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题目下方平江乡友网,为您推送平江各类历史文化资讯
听说天岳关附近,有一片明清建筑群,二百多年的老屋“冠军屋”,名儿十分洋气,早就心向往之。近日作家朋友潘刚强对我说:“幕阜一脉,西有岳阳张谷英,东有平江李冠军”。如此结论,使我好奇之心陡涨。五月初,我驱车造访了这个古老屋场。
我们到达的时候,雨刚刚停,山风徐来,透着丝丝清凉。映入眼帘的,是雨后被洗净了的清清爽爽的老屋。瓦沟里的雨滴,悠悠地挂在屋檐,间或滴那么几点,打在石板上。缕缕炊烟从瓦缝里袅袅飘出。这幅山村画卷,像遗落在空旷草野中的明珠,寂静中,似乎要述说什么,欲语还休。
当地人将这片建筑,称为“冠军大屋”。说它大,那也毫不夸张。占地约3000平方米,大小房间100余间,天井20余只。同行的摄影师将无人机升起,俯瞰之下,鳞鳞青瓦,屋脊绵延,天井纵横,蔚为壮观。其排场布局,岂止是“大”,称之为“霸气”,也毫不为过。
冠军大屋其实是一处湘北少有的大庄园,是平江保存较为完好的大型明清建筑群。它所在的平安村,上通虹桥、长庆和南江桥,下连木瓜、长寿街。这里95%以上的人都姓李,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李思石”。李思石是明朝嘉靖年间迁来此地的,选址八仙台天登傍,傍水于居,安顿下来。此后,李氏后人聚居于他所创立的平安山庄,已历四百余年。从地理上看,平安山庄的地形如同行空的天马背上的座鞍,四周群山环抱,北有天井山,南有白石岭,东北接杨山,西南邻东岭林,外人唯有爬山过岭,步步登高才能抵达。天然形成的青山屏障,使平安山庄悠然自得,自成天地,难得受到外界侵扰。境内三条小河,在这一平方公里的山间盆地上潺潺流淌,云蒸霞蔚,风景绝美。冠军大屋,就是这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古老村落中的一处建筑。古屋历经岁月沧桑,见识过人间悲喜,余温尚在,古风犹存。
这个庄园,外有石围墙,内有月池塘。围墙八尺高,长度达到百丈长,将这偌大的庄园紧紧地围在中央。
两重大门,临近官道的是“头大门”,屋垛高大,甚是气派。雕花石门、窗格,以及门前的旗鼓石,透着豪气。头大门又称“宇门”,是民宅的风水所在。冠军大屋的宇门,坤山艮向西四宅,门框做在乾卦上,叫延年门,主生发,发丁发财。其朝向既当官道,又迎着姜源头的来水。懂风水的游客都说,当年开罗盘看宇门风水的师傅,真有两把刷子。
推开厚重的宇门,半月形的大池塘,泛着鳞鳞波光,映入眼帘。“泉源在庭户,洞壑在门前”。明镜似的门前池塘,又叫“烟火塘”,既防火险,又可浣衣洗菜,浇园养鱼,还是孩子们嬉水的地方,被称为乡村的灵魂。据说,冠军大屋四屋角四菜园,每个菜园都有池塘,加上半亩大的月池塘,五口池塘,不但接纳雨水,疏导排水,还是古屋的风水塘。古诀曰:片钱半月塘,财谷百千仓。屋前月池塘,主钱谷丰盈,富贵双全,聚宝呢!当年设置它的用意,来源于此。
二大门其实是冠军屋主体建筑的大门,也是石门框,两边挂着“春华秋实,霞蔚云蒸”大门联。门框两边一对雕花旗鼓石,门楣横梁上悬挂着“冠军屋”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铝合金材质,那是前些年在广州打工的后人制作回来的。门右的墙壁上钉着:“岳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是2014年授牌的。2019年,冠军大屋又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栋上的冠军大屋,座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榫斗合一,烟砖扣栋,麻石基脚,做工精细,墙体砖缝紧密笔直。黑色的青瓦稳稳伏梁,瓦檐下扑灵归巢的鸟雀,正将食物喂到待哺的雏鸟口中。大门两侧正面砌成四个屋垛型,高大气派,与占地一亩多的麻石地坪十分相配。地坪里一对上马石尚在,拴马石和旗杆石不见了踪影,据说被后人沉到月池塘,至今没有掏起来。
进入二大门,是四进的长厅,上三大厅,厅与厅之间,以木帏栏隔开。大门的正上方是戏楼,是古屋的文化娱乐中心。置身于此,仿佛有丝竹悠扬锣鼓声响,破空而来。第二进的大堂顶部,脊楼挑角在四围,挑梁、柱头雕有兽头,第三进吊顶绘有八卦太极图案。正厅、中厅的大梁,浮雕着华厦、龙凤各种图案,精美至极。隔板绘画,艺术造诣颇深。整个装饰遗存,仍能感受到昔日雕刻制作的古朴雅致。二、三进的大梁上分别悬挂着三块横匾“廼居廼康”“荣侪绿埜”“堂赓永锡”,其中“廼居廼康”牌匾是大屋落成时,知县吴璜送的贺匾。彰显着屋主人当年的社会地位。现在,老匾翻新,腥红的油漆十分抢眼。四进长厅皆由四方形磨光青砖铺就,直至祖厅。
祖厅是全屋的中央之地,后墙正中是偌大的家神龛,供奉“天地君亲师”、列祖列宗的牌位,冠军夫妇和五个儿子、儿媳的画像陈列在两旁,栩栩如生。大厅立柱上依次挂有五副长联,其中祖厅楹联:“凤阁才从园桥毓秀,龙门浪自泮水乘风”。镌刻年代为乾隆五十六年,何际魁所送。据说祖厅后有一株油柞树和土地庵,古树八米高,三人才能合围。可惜的是,石庵、古树均毁于上世纪“大跃进”时期。
大厅的两边各有上下两横厅,横厅后是一长溜的附房,既有住房,又有两学堂、两染行和一铺屋。屋内格局是一楼一底,楼中有楼。所有廊柱,雕梁画栋,但朱漆剥落,尽显沧桑之态;梁、坊、门扇和砖石构件,都采用镂雕、堆雕、透雕、彩绘等多种手法表现各种图案,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其装饰、雕刻之精美,堪称一绝。有些雕花被凿毁,大抵是毁于那场文化浩劫。那些残破处,如美人脸上的毒疮,看了很不舒服。
据统计,全屋场有正夹眠房80多间,茶堂18间,14只谷仓,20个大石门框,20条过巷,20只天井。10根大苍松顶梁柱,包括戏楼、书房、绣楼、厨房、厕所、碓房、牛栏、猪圈、柴房,全屋大大小小有百余间房。古巷廊道串起各个区间,晴不被晒,雨不湿鞋。古屋外有石窗,内置木窗,通风透光,与众多天心一起,确保了房间的干爽透亮。内屋面均向天心倾斜排水,取聚富聚财之意。与张谷英古屋一样,有一个精巧的排水系统,二百多年以来,无论下多大的雨,从未发生过内涝。雨水经由石材砌就的地下排水暗沟,排往门前的大塘和小河,非常通畅。遇到红白喜事设宴待客,无论多少宾客,七个大厅可以同时摆三十桌酒席。
那么,冠军屋的建造者是谁呢?岁月烟尘中,又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呢?
李岳云,是屋主第八代嫡孙,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退休前,是湘潭某学校的历史教员。他详细记载了古屋的建造者李冠军的故事。
李冠军,派名世杰,是清朝国学生,生于雍正十年(1732),殁于嘉庆十二年(1807),享寿76岁。李冠军生活在清朝乾隆盛世,自幼聪颖超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国子监毕业后做没做官,典籍没有记载,但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却是公认的事实。他博学,善理财,“善经营”,积累了巨额财富。乾隆三十九年(1774),42岁的李冠军在平安村的中心地段,原李思石先祖的旧居遗址上,开始建造自己的豪宅。
建造冠军屋的材料非常讲究,砖是专窑烧制的磨光青烟砖,用过筛的窑灰作砌灰,正厅立柱是硕大的苍松树。石料是上等的麻石,体量大。全屋的石料,用量特别惊人,粗略估算应当数以千计,这么多石料,在当时运输方式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是怎么搬运至工地的呢?乡人们不解,一些奇怪的传言便诞生了,“猴精富冠老子”的神话故事就流传开来:一天晚上,猴精使法,石头忽然都变成了猪仔,猴子猴孙们驱赶着猪仔,一夜之间将石料全部搬运到了工地上并铺就了。对此,李岳云老先生笑言“哪有这样的事,其实猴子猴孙就是千百计的工匠和劳动者呢。”
在建造冠军大屋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两件事:
其一是与邻里的纠纷。冠军大屋中,唯独面向祖厅的东横厅另设有神龛,而且柱头也不是大苍松柱,这是为何呢?一幢大屋内,不可能有两个祖厅呀。
原来,这个东横厅是另一个财主建的。在冠军大屋建造之初,李冠军特意来到塘湾财主家中,问他是否将靠近冠军屋的地基卖给自己。财主不通融,并扬言“哪怕银钱铺满那块地基,也不让一寸一分。”在冠军起屋的同时,财主也开始紧挨着冠军屋基址建屋。许是财力不济,建造过程中,天天趁人不备,“顺”走这个,“拿”走那个。偷料之事,李冠军知道,他没有说破,还特意交待下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趣言,人家偷我的料,是帮我做屋吧。果然,此话不幸而言中。不知何故,塘湾财主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成了半拉子的“烂尾楼”。最终,也应验了李冠军的那句话,财主主动找到他,将烂尾的东横厅卖给了李冠军。
其二是审度地形果断返工。建屋的这一年,也是好事多磨。父亲因为祖山之争输了官司,李冠军不愿父亲受气,放下工地上的事,急匆匆赶赴县衙重打官司。等到打赢官司回到家里,冠军屋已经封顶盖瓦,大功即将告成。李冠军背着双手,围着大厦走了一圈,左看左别扭,右看右别扭。哦,原来是大屋起得过高,而中厅又做得过矮,这与盆形地的风水极为不搭。他审时度势,立马叫停。他说“自始祖迁居平安山庄,选址八仙台天登傍本是隐居求安,祖居之地重建大厦若未建好,子孙后代何安之有?”于是,他下定决心返工,决不将就,不留遗憾。这样掀顶动梁的大改造,于平常人想都不敢想,它既要魄力,更要财力支撑。异于常人的李冠军说到做到,不惜花费重金,将屋顶掀开,拆除了几线墙砖降低超高屋脊,另将偏矮的中厅立柱柱础,填上石磉墩加高。然后重新封顶告峻。
李冠军为人谦和仁义,喜交朋友,结交甚广,大厦落成庆典之日,虽地处偏僻,贺客如云,场面极其热闹。远在百里之外的平江县知县亲临致贺,其名望之高,可见一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李冠军待人特别仁义,其事迹非常多,仅举一例:胞兄李聘山体弱多病,将独子李方诞托孤于胞兄,李冠军视同己出,叔侄之间亲密无间。侄儿长大成人后,分家析产时,方诞懂事,认为家业都是叔叔创的,叔叔有五个儿子,自己只能拿少于六分之一的家产。李冠军其实早有分配方案,坚持按叔伯对半平分,理由是他们兄弟没有分过家,所以家产属兄弟共有,侄子必须继承一半,亲生儿子们分得另一半。俗话说:财上分明大丈夫。李冠军仁义分家,在四乡八岸一直传为美谈。
此后,方诞在冠军屋的对面修建了新居,当地人称为“上屋”,冠军屋地势较低点,被称为“下屋”。上下屋相距六、七百米,为此,方诞特意修了一条麻石板路,在路旁放置了一条石凳。自此,乡人们时常看见叔侄俩相执散步,促膝欢谈的场景。这条路,也被乡亲们称之为叔侄“情义路”,上下屋几代人来来往往走了二百多年。1958年,路上的麻石板被挖去修水利,那条凝结着叔侄情义的石凳,却被抢回,静静地放置于冠军屋大门的墙角,留下永恒的温馨记忆。
华屋美池,李冠军实现了他安居乐业、光大门第的梦想,他的后人也在这栋豪宅中生息繁衍了十几代。光阴岁月中,这里曾经繁及一时,灯火星星,人生杳杳。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冠军大屋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时候。大屋以中轴线为界分为8组和9组,两个组住着20多户人家,200多人。从第四代开始,陆续有人在大屋周边兴建新居,另立门户。现在,偌大的屋场,只有9户40人固守,青壮外出,仅留老幼,显得空寂寥寥。可是,不论是固守者,还是迁居者,李冠军的后裔相依互爱,沿袭着仁爱的遗风,百年依旧。他们世代尊奉孔孟之教,重礼仪、重教育,孝敬父母,民风极其纯朴,形成了数百年不可动揺的家族凝聚力。冠军后裔也人才辈出,走出大山,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现在,冠军屋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全域旅游的古民居景点,迎来八方来客。作为古民居,它集中国传统文化、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之精华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它的独特价值,极具历史、科学、艺术保护及观赏价值,等待着有识之士细致研究。冠军大屋历经二百多个春秋,已不再是一栋古建筑遗存,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也正因为如此,它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栋规模颇大的清代古民居,一定会借得东风,得到政府的支持、维修和保护。
(作者喻奇驹系长寿镇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