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这座廊桥,是陕南羌区仅存的一座,你听说过吗

古桥栈道

陕南境内羌族大多居住在高山深谷间,出门不是爬坡就是过河沟,交通极不方便, 栈道和桥梁就应运而生了。在宁强和略阳的山谷间,还经常见到古老的索桥和石拱桥,它们见证着羌族人民的交通史。

索桥过去随处可见。用竹篾绳牵引,上铺木板,两头桥墩依傍巨石或用石头垒砌,易于毁坏。现存索桥大多是新建的,式样依旧,只是用钢缆牵引,桥墩用钢筋水泥构筑,坚固持久。

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有宁强县毛坝河镇的高桥,建于清末,位于大竹坝村的高桥组,桥面宽约2米,长约15米。桥面原有护栏,距水面约25米。原来乡镇公路从桥面通过。由于高桥位于两山之间的交汇处,易于发生交通事故,后来公路截弯取直,高桥就闲置不用了,成了过路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仙女桥,建于清末。位于毛坝河镇三河村,桥面宽约3米,长约10米,高约25米,桥面有1米高的护栏。两面顺河水而下的方向,在护栏外的桥身上雕有龙头龙尾。桥面两头有十余步台阶。

传说该桥合龙的时候有仙女相助才得以成功,所以叫仙女桥。乡镇公路经过的时候将两头的台阶垫平,作为公路桥使用了。

风雨桥,在宁强县青木川老街与魏氏宅院遥遥相对的金溪河上,原为魏辅唐出资所建。

当年魏辅唐曾在此修建了一座两礅三孔、桥面带石柱石栏的石拱桥,命名“济川桥”。但主体尚未完工就因桥面沉重、御洪能力差而垮塌。魏辅唐当即决定改建为青石墩三孔木桥。1952 年夏天的一场特大洪水中把桥冲断了,来往行人上街都要翻越断桥拱背,车马载运更要绕道另走,既不方便且有危险。1957年夏秋间, 政府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县区、乡三级拨出经费,征调民工义务劳动,所需木材在青木川就地砍伐,经过一个秋冬修造了能遮风避雨的木板“风雨桥”。桥长约30米,在原来的柱墩上铺粗壮圆木作桥梁,桥梁上铺厚实木板,板上仿铁路双轨式加压厚板条,再用大铁钉锁钉,两旁廊柱栏杆排列,棚顶上盖瓦坐脊,整个桥像一艘静止的大篷船。

原风雨桥经过漫长时间, 水上木结构部分梁腐板朽,政府于2002年将桥依原样改建为水泥桥,更名飞凤桥,但民间依然叫风雨桥。

这是陕南羌区仅存的一座廊桥。

栈道是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是古代交通史上的发明。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道路,且平坦无阻,就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一些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为了防止这些木桩和木板不被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房亭(亦称廊亭)这就是阁,亦称栈阁。相连贯的称呼,就叫栈阁之道,简称为栈道。

栈道在战国时即已修建。秦惠王始建陕西褒城褒谷至郿县(今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长235 公里。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长247.5 公里。现代公路已经成为网络,但在交通闭塞的羌人居住的山区,仍有类似的栈道,供人、畜通行。

陕南羌族居住区境内现存栈道遗迹除金牛道以外, 还有青木川镇西北距古街5公里处明清时留下的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 长达6公里左右。该道路顺河而上, 顺崖凿路,路势十分险峻。沿途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具有较强的考研价值此处早年沟深坡陡, 无路通行。清道光上新建的铁索桥下冬天里的山里羌人马帮年间,众人集资,开凿道路。在崖石上凿上行阶梯15级,下行阶梯44级。阶梯长的13米,短的0.9米,斧凿痕迹尚宛然可见。石梯旁边尚存两个护栏杆的主柱孔眼,前后还有大小石孔10余个,是当年栈道上搭板铺路栽柱的痕迹。石岩上有修路纪事摩崖,总20行,其中序文10行,行26-30字。从摩崖石刻中可知,栈道由赵帮庆、瞿大兴等116人捐钱开凿,完工于道光十二年(1832)十月二十日, 石匠为保宁府(今四川阆中) 人氏席一廷。

玉泉坝后街有山路通往甘肃,离玉泉坝往北3里左右,山势陡峭,山民凿石阶而上,石级在山林中盘桓,在悬崖上延伸,共3段320多级。石级尽头处,再往前行一里輕去多,迎面有岩壁,先民又在岩壁上凿一孔道,名叫石门,分7运平工程非常艰巨,利人功德令人惊叹佩服。后来又掀掉门重来楣,以便贩夫脚客负重过往。石门下面是广坪河,河水流动缓慢,形成五里长潭,名养生潭,是过去佛道信士放生的地方。因潭水碧蓝澄静,又称平湖。平湖上过去有小船摆渡,现今有铁索桥。

略阳境内栈道遗迹也有多处。

陕南山区道路崎岖狭窄,往来行人,特别是负重往来行人相遇,势必因难以错让而发生争执和交通事故。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政府颁布了《仪制令》,明确规定了贱避贵、少避老、去避来、轻避重。《仪制令》是旧时的交通法规,略阳县的灵岩寺和宁强县文化馆都有收藏。

来源:《陕南羌族》上卷 l

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

隔热门窗

上一篇: 小老板被同一人骗钱125次骗子父亲一句话让警察震惊了
下一篇: 汉中铝合金门窗加工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