怀着对蜀中之地所谓“天子之气”的向往,刘焉就这么踏上了从“朝廷大员”,到“封疆大吏”的路。而这时候的益州,本身也乱成了一锅粥……

据史料记载,原本的西川地界的最高长官,“益州刺史”郤俭,由于是用钱买来的官位,所以一上任就横征暴敛,大肆收税,搞得整个西川民愤四起,怨声载道……连饭都吃不起的老百姓,自然是只能揭竿而起,以武力对抗暴政……

是的,刘焉就是带着“逮捕郗俭,整饬吏治,安顿地方”的任务,带着人马赶往益州的。这时候,他的职位是监军使者、益州牧,并被加封为阳城侯……由于入蜀的道路艰险难走,所以刘焉带着他的人暂驻在荆州。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当然,这个所谓道路难行,恐怕也只是他编出来的借口。刘焉的真实目的,很可能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并不想去趟,益州内乱这潭混水,反而是觉得,与其现在入蜀,去撞在益州内乱的风头上,倒不如等待一下,尽量避开危险。再适时寻找倒一个合适的机会,以最小的代价坐领益州。

果然,天怒人怨的大贪官郗俭,被自称黄巾军的起义军干掉。而义军的领袖马相,在占领了一些地盘之后,心态也飘了,居然敢自称“皇帝”(益州果然有“天子之气”?)。结果,就是被“益州从事”贾龙,率领益州官军击败,并很快被杀死……

就这样,益州之地一时间群龙无首,自然是希望朝廷委任的新长官,能够尽快到来。这时候,刘焉才在贾龙等人的主持下,以朝廷命官的身份,被迎入益州,治所定在川北的绵竹县。

可以说,刘焉进入益州这个时间点,是最适合不过的。不仅完美避开了,益州之前内乱的风口,而且一上任州牧,就将自己置于了“战后重建,收拾残局”的有利地位。试想,他要是一开始就直接入蜀,那不仅要面对,本身就乱成一团的益州政局;还要面对四处点火的农民起义军。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能不能在四川成功立足都是问题……

而刘焉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等益州内乱基本平息下来之后,再不慌不忙入蜀。一上任就可以修生养息,恢复生产,以此树立威信,收拢人心。

不仅如此,他还是贾龙等人所主动迎来的,等于是一入西川,便得到了当地豪族集团的支持,无异是非常有利于,他之后在两川之地的立足……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领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解读一下,刘焉在益州的治理成绩,以及他逐渐割据一方,并展露出野心的过程。

应该说,刘焉的政治水平和治理本事,还是值得肯定的。他不仅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还迅速树立起了自己“州牧”的威信,令治地内万民归心,远近臣服。

对于那些在之前内乱中的有过之人,刘焉也是极力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让益州之地迅速从之前的混乱中恢复过来……

毫无疑问,刘焉的勤政爱民和宽厚仁慈,令益州百姓们十分敬仰。尤其是之前经历过郗俭的横征暴敛,和叛军的烧杀抢掠。现在在刘焉的治下,益州不仅清静了下来,还隐隐恢复了之前“天府之国”的富足盛况……

试问对于益州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安安稳稳,过上男耕女织的平静生活,已经是梦寐以求了。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刘焉,这样一位擅长治理,又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呢?

只不过,这些在刘焉看来,都只是在为他之后的“霸业计划”,而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已。在安定好西川之地的内政以后,他不仅将整个家族都迁入了益州,还逐渐开始实施起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我们之前说过,刘焉来到益州的目的,是想要割据一方,进而称霸天下。而割据的第一步,无疑就是要先想办法摆脱朝廷的控制,让自己的地盘,先真正“独立”起来。

然而我们也知道,刘焉之所以能入主益州,其最大的筹码,还是在于他“益州牧”的身份。而这张州牧的“委任状”,又是朝廷发给他的……所以,对于刘焉来说,直接背叛朝廷闹独立,是绝不可取的。这等于是完全否认了,他在益州执政的合法性……

唯一的办法,就是想一个两全之策,一方面能够想方设法隔断益州和朝廷的联系,维持自己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和朝廷翻脸,被朝廷取缔掉他的“益州牧”头衔……

刘焉是怎么做的呢?他扶植了“五斗米道”的首领——张鲁,让其驻扎在汉中,成为了汉末时代的另一位诸侯。而张鲁本身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家伙,在占据汉中以后,就凭借其强大的政治手腕和宗教洗脑的手段,自守一方,从此不再受到刘焉的节制。

表面上看,刘焉这简直是看人走眼,莫名其妙养了张鲁这样一只白眼狼。结果就是在自己益州地盘的北面要塞——汉中,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然而这一切,都全是刘焉计划中的一部分。他有意让张鲁去占据汉中,目的就是为了阻断,益州两川之地和朝廷中央之间的联络。蜀中地形自古险要,尤其是在川北,除了汉中这条唯一的关隘通道之外,几乎别无他路……

所以,当张鲁占据汉中以后,就等于是在益州和中原之间,横上了一个梗。今后但凡益州与朝廷之间的任何人员和物资来往,都必须要从张鲁的地盘上经过。而张鲁只要把他汉中这扇大门一关,益州之地和中原的来往就几乎断绝,形同半独立状态了……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

看得出,刘焉的此等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也不可谓不毒辣。一边巧妙利用和张鲁之间的微妙关系,让自己完全摆脱朝廷的影响。一边又不和朝廷那边撕脸,依然是当着东汉的官,事实上却完全已经是割据一州,将蜀中当成他自己的地盘,形同土皇帝了。

接下来,刘焉再也不用担心朝廷的控制。他在益州的“执政”开始转化为了“统治”。各种权谋手段和铁血手腕,也大刀阔斧地使出来了……

刘焉先是开始收拢益州地界的权力,并对蜀中当地的大豪族们,采取起了各种打压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在当地有威望,也有地方兵权的人物,都成了刘焉修理的对象。先后有王咸、李权等十多人,都被刘焉找各种理由除掉……

于是,这些不肯坐以待毙的豪族们,被迫开始以武力反击,其中就有之前平叛有功,并迎刘焉入蜀的贾龙等人……只不过,这些人军事能力堪忧,刘焉又早有准备,很快就调动军队,将他们打败。贾龙和犍为郡太守任岐等叛军的头目们,也死在了刘焉的屠刀下。

但是我们知道,叛乱的火焰一旦燃烧起来,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扑灭下去。所以刘焉在“集权”的过程中,依然不断受到各种阻力,各地的起义反叛也时有发生……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这时候的天下大势,也逐渐走入了一个新的篇章。随着灵帝去世,少帝继位,戚宦之争,董卓进京……东汉朝堂也在不断动荡着,四处都有战乱发生。尤其是在袁氏兄弟等人打出了“诸侯讨董”的旗号以后,更是将战火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受战火的影响,不少北方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都迁移到了刘焉的地盘上(刘焉之前的预言完全成真)。刘焉将这些人悉数收编安顿,并称为“东州兵”,再利用他们,去镇压益州本土派的叛乱。

逐渐的,益州本土豪族不是被击败屠杀,就是迫于刘焉的淫威,而不得不臣服……而刘焉在东州派的支持下,蜀中之主的地位也是愈加稳固。割据一州且进取天下的霸者之气,也开始隐隐浮现……

然而,这时候的刘焉,心态就有些飘了……他令人制造了天子所用的乘舆车具,似乎在为下一步的行动而准备着什么……因为这时候,正是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正是董卓霸权,焚毁洛阳以后,迁都长安之时。

我们都知道,董卓废旧立新,霸权朝政,皇帝已经是威信扫地,完全成了傀儡。就连关东诸侯袁绍等人,都考虑另起炉灶,立时任幽州牧皇室宗亲,刘虞为帝……

而在这个时候,刘焉却大肆营造天子车乘,在蜀中营造“天子之气”。而且他也姓刘,是皇家族人。试想他想拥立称帝的人,除了他自己之外,还会有谁呢?

是的,刘焉现在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暴露了他的野心。就连时任荆州牧,同为皇室宗亲的刘表,都上书朝廷,称刘焉在蜀中图谋不轨。不单是割据一方铁血统治,还有取帝位而代之的嫌疑……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只不过,这时候的朝廷,本身都自顾不暇,根本没有时间来理会他。随着关东诸侯联盟的组成,几路大军进军勤王,董卓也调集西凉军于之鏖战,双方在各条战线上打得不可开交,互有胜负。

而刘焉呢?他非但没有率军参加勤王之师,反而是加快了称帝的步伐。他一边称病,将在朝中任职的小儿子刘璋(时任奉车都尉)调回到身边。一边又命令另外两个儿子(长子左中郎将刘范,和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在朝中作为内应,准备谋划下一步的大事……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

后来,关东联军内耗严重,讨董勤王之事不了了之。而董卓自以为联军已撤,地位稳固,却不想被朝中司徒王允设计刺杀。而王允在除掉董卓,重立君威以后,又政治短视,导致被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人率军攻破长安,在此将皇帝置于了傀儡之境。

这时候,关东诸侯都忙于相互讨伐,争抢地盘;而都城长安,经过几度的权力争斗变更,又再次为西凉军所控制……由于李郭二人的倒行逆施,残忍好杀,搞得关中地域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就连朝廷的官员,都几度遭其无端杀害……

毫无疑问,这就是刘焉出兵北上,并攻取长安的绝佳机会。他的益州之地不仅钱多粮丰,而且只要率军北出汉中,往东就可以到达关中平原。试想现在的关中百姓,正在李傕郭汜二人的胡乱折腾下水生火热,这时候他作为皇室宗亲,率领“仁义之师”进剿二贼,完全是名正言顺。长安百姓们,对他肯定会热烈欢迎,并壶浆箪食!

当然,刘焉对敌人西凉军的实力,还是有所顾忌的。更何况他的益州地界,也尚未完全安定,一旦他率军北上,如果打赢了还好,一旦作战不利,就很有可能导致根基尽失,到头来反而丢了益州的地盘……

于是,刘焉找到了征西将军马腾,意图让马腾率领军一部攻打长安,而自己利用益州粮仓为其提供后勤,并出兵增援,作为预备队……他觉得,马腾也是西凉军的人,军队战力不在李郭二人之下。再加上有自己的两个儿子,在长安城内作为内应,到时候里应外合,打败李傕郭汜,并占领长安,问题不大。

而刘焉自己呢?他具体的想法是,让马腾作为他的马前卒,自己派益州军作为后援……这无疑,也是一招妙棋。试想马腾和李郭二人实力相当,两军对垒精疲力尽之时,正好自己的人马赶到,就可以立刻决定扭转战场态势。到时候不仅大功独揽,也可以压制住已经损耗了实力的马腾。从此在长安城和朝廷中,还不是该他一个人说了算?

看得出,刘焉的如意算盘,打得还是挺精明的。按照他的计划,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实施,拿下长安并驱逐李傕郭汜,完全不在话下。到时候再想方设法,让汉献帝刘协来个“禅让”,他的皇帝梦,岂不是就可以真正实现?

然而,事实却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刘焉千算万算,还是低估了李傕郭汜二人的能耐,和他们的军事谋略水平。由于计划的不周详,导致了泄密,李郭二人提前发难,不仅将马腾的军队打得打败,就连刘焉派去的援军都被歼灭,几乎全军覆没……

不仅如此,刘焉的两个儿子刘范和刘诞。也因为战役的失败而暴露了内应的身份,先后被李傕郭汜逮捕处死。就此,刘焉进军长安,且取帝位而代之的计划,可谓是完全失败。而且是失败得非常迅速,非常彻底,几乎是一边倒的颓势……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于是收诞行刑)

不巧的是,在这个时候,刘焉治所所在的绵竹县,又发生了一场“意外”的大火。火势猛烈,不仅烧毁了刘焉的府邸,还将他之前下令督造的上千辆“皇帝车乘”,也一并焚毁……可谓是雪上加霜,等于是在刘焉新创的伤口上,又洒了一把盐……

在军事失败,两儿双亡,府邸车乘被烧的三重打击之下,刘焉的心情郁结,一下子就害起病来。很快,迁移至成都的他,后背上生了一个大脓疮,而且请了很多大夫都看不好。不久之后,在病痛和失意的双重打击下,刘焉就这么一命呜呼。成为了继幽州刘虞之后,第二个在乱世中丧命的“刘氏州牧”……

(《三国志-蜀书-刘焉传》记载: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祆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

写到这里,我们算是基本理清了,刘焉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传记。我们应该给他作出,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

个人觉得,刘焉的本事是值得肯定的。他作为皇室宗亲,能够位居九卿,在朝中担任高官,并得到皇帝的信任,肯定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之后到了益州地界,他能够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政治影响力,立足于州牧之位,其政治水平也是不再话下……

不仅如此,刘焉所建立的益州割据势力,是汉末三国时代最早的一批。而且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才在儿子刘璋的手上被玩完,让位给了被他“请来”的刘备。

而且,刘焉政治眼光之深远,谋略水平之老练,行事手段之毒辣,也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他巧妙扶植张鲁,来作为北面屏障,借此让益州之地,独立于朝廷的控制之外;他利用中原战乱的机会,大量收聚逃难百姓,来作为自己的子弟兵,并压制益州本土势力;他巧施“里应外合”之计,试图兵出汉中,攻下长安,并以刘氏皇室宗亲的名义,继承大统……

只可惜,刘焉最后却失败了,这说明,他的军政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至少在战场上,他打不过李傕郭汜的西凉军,在计划失败的同时,非但自己的益州兵损失惨重,还赔上了两个儿子的性命,可谓是得不偿失……

其实个人觉得,这也是刘焉本身的缺陷所致。他身上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他行事过急,手段过狠,并且缺乏韧性,才导致了他最后的惨败病死……说白了,刘焉并不懂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那一套。他皇帝梦做得太入迷,步子也迈得太快,在益州这个摊子都尚未收拾完善的情况下,就想着出兵北上,攻取长安……

在计划失败以后,他也没有承受住丢兵失子的打击,很快就害病去世。纵观历史,在群雄并起乱世之中,能够成事的诸侯,哪一个不是败而不馁,甚至屡败不馁,苦心经营……最终才能群雄之中脱颖而出,功成名就?

而像刘焉这样,毫无坚韧可言,心理脆弱到连一次打击都承受不起……如此草率心态,又谈何能成为一代枭雄,还想要志在天下,坐上皇位?结果就是,在汉末乱世才刚刚开始,他就一命呜呼,甚至连参与之后诸侯争雄的资格都没有……

最终,刘焉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争霸不成反丧命”的负面标签。历朝历代的史学家们,对刘焉的评价也不高。

《三国志》作者陈寿: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

《后汉书》作者范晔:刘焉睹时方艰,先求后亡之所,庶乎见几而作。夫地广则骄尊之心生,财衍则僣奢之情用,固亦恒人必至之期也。焉作庸牧,以希后福。曷云负荷?地堕身逐。

东晋史学家常璩:刘焉器非英杰,图射侥幸;璋才非人雄,据土乱世,其见夺取,陈子以为非不幸也。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刘焉妄人也,而偷以自容。

清代官员李清植:焉、璋以枝叶之亲,而阴怀攘窃之志,汉帝既尝收戮其二子,则亦与于叛乱之者数也……

写到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刘焉向朝廷所建议的“废史立牧”,到底给后续历史的发展,造成了多大影响?

尽管在这之前,由于汉灵帝卖官鬻爵的行为,和黄巾起义的爆发,已导致了地方势力臃肿,各州郡都是自募军队,形同私兵。但好歹在之前的官吏体制下,州有刺史、郡有太守,还形成了一定的权力均衡,尚未完全形成割据之像……

而刘焉所提议的“废史立牧”,不单是将之前州刺史的地位取代,还将州下面各郡的权力,也收归到了州牧手中。可谓是地方大权独揽,真正形成了以“州”为单位的地方势力,并且从此有实力和朝廷对抗。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据史料记载,在汉末后来的乱世中,出现的所有割据实力派,几乎都是之前的州牧。如荆州牧刘表,冀州牧韩馥,幽州牧公孙瓒,徐州牧陶谦等等……汉朝四百年的基业威望,就在这些地方势力的折腾下,被慢慢摧毁的。

也就是说,刘焉的“废史立牧”提议,至少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对之后三国时代的形成,也是有着相当的幕后促进作用……

PS:其实个人觉得,刘焉和陶谦很有几分相像。两人同是朝廷大员,同样政治能力出色,也同样是被派到地方(益州、徐州),担任起州牧的要职;又同样在自己的任上勤政不倦,令百姓归心、地方繁荣……

然而同样的,和他们出色的政治治理能力相比,他们的军事能力也都不咋样。在对外战争中,他们遇到了李傕曹操这类军事上的牛人,都讨不到任何的便宜,甚至是兵败如山倒,毫无还击之力……

最终,也同样都是因为战场上的失败,导致了他们的溘然辞世。只能是带着“出师未捷”的遗憾,在乱世中被淘汰出局……

只不过,陶谦的运气要更好一些,好歹来了个刘备,来帮他守住徐州,并给了他一个“禅让”的机会。所以还能在历史评价上,留下“好心让贤”的美名……

声明: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高端铝合金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

上一篇: 汉中铝合金门窗价格
下一篇: 汉南铝合金门窗厂家地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