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曾经有三大“匠人”非常吃香,进农户干活好吃好喝好烟招待,工钱更是参加集体劳动的几倍,他们就是木匠、石匠和篾匠。
当然,不光是这三大匠人吃香,其他的如铁匠、裁缝、漆匠、阉匠、土砻匠、修匠也很吃香,他们都是手艺人,靠手艺挣钱吃饭。
他们一边从事生产队的劳动一边干着手艺活,揽到活了每天还得向生产队交纳一部分公共积累,也就是如今说的劳动所得税,取消集体化后就不用交了。
一,木匠
木匠分为大木匠、细木匠、雕匠、寿木匠四个工种。在农村木匠的事还特别多,造房子,做农具,造水车,打家具,雕花,做寿木,样样都离不开木匠。
大木匠一般都造房子,过去农村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的人字木屋,用木柱子凿眼穿大方木组合,架房梁瓦楞,粗中有细细中又有粗,不需要十分的精细,只要造得结实,打眼一看过得去就行,有的人就编了他们的顺口溜,说“木匠是个鬼,顾外不顾里”,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造房子不象做家具,造房子木料太多,不可能每一根木头都刨磨得光艳耀眼。
老木匠就是这样造房子的
细木匠和雕匠则不同,特别是雕匠得有点看家本领,没有鬼斧神工之作是很难出名的,不管是房子上还是家具上,象过去的老房子老家具都得勾心斗角雕龙刻凤,学艺不精没有看家本领是不会出名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旦出名了那是金饭碗,摔都摔不破就不愁没吃的了。
巧夺天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现如今木匠这门手艺都改行去城里装修或做铝合金门窗了,农村里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踪影。
二,石匠(泥瓦匠)
想当初石匠也是蛮吃香的,不过那时候农村砌砖房还是比较少,少数有钱人家也只是请石匠砌几天墙,用的又是青砖,连粉刷都不用搞就入住了,做柴火灶虽然用得上,那毕竟一户只一灶,他们走红的时候当然是九十年以后的事了,最近几年农村控制建房,所以也就没有他们多少事了,这批大军如今也改点转移到城里贴地砖贴大理石了,不过他们仍然是石匠,只是农村很少见。
三,篾匠
篾匠曾几何时也是非常吃香的,有史以来,盘古开天地到八九十年代农村都没有硬化路面,也没有硬化晒谷场,蛇皮袋也没风行,农村不管是走集体化还是后来单干了,都需要用晒谷垫子晒谷子,用篾箩筐挑谷子,还有许多的家里用具都是篾制的。
这是篾匠在家里编竹篮
因此也需要大批的篾匠大军,由于这个行当需求大所以人也多,也就不太受人敬重了,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太受人敬重呢,这都是竞争惹的祸。
这是篾匠在刨篾
现在那种篾制用具都被铁皮、铝皮和塑料制品所代替,村村都修了水泥公路晒谷坪,地面上就可以晒谷子,也用不了几个篾匠了,他们最多是在自个家里做些箩筐簸箕上集市上卖。
四,铁匠
铁匠铺铁匠铺,九十年代以前的农村可没有铁匠铺,都是一个师傅带个徒弟挑着沉重的打铁担子到各村去打铁,光那个铁墩子就足有六七十斤,加上放铁墩的三脚鼎架也有二十来斤,还有一个原木的香樟树无缝风箱,外带一个架风箱的梯形柜子,柜子里面放了很多零碎钢铁,加上大小铁锤、夹钳什么的,这个担子少说也有160斤重。
古人就是这样打铁的
他们师徒硬是用肩膀挑着走十几二十里路,到各村去揽活。不要小看这个行当,俗话说得好,“三十六行当,行行出状元”,俗话还说“第一淘金,第二打铁”,打铁这行当虽然辛苦,回报是丰厚的,两师徒下乡一天少说也要挣二十元的收入,八十年代以前每天进账二十,对一般人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打铁图片
如今再也不见铁匠下乡了,估计一个乡镇也难见到一家铁匠铺,虽然不吃香,但是个来钱的行当。
五,阉匠
小时候的凌晨,我总会在梦中被阉匠吵醒,天还没亮就有阉匠来村子里来吆喝,“各家各户!都把鸡关好哈!一会儿阉鸡喽!”,现如今他们不下乡了,农户有要阉割的公鸡直接抓去他家里做这种不鸡道的手术。
这是阉匠在给公鸡作阉割手术
阉匠才不管是人道还是鸡道,鸡本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但公鸡肉却是有的人可望不可吃的,民间视公鸡肉为“发物”,如果体内有炎症或是有伤痛肿瘤什么的是万万吃不得的,因此,为了使公鸡肉变得鲜嫩又不发,所以就对公鸡采取阉割的办法来达到人人可以分享美味的目的。
六,打砻匠
打砻匠这个行当年轻人不熟悉,也从来不知“砻”长啥样,现如今这门手艺肯定要失传,砻是老早农村还没有加工稻谷的机器,一种给稻谷脱壳的农具。
这是用观音土筑砻
这是上下砻
这是做好的上砻
就是这样使用的
文笔有限,写在最后,很多要表述的难如众意
农村失传的行当还很多,比如漆匠,货郎,裁缝。今天写的编幅过长,怕影响各位同学阅读心情,就不一一介绍了。(谢谢各位阅读,希望你点个赞加个转发,关注就算了。)
老裁缝
货郎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