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中民间慈善大师”陈祖昌

文/黄金生

某次,一家电视台请一位商界某大鳄、著名慈善人士来做节目。在当地这位慈善人士几乎家喻户晓,许多学校的宿舍、教学楼、综合楼,还有体育馆等等都在他的捐助下完成,甚至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因此许多工作人员也想一睹这位名人的风采,但在约定的时间内却没有发现他的身影。后来才得知,节目已经做完了,一打听才知道,当时这位慈善人士既没有带保镖和秘书,也没有专车前来,而且穿着极为普通,身着一件不起眼的T恤,上面还有两个破洞。在进进出出的人中间,确实非常不起眼。

这位低调的慈善人士就是有着“菲中民间慈善大师”之称的旅菲华人陈祖昌。陈祖昌身上的头衔很多,商界“大鳄”、隐逸富豪、文化投资家、基金会会长、中国侨联海外顾问……不过,尽管他有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头衔,但更多被公众所熟知的,还是他往来于中菲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中的慈善大佬身份。在他的祖籍福建省晋江市,很多人都是通过建筑物上的名字第一次知道他的。

有人可能觉得陈祖昌穿一件破了洞的T恤是在故意作秀,陈祖昌说这其实是自己一贯的不拘小节,因为工作比较忙,没来得及换上正装。但他又说:“成大全者不拘小节,陈嘉庚先生为捐建厦门集美学校,破产过两次,我没有破产,还有破衣服穿。”

“家国兴亡责要担”

1935年,陈祖昌出生在福建省晋冮市金井溜江村。溜江村依山临海,据说古时有一条大溪由村中流入大海,形成可泊航船的海澳,故俗称“溜澳”。而民间相传五代时南唐鄂国公留从效曾居住于此,故而称“溜江”。当时掌握泉州军政大权的留从效大力拓展海外贸易,“陶瓷铜铁,泛于番国”,民间对外贸易自然随之风行。至宋末元初,有仙游飞钱陈氏一支迁居溜江肇基,堂号“飞钱世德”;继而于明嘉靖年间又有将军派系陈氏一支由洋江移居溜江溪尾肇基。此后溜江陈氏人才辈出,繁衍为望族。陈祖昌一支就属飞钱陈氏族裔。

溜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但历史上地处滨海的溜江村曾遭遇明代中叶倭寇侵扰、明末清初“禁海迁界”之难,族人为避祸乱纷纷漂洋渡海前往台湾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等地谋生。到陈祖昌的父亲陈明玉时期,正值晚清民国之际,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虽然青年陈明玉少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因此,决定前往菲律宾探亲靠友谋生。

在菲律宾亲友的扶持帮助下,陈明玉艰苦创业,精心经营,逐渐在菲律宾扎下根来。经过精心经营,多方筹划,投建汽车配件企业,终于事业有成,家境逐渐殷实。当然,这其中的艰辛也是外人难以体验的。陈明玉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大概生涯何所似?浮萍踪迹海西东”,“一肩行李两芒鞋,行遍天涯又海涯”。

16岁那年,陈祖昌随母亲来到菲律宾并到父亲开办的汽配厂打工。18岁时,他用打工赚到的3万元作为本钱,开了一家铁罐厂专门生产饮料罐。1970年,陈祖昌开始涉足纸箱业、塑料、印务等领域。从1980年开始,他的事业从传统的版图开始拓展,这一年,他创办了植物油厂。1990年,陈祖昌在菲律宾南部投建发电厂,2002年,陈祖昌又和台湾的朋友合作,在菲律宾兴办了菲律宾中国新竹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陈祖昌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创业,并组建了中利泰、宏滨等房地产开发公司。陈祖昌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和经营领域涵盖了电力、金融、房地产、包装、印刷、植物油等,特别因其造纸业效益非凡而被誉为菲律宾“纸王”,是菲律宾包装业的巨头之一,多年来一直保持年36000吨的产量。他在房地产方面,更准备大力开发新项目。同时,他在家乡也继续投资,有自来水厂和游艇俱乐部等项目。

陈祖昌敏锐的商业直觉成就了其事业的成功,成为菲律宾商界翘楚。应该说,陈氏父子身上有着晋江人那种历经千百年磨炼的敢拼会赢的经商意识,生意越做越成功。但在做生意的同时,他们也时刻关心祖国家乡的局势情形,其父陈明玉就一直热心于菲律宾华侨社团活动,积极参与其间。抗战初期,他经常回归故乡探亲访友,乐施好善,济贫救困。陈明玉同时还是一位诗人,“纵使团圆终是客,故国芳草梦年年”,其诗多以思乡和爱国为主题。而这无疑会对陈祖昌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陈祖昌笃行“家国兴亡责要担”的家训,以回馈社会作为人生事业的归宿,长期以来巨资捐助菲中两国社会公益事业。

“能为家乡多做些善事,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虽然取得了事业上的辉煌,但陈祖昌仍然非常低调。出行很少带秘书或者保镖,也没有专车,穿着也很朴素,但一谈到做慈善,低调的陈祖昌并不回避,而是如数家珍:1983年那年,家乡还很落后,很多人都靠捕鱼为生,没什么精力和条件去管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我就捐献了一个幼儿园,用我爸爸的名字,叫作‘陈明玉幼儿园’;我还带头捐资20多万元,并与陈得福先生和王日成先生发动乡亲共筹资300万元人民币,为溜江小学兴建一幢三层的新校舍。后来,我看到金井医院建筑陈旧,不适应需求,又慷慨解囊,捐资人民币120多万元,兴建一座三层的‘陈明玉纪念楼'。1993年,我和施至成先生,在晋江福埔投建了SM广场,后来,还参与创办了泉州晋江机场,扩建了金井医院。至于大家都很熟悉的祖昌体育馆,当时,我捐了1000万元。后来,我又捐了泉州师院的祖昌大礼堂、校大门以及陈明玉钟楼。”

陈祖昌的慈善事业是从其家乡溜江村起步的,他常说:“人生短促,能为故乡做点实事,也是游子应尽的义务。”“能为家乡多做些善事,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曾经家乡人找到陈祖昌,希望他捐资20万元帮助溜江村铺设自来水管道。小时候生活在家乡陈祖昌知道,虽然溜江村坐落在海边,吃水却是很困难,因此陈祖昌亲自寻访泉州自来水公司,获悉要完成全村的自来水管道建设至少需要120万元。陈祖昌毫不犹豫地拿出140万元为全村免费安装自来水,解决了溜江村水源紧缺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陈祖昌先后捐建的比较大的项目还有:晋江祖昌音乐厅;晋江南侨中学大礼堂、教学大楼、实验楼、科技综合楼、学生宿舍;金溜公路;宁德、龙岩等地的十多所侨心学校和大田公路;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奥运会水立方游泳馆等。他还在多个院校设立奖助学金;为“中国南少林武术发源地”泉州少林寺捐建少林寺山门。此外,他还赞助设立和举办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暨陈明玉文学奖、“明玉杯”海内外华文诗词大奖、泉州端午诗会暨陈明玉诗词吟唱会、《晋江经济报》陈祖昌新闻奖,以及通过中国驻菲大使馆向灾区捐献巨款等。

为感谢陈祖昌对家乡的贡献,2002年12月19日,在金井镇溜江村举行“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陈祖昌先生庆典”,碑文曰:“陈祖昌先生,祖籍金井镇溜江村。旅居海外,情系桑梓,慷慨举办公益事业,为颂扬功德,特立此碑——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庆典仪式上,除了全国侨联、福建省侨联以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有关领导参加外,菲律宾七大颇具影响力的华人社团的首领,三位菲律宾总统特使,菲律宾几大华文报纸的老板,也专程赴会,陈祖昌先生在菲华社会的名望可见一斑。

对于外界的荣誉,陈祖昌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他说:“一个企业家,最大的目的,就是贡献社会,比如在美国和香港,有很多实业家都将自己的所有财富捐献出来,从这点看,我做得还很少,捐的也不能算多,我还要多多向他们学习。做慈善事业,对我们的事业肯定是有帮助的。我觉得,做了好事之后,我的事业更加稳定了,还会获得更多的福气,使我的事业更有福气地发展起来,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多付出,多回报,还会获得更多的帮助,以我三十几年的经验,这样的慈善事业,是我认为值得做,应该做,也乐意做的。”

不难看出,陈祖昌的捐资投入大部分用在了兴办基础设施、文教、体育等公益事业,对此,他解释道:“一个国家的富强,教育很重要,比如说人家日本的基础教育就做得很好。教育发展了,国家的科技和重工业,还有国家更多的事业都能发展,这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一直很重视教育,也很希望在这方面能够为乡亲做出贡献。”

陈祖昌认为,经营的成功只是人生成功的一个方面,一个企业家最高的成就就是对社会的回报。对家乡的公益事业热心如此,在菲律宾,陈祖昌先生同样倾心于当地的慈善公益事业。由他发起成立的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专门扶助菲律宾的弱势群体,已成为当地慈善公益事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大爱无国界”

陈祖昌说,做慈善公益是商人为富创仁的至高境界,他把慈善事业当成未来生命中的主要事业。在他看来大爱无国界”,不仅自己做公益,陈还带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2004年6月16日,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总会的指导下,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在马尼拉世纪花园大酒店举行了隆重的首届职员就职典礼,陈祖昌任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创会会长。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是其在东南亚的第一个分会,其宗旨是:继承和发展宋庆龄女士毕生关心和从事的妇幼保健、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的精神,团结菲华社会热心慈善事业的人士和团体,秉持宋庆龄的国际和平主义、大爱理念,立足菲律宾,积极从事妇幼少儿文教福利慈善济贫事业。

在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凝聚了几乎所有菲华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侨领和商界人士:陈永栽、施至成、施恭旗、姚荣辉、黄呈辉、董尚真、陈著远、黄祯潭、卢武敏、庄金耀、林育庆、蔡其仁、李淑敏、林玉燕……他们为无家可归的贫民建造简易住房和农村校舍,支持贫困学生重返校园。这些义举,加深了非律宾的主流社会对菲华社会的正面了解,体现了菲华社会对主流社会的责任感。

系统门窗品牌

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端门窗

上一篇: “获得世界级金牌177枚”这座人口不足70万的小城,有人为速滑事业“抛家舍命”
下一篇: “营销之神”雷军卖动了小折叠?走访小米之家:线下缺货成常态,旧换新补贴标准不统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