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各种东西,我很喜欢金属。小时候父亲带我去集市上去玩,我总是喜欢在那些钳子、扳手、螺丝刀地摊上停下来看个不停,能看半个小时,有时候说家里应该安置一个工具,建议父亲买一个吧。如果遇到古玩地摊,那些形象化的金属件,琳琅满目,让我更迈不动脚步,尤其那些铜制的,不管铜剑、铜像、铜币,他们是那么漂亮而“结实”。
“结实”这个理由是对于我个人列出来的,很重要,那时候我就知道文物界其实瓷器是比铜器更值钱,但是我不考虑价值,我觉得瓷器太脆弱,不易保存(这可能就是瓷器更值钱的理由)。相比之下,铜要“坚实”(等同于“结实”)很多,持久,耐保存,不服气,你拿你的瓷碗和我铜像打一架,碰一下,比一比,看不把你碰一个“稀巴烂”。童年的想法就是这样简单直接。
你拥有以后可以接受它变的脆弱而呵护,在选择前怎么会故意选择脆弱的一个呢,就像去买一个小狗,都选择体壮健康的,谁会故意选择一个不健康,有病的,只是自己选择的健康小狗以后生病,也会细心呵护。
有人说石头比铜耐腐蚀,一个石碑可以风吹日晒雨淋几千年,铜鼎是在地下埋着才保存了几千年,如果像石头一样风吹日晒,早腐烂没有了,我活不了几千年,伴随我一辈子,对我来说基本上就是永恒,而且我死了以后,它还能存在上千年。关键石头太脆,易碎,,铜有韧性,给几大锤,石头就碎了,铜只是会变形,可以修复,甚至微小变形,没必要修复。我喜欢铜的这种品质。在困难面前,可以改变,但是不能被压垮、压碎。
在民营企业机械行业,尤其早期,基本上就是照葫芦画瓢的仿造,缺乏理论知识。当时很多师傅告诉我,之所以很多轴承和螺母是铜质的,是因为铜比较硬、耐磨,后来我感觉有点怪怪的,和淬火钢比,铜硬什么,钻头在铜件上打孔很轻松,比在钢铁上打孔更轻松,钻头这种工具钢应该更硬,更耐磨,为什么不用这种钻头材质的工具钢代替铜瓦呢
(注:广义上,支撑轴旋转的都叫轴承,习惯上说轴承,大多数印象是滚珠轴承,内外钢套中间是圆珠,轴承另外一些场合是指铜套,内孔直接通过轴,这种习惯叫“瓦”,大多数铜瓦,也有铸铁瓦,甚至塑料瓦)
后来我分析,用铜做轴承(瓦)和螺母,根本不是因为铜比钢铁耐磨、硬度高,是因为钢轴和螺杆,体积大(长),制造加工时间长、成本高(长度上有各种直径尺寸、台阶距离,甚至螺纹),所以在和轴承(瓦)或者螺母,旋转摩擦时候,有一个磨损是必然的,如果让这个轴或者螺杆磨损而更换新的,成本损失比较大,如果让轴承(瓦)或者螺母来磨损而更换,成本比较便宜,因为轴承(瓦)或者螺母,比较短,体积小,也没有轴上复杂的尺寸,制造上也简单。 所以最终选择轴承(瓦)或者螺母作为易损件,选择什么材质呢,用木头,虽然可以保护长轴或者螺杆,但是太软,用的时间太短,一天天拆开更换吗,铝?比木头强一点点,好不了哪去,最后选择了铜,长时间摩擦,因为他比较软,轴和螺杆基本上不会磨损,都是铜慢慢磨损,承受时间也比较长,到时候更换铜瓦或者铜螺母就行了。
为了再说清楚一点,确实有时候为了节约成本,因为铜比较贵,选择用铸铁代替,结果把轴磨细了,或者把螺杆上螺纹也磨伤了,所以选择硬度高的材质做摩擦式的轴承(瓦)、和螺母,是两败俱伤。
后来网络普及,在网上查资料,我分析的这些是正确的,根本不是有人说的,铜比较硬和耐磨才做铜瓦或者螺母,而是相对于钢轴和钢螺杆的来说,铜比较软!保护了轴和螺杆。
不清楚迷糊的,再给你们举个例子,你把同样粗的电线,铜线、铝线,掰一下,哪个硬,那个软,再想,同样粗的铁丝,铁丝硬还是铜丝硬,当然是铁丝硬,何况铁丝在钢铁里面比较软的,做钢轴时候,含碳量不同和热处理,硬度提高多少倍。那时候怎么会听他们说什么铜比较硬和耐磨的结论呢。
这时候回到我喜欢铜的话题上,铜的这种高尚的品质,牺牲自己,保护别人,顿时一点悲伤,紧接着也知道是自己傻了吧唧。
铜分紫铜和黄铜
紫铜也叫红铜,是铜本来的颜色,也就是纯铜,金属导电排名银>铜>金>铝……
铜有超好的导电能力,这个不用介绍,从喜欢铜的角度,感觉就像一个朋友,你说什么,他都可以懂,快速的反应,不像电阻大的,比如铅(铅笔里面是碳,代替电阻大的材质),在物理电路实验上,铜线实验通电,灯泡是瞬间那么明,铅笔芯做导线,反应有一点迟钝,灯泡亮度也那么暗淡。
黄铜是铜里面含锌或者其他金属的原因。颜色像黄金一样,但是没有黄金那么贵重, 古代尤其汉代,有时候金就是指黄铜,皇帝与某功臣“赐金几百斤”其实就是赐的黄铜。 它就像一个“高人”一样,又那么平易近人。
不管紫铜还是黄铜,他机械加工出来颜色很浅,甚至很白,经过一段时间氧化,外皮氧化成我们印象中的颜色,当年如果有机会进入加工铜件的工厂,会感觉眼前的铜的颜色和印象中不一样,这是铜吗。其实这是真正的铜的本色,我们平时见过更多的是它氧化后的颜色,铜氧化后常态化的外皮是非常好的氧化膜,密不透气,很好保护里面的铜,所以古代青铜器可以保存下来,相比之下常见铝铁就差多了,比如铁,它氧化后的外皮,稀稀松松,更多潮湿的空气进去,前赴后继的继续氧化,所以一块铁不做特殊防锈处理,多年以后就锈没有了,所以铜会贵很多。容易保存,这也是我喜欢铜的原因。
铜的密度很高,铜的密度是8.9g/cm,铁的密度是7.8g/cm。所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如果同样一个体积的东西,那个份量重的那个,给人感觉是那么实惠和物有所值。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身体接触铜对身体有好处,比金银还好,甚至金对身体不好,正好当时电视节目讲解黄金对身体的伤害,我虽然深信不疑,除了小时候脖子上挂了几天铜币,后来就什么也没有带过,一个是太麻烦,不方便,另外我感觉有点装叉的成分,不是有句话,天然去雕饰吗,装扮就是掩饰,起码零点一的成分是掩饰,何况我又不是女人,化妆是女人的特权。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从来不把自己的逻辑强买强卖的兜售给别人。
有一次我车销一个子弹的模型,在尾部钻孔,另外利用一个自行车气嘴子上铜螺母穿一个钉,钉盖在螺母小孔里面,外面的钉,用钳子弯成圆圈,这个可以钉圈,自由旋转,再把这个组合塞住刚才子弹模型尾部孔里面,做钥匙扣。操作时候,发现任何胶水遇到铜,就是不凝固,好奇怪,同样一个固体,胶水你只管粘就行了,又不是这个固体没有强度,你粘的这一层脱落了,铜作为金色,基本强度还是有的,说明没有脱落一层本质,就是胶水不凝固,这个结论不太自信,朋友粘东西,我告诉他,它不信,结果就是我说的这样,好奇怪,胶水遇到铜居然不凝固,当时用的502和哥俩好,现在胶水不知道怎么样了。铜好特别啊
利用自行车嘴子,做钥匙扣自由旋转部分
但是铜是容易焊接的,很多人以为焊接是现在的技术,其实几千年的青铜器,很多地方就是焊接,铜是容易焊接的,现在电子元件在线路板上,就是用电烙铁焊接,没有电烙铁,甚至用酒精灯、蜡烛烧一下红铜的烙铁头,就可以焊接电子元件。
铜还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子弹炮弹上的镀铜,其实和铜瓦铜螺母的道理一样,就是为了保护枪管和炮管,说具体点就是螺旋线或者来复线不受磨损,当然也保护其他接触子弹位置的磨损,如拨壳挺、抛壳挺……
生活中通信,战略战争通信的无线电领域,铜依然那么重要。各种线路板,和电子元件,需要导电性好,耐腐蚀,机械性和硬度好,就排除铝,价格不能太贵,排除银,最后还是铜胜出了。相比之下,铜在我们生活中贡献最大。
通过这些总结,铜是那么强壮,不像瓷器那么易碎。就像一个强壮的朋友。
铜非常有韧性随便弯曲,韧性超过铁丝铝丝多。这个朋友不是直杆子,是能屈能伸有韧性
铜导电能力非常好,仅次于银,这个朋友有共情能力和接受快而且敏捷。
铜可以有黄金一样的颜色而且保护膜可以保护铜好多年不腐烂,但是没有黄金贵。这个朋友可以不富有,但是有高贵的气质,而且是能陪你很长时间。
铜可以做铜瓦保护钢轴零件,这个朋友可以为了你牺牲自己。
铜对身体有好处,这个朋友可以给你补充能量。
铜不容易粘接,胶水遇到它不凝固,不容易粘接,但是铜是容易焊接,说明这个朋友不随便烂交朋友,不随便被粘住,但是适合成为焊接在一起的至交好友。
铜是战略物资,这个朋友其实就是国之利器,是你和平幸福生活的保障和依靠。
铜是无线电重要器材,这个朋友可以帮助联络、发出声音。
恍恍惚惚我一直以为只有我发现这个秘密,就像捡漏一样,毕竟“破铜烂铁”都没有注意,外婆家柜子上、门鼻子上的大黄铜片子司空见惯,刚想得意自己的发现,将来付诸行动——储存铜的时候,现实已经搭打脸,铜已经被重视了,自己的发现,因为自己拖延症而报废、无效了 。铜这个宝物,虽然被我发现,也被我错过。
但是我真的曾经很珍惜铜,经常修理和接电线时候,剪下来的电线头一公分长的铜丝落在地上,我经常想,这些铜丝落在地上什么时候会被垃圾分类,一直到重新提炼成铜,这个过程浪费多少成本和资源以及时间,我好想捡起来归类,实事求是,没捡过几次,都只是经常有这种惋惜的想法。还有,平时我是邋里邋遢,大大咧咧,当有一次我想收起地上铜线头时候,家人嘲笑我太认真、仔细。我没有反驳,只是想,平时吐槽我大大咧咧,粗心大意,马大哈,现在又吐槽我这个行为太仔细,你们好矛盾啊,但是我懒得反驳。其实我也懒得捡,只是偶上心头,碰巧你们看到。
另外一次,十三四岁时候,把母亲那个年代的镜子下面下抽屉拿出来那个,里面填上土,对,我翻沙铸造(哈哈哈哈),当然,我用泥捏了一个关公(不要质疑我的天赋),在一个小抽屉填河淤土(河里找的细沙土),填一层,当预计关公泥像躺在那,躺着的高度(身体厚度)可以平露抽屉一半时候,才放上泥像,这时候再填沙土,夯实,再刮平泥像周围与抽屉框平,其实,在塑泥像前,我考虑到关公动作尽量不要搞得“里大外小”而不能脱模,大刀可以选择手部钻孔后装。
用的就是这个类似的镜子下面小抽屉
这时候不得不把另一个小抽屉的底板拆了,套摞在刚才那个抽屉上,再填沙土和夯实,两个抽屉间刻上记号,这时候小心搬起上面抽屉,拿出来关公泥塑,再把上面那个抽屉扣上去(前面提到那个记号很重要,摆放成打开前原始位置),这样一个关公泥塑的空腔形成了。
我用自行车铃铛盖当锅,里面填上各种小铜件,比如打农药的喷头。用蜂窝煤炉,少上一块蜂窝煤,让铃铛盖伸进炉口里面,都知道这样温度更高,我用扇子扇下面进风口,有没有找吹风机,我忘了,父亲发现,警告我,你干什么,居然化铜,你啥不懂,没见过村里化铁厂,有时候土湿,浇上铁水就会像爆炸一样,很危险。我说知道了,我不弄了,父亲出去了,我又偷偷弄起来,其实这过程不是一次,就前面说的关公泥塑脱模,至少二三十次,因为预估铃铛盖盛的铜水体积,不够关公泥塑体积,就修改塑像,重新“翻沙”。所以折腾了好多次,持续了大概一星期,应该是暑假的时间,记得很热的印象。
最终其实浇筑了,只有不到半截身体,现在一边讲,印象一边越来越清楚,出来是铝的颜色,因为铜太少,找不到更多的铜,我加进去了很多铝,比如易拉罐(需要剪碎)所以是铝的颜色更多,只有很少一部分铜色,很粗糙,因为考虑浇筑就会粗糙的原因,我就打算铸造好再精雕细刻。总之浇筑失败了,因为找不到更多的铜、蜂窝煤炉化铜真的达不到那个温度,(这次只是一次努力的庆幸和巧合)、父亲的不允许这种危险玩法以及假期的结束,最终我放弃了这个计划,那个半截关公金属浇筑的,算是毛坯吧,一直好几年以后,一次卖废品时候卖掉了。
今天本来想说我喜欢铜的事情,偶然想起这件事。
#铜#?#为什么子弹壳是铜的而不是铁的#?#铜瓦#?#铜螺母#?#童年#?#铜像#?#关公铜像#?#拟人#?#带入感#?#小手工#?#调皮少年#?#80后#八零后#?#自己做玩具##铸造#?#金属#?#饰品#?#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