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二里井东巷环境换新颜。
阜阳市颍州区文峰街道办事处二里井东巷地处颍州中路、东清河之间,现有三环电力工程颍州路分公司等3家单位、百货大楼家属院等10家单位家属院,是老城区典型的无物业管理小区、棚户区、自建小区结合体。2018年7月初,颍州区对二里井东巷实施片区化改造,拆除了低矮破旧房屋、占道小煤棚,还在小区内建设了花池、修建了文化长廊,整个二里井东巷面貌焕然一新。
2年过去了,如今二里井东巷800多户居民的生活如何,记者专门进行了探访。
老旧小区 焕发新容
二里井东巷始建于1986年,面积约7万平方米,共有812户2715人,辖区内有3家单位、10家单位家属院。这里地处颍州南路、东清河、南城河水系、一道河围合的菱形区域,由于靠近主干道,且居住人员复杂,为管理带来不便。
在片区化改造过程中,二里井东巷共拆除老旧房屋及违建房屋216户、60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800平方米,道路硬化3600平方米,清理垃圾及杂物200余车,楼体内外出新42000平方米,新修下水管道380米,更换铝合金门窗470平方米,新建小型游园广场3个,并增添了娱乐休闲及健身设施。
今年62岁的市民吕振平在二里井东巷已住了20多年,在他的印象中,以前小巷内各单位、家属院楼房林立,各自划分“地盘”,邻里关系冷淡。“小区改造后,一楼居民占用公共区域建造的房屋被拆除,统一修建了金属围栏的院墙,两年过去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整齐。”吕振平说。
环境提升 休闲宜居
目前,二里井东巷北、东、南3面环河,在颍州南路共设置有3个出口。12月5日下午,记者从中间的主入口进入小区,这里建有一座小桥别致的街头游园,三根刻有狮子的石柱分隔非机动车道和公园,大理石和青砖铺成的地面清洁卫生。
入口处较为开阔,一块太湖石掩映在罗汉松、红叶石楠、红枫、冬青组成的灌木丛中,绕过一棵种有丛生朴树的花坛,东侧就是一座钢结构的短廊,造型典雅现代,地上的浮雕是一个圆形的“寿”字。“改造前期,二里井社区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不少居民自觉拆除了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二里井社区书记邹志林告诉记者,在实施片区化改造之前,二里井东巷物业进不去、养不活、留不住,居民有期待但是很难实现。改造后,先后有两家物业公司入驻,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
去年下半年,东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加快实施,二里井东巷沿河的附属建筑全部被拆除。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单位正在沿河打捞漂浮物,原有的排水管也接入污水管网,不再排入东清河。
居民期待 加强管理
二里井东巷最北侧的入口靠近南城河水系,沿河的香樟树高大苍翠,一条沥青路通往东侧的东清河。在南城河水系与东清河交汇处,是1998年建成的百货大楼家属院,南楼总高5层,北楼总高7层,单元门两侧都安装有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
“我们这里以前有个大院子,有门岗,房子不大住着却很舒服,现在变成开放式小区,感觉没有以前安全。”当地居民告诉记者,两栋楼中间靠近东清河的地方之前是车棚,两年前拆除建设了花园,电动车都停在楼后面,发生过电瓶失窃案件。一楼的住户出于安全起见,经常把电动自行车推进屋里。
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的还有人民银行公寓。据了解,人民银行公寓有两栋住宅楼,在实施片区改造之前大门朝向颍州南路,24小时有门岗看守,外来人员进入需要登记。人民银行公寓的一位居民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在探索老旧小区管理经验的同时,让周边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记者 尚原野 实习生 苗雨薇/文 记者 穆可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